APP下载

保越大名垂割台遗恨在

2000-06-14

军事文摘 2000年9期
关键词:清廷巡抚知己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至清初属福建省,在行政区划上称“台湾府”,1884年改为行省。但不过10年,到了1895年,李鸿章(清廷全权大臣)与伊藤博文(日本首相)签订《马关条约》,就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了。当时任台湾巡抚的是唐景崧。

唐景崧(1841~1903年),字薇卿,广西灌县人,同治进士。1891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年升任台湾巡抚。恰好在这一年,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唐景崧是力主抗日的,清廷割台时,他坚决反对,曾七次去电力争,腐败的清政府不予采纳。条约签订,唐景崧拒不奉命,与台湾士绅组织民众奋起抗日。终因强弱悬殊,孤立无援而失败。日军登陆,他退回厦门,光绪28年卒。郑辛樊挽以联云:

保越大名垂,日记一篇,战绩早教敌胆落;

割台遗恨在,谏书七上,孤忠惟有帝心知。

唐景崧是因在中法越南之役中,作战有功,逐级荐升台湾巡抚的。他回到厦门后,把对法、日作战期间的日记,整理命名为《请缨日记》刊行,这便是上联的“本事”;下联“谏书七上”,即指反对割台的七次电争。

又一联云:

是二千年亚洲英雄,未许后人论成败;

为四百兆国民痛哭,岂徒知己感生平。

郑辛樊,福建人,曾应唐景崧之聘,任台湾通志馆纂修,故有“知己”之感。联语颇悲壮,至今犹令人激愤不已。

(孙日新)

猜你喜欢

清廷巡抚知己
知己
知己
一字一师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高适同路逢知己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陈县令拍错马屁
遥远的道德箴言
我的好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