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企业在琢磨中国市场

2000-06-14■《纽约时报》路易斯·尤切泰尔■翻译:胡清照

南风窗 2000年2期

■《纽约时报》路易斯·尤切泰尔■翻译:胡清照

对于美国国际集团这类经营保险业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这类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老早就等待着中国把门全打开,以便能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推销他们的买卖,而不是限于几个城市。

但那家经营纺织业的大公司米利肯( Milliken)认为克林顿的手下与中国签署协定,等于是给美国国内的某些行业颁发了死亡通知书。

很多行业,如商业银行,汽车,飞机制造,农业,食品加工,投资银行,电子,金融,胶卷制造业则连夜欢呼中美达成的协议,认为这为他们进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现在我们在中国出售保险的年收入是2 亿美元,将来呢,预计会增长到十分大的数字。"美国国际集团的董事长这么说,他的公司是

1992年进入中国的。

协议中规定,允许美国的保险行业将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从现在的4个城市增加到12个城市,并可以经营财产与伤亡这些险种,如此灿烂的前景,不禁使美国的其他保险公司产生移师中国的念头。

对协议持反对态度的主要是纺织业。至于电脑软件行业的发言人则认为在对协议的细节了解得更透彻之前还不能太过乐观,因为中国的盗版问题太严重了。

"我们得仔细地看清楚这些签署了的文件最后能不能真的奏效。"软件与信息行业协会的副总裁戴达赛这么说。据说,近几年商业软件的盗版率达到了95%这个惊人数字,也就是说,进入中国市场的每100张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中,有95张是盗版货。

从中国输入纺织品到美国的问题上,现在是受配额限制的,但将来会是怎样呢?"中国纺织行业的生产能力可以供应整个世界",米利肯公司的辩护律师约翰·纳施在华盛顿这么说。WTO要求其成员国分阶段地减少其关税和配额壁垒,但美国纺织行业计算过,为了对付中国的纺织品输入所设定的限额少说也要维持到2010年。纳施说,可是新的协议规定只能维持到2005年,提前了5年。

"行政当局和国会对待我们这个行业就像见到快要灭顶的水手那样。"纳赛愤愤地说,这个协议会给55.1万人带来面临失业的威胁。但来自大公司的欢呼却是另一番见解,"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你可以亲眼去见到其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地方。"摩根财团的首席经济分析师斯提芬洛奇说:"如果中国的市场看好,必然会需要我们这类全球性的金融服务行业为他们提供服务。"在开始的阶段,美国的财团,包括华尔街的经纪人和共同基金会与中国搞合资经营,占有的份额可以从33%增加到几年后的49%。这些急于进入中国的美国公司,就像当年日本开放门户时急于蜂拥而入日本市场的公司一样。

"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储蓄国家。"高盛国际的总裁罗伯特·霍迈这么说。

电信公司早已把自己看作是未来的赢家。美国电话与电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现在只能限制为50家跨国公司提供服务,而协议一经生效,他就可以投资于中国的互联网供应商。"互联网是个最大的市场,而目前这仍为我们所控制的一个领域。"美国电话与电报公司的全球销售副总裁布拉斯·杰克逊这么说。

摩托罗拉公司对协议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即使细节尚未完全清楚,但至少中国会积极地引进外国资本进入移动电话和其他的电信领域,给摩托罗拉已经在中国从事的移动电话、传呼和半导体行业带来扩展的机会。

美国的汽车制造业目前在中国的销售量还是很小,他们希望协议将会使外国能够为中国的购车者提供汽车贷款,但对多数的美国汽车厂商来说,他们还得看看最后的条款再说。

凯脱匹拉公司(经营挖土机等大型机械的公司)指出,新的协议可以让公司建立自己的出口产品营销网络来替代现有的中国营销网络。"这就好比终于能够让自己亲自来咬一口苹果了,"这家农业与建筑机械巨头的董事威廉姆·琳说,"中国参加WTO就有义务进一步开放其市场。"

农业组织认为中国不得不降低关税来进口外国的农产品,但美国全国农场主组织的总裁金·保罗指出:"这也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现状的,我研究过中国的谷物收成记录,我们应当看到这条船正航行在两条航道上。"

电子制造商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不会对外国厂商施加压力要他们购买中国国营工厂生产的零配件。

不管怎样,美国的多数行业和公司还是对这个协议抱有信心和希望,至少有了一个双方都应遵守的国际规则,从而避免了不必要也不应该发生的冲突。□(编辑: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