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股市重拾升势

2000-06-14■老莫

南风窗 2000年2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股市资金

■老莫(深圳)

前提

对于未来的预测一向是见仁见智的,方法的正确与否常常成为预测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错误的前提永远也不能推导出正确的结论,股评家们时常大跌眼镜让人捧腹的原因正在于此,不是他们不卖力气,而是非常卖力气地做了一些儿子有病给老子吃药的事情。因此,在切入正题之前,我觉着非常有必要把这些近乎于常识性的但却一再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做个澄清,至少可以向真理迈出关键的一步。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的一个观念是,中国股市绝非如一般股评大爷们讲的那样:牛市熊市不如"朱市"。不能简单地把中国股市的走势说成是一个政策市与消息市,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政策与消息固然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影响到中国股市的走势,但是却不可能根本性地影响中国股市的中长期走势。甚至如果我们非常深入地来研究中国股市,我们甚至都可以发现,就连我们敬畏有加的政策与消息其实也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股市构成立竿见影的影响,他们也只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技中肯綮,应运而生,因为成熟的政策正如庖丁手中的刀,恢恢乎游刃而有余。给我们的感觉好像是政策影响了股市,其实只是政策通常都会出现在恰好转势的时候,就好像公鸡总是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打鸣一样,我们不能够因此得出结论是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所以,我的第一个分析前提就是最普通不过的常识---股市是国家经济的睛雨表,换言之,唯有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水平才是股市的根本性决定因素。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上来认识我们的股市才能做到虽不中亦不远矣;

其次,我们分析的前提是证券市场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虽然看起来证券市场纷纭莫测,波涛汹涌,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找到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个市场也不是像另外一些业内人士夸张的那样不可测测不准。不可测通常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预测的方法,而测不准则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太阳底下无鲜物,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地重复着,这一点在股市里比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体现得明显,只要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这个市场并不比天气预报或者其他行业预测更加不可琢磨。产生那样的畏怯心理只不过因为太过涉及切身利益,所谓关心则乱。

经济周期循环规律明显

如果我们承认证券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晴雨表这个大前提,那么,我们应该首先从这里来遥望股市。

按照经济学里一种成功的分析方法来看,一轮经济周期通常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同,要经过11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当然,这种分析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所以,对于我们中国的经济周期的认识也应该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萌芽以后着手。因为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不够充分,其中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5年计划的影子。中国在11年一轮的经济周期里通常会表现出两到三个次一级的周期循环,而从历史经验来看,牛市不过两年,熊市不过三年,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至少过去改革开放20年里是这样的一种走势。如同股指走势图所形成的M顶或W底一般,中国股市过去的变化也正与这一周期的起伏变化相吻合。

我们国家是自1979年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的,自此算起到1990年刚好为第一个周期。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周期应是从1990年到2001年。

1990年在这里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到1990年初,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首次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负数,而货币投放量也是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负增长,达69%。到1990年末统计,按可比价格计算,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名义上比1989年增长了7.5%,实际投资规模却比1988年还低。但在这一年底的最后几天里,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召开,制定了十年规划与八五计划,要求在巩固80年代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大力促进经济振兴与社会进步,要求GNP年均增长在6%左右。

由于邓小平思想的成功贯彻,1991年中国的经济即进入到了类似1982年的复苏时期,到1992年则创下了又一次可以与1984年相媲美的高潮,这一年GDP增长速度为13.6%,为改革开放以来之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是最高的一年,而货币发行量的增长情况仅次于1984年与1988年。到1993年上半年这种高潮达到了极致,实为强弩之末,于是又出现了与1985年相仿佛的物极必反的症状。在这一年的6月,政府提出了14条宏观调控政策以期压缩投资减少贷款降低增长率,这时的中国经济进入了收缩阶段。1994年则不过是这一收缩的延伸与发展。到了1995年的上半年我们从所公布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看出,宏观调控到这时已经初见成效,即本周期中的一个相对底部正在形成。事实上是1996年6月左右,中国经济再次实现软着陆。

1997年6月前后走出了一个小高潮,随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的国企改革攻坚战开始,使得中国经济开始由短缺时代走进相对过剩时代。从1997年就开始进行直到目前的连续7次减息加一次增收存款利息就是最好的明证,表明政策已经由治理通胀转向治理通缩,特别是生产资料与消费品价格的持续走软长达27个月之多,内需严重不振,出口增长势头也开始减缓甚至萎缩,直到1999年9月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标志着1999年9月是本轮经济周期中的另外一个次低点。

那么,相应地,我们可以预测出来,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国民经济将会重拾升势,而从历史上来看,上升势头一般都会持续一年以上两年以下,那么,这种局面将会持续到2000年9月~2001年9月。我们保守地估计,这种趋势至少可以持续到2000年的9月,其后是近一年左右的高位横盘,到2001年下半年以后肯定会向下回落。也就是说这轮经济周期的趋势是:1991年触底---1993年6月见顶回落---1996年初触底---1997年7月见顶回落---1999年9月触底---2001年上半年见顶。

股市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好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这一时期的股市走势就不难发现这中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知道,一般的股市的发动要比经济形势好转提早半拍,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通常会提早7个月左右,我们国家因为政策以及政策体制的干预仍然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即使经济规律作用下的经济周期明确发出见底信号,市场仍然需要等待相应的政策信号出现,故而,我们的股市发动周期只比经济周期提前4~5个月。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的股市初具规模正是始于上一周期的结束或者本周期开始的最低潮的1990年,1991年迅速上升,到1992年经济走强时股市也一并达到疯狂,在1993年上半年里回光返照,然后是与国民经济一样在1993年6月宏观调控之后飞流直下,1994年里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形势一道韬光养晦连创新低,1996年2月股市比照中国经济形势提前4个月见底,之后重拾涨势,直到1997年6月与国民经济一道见顶回落。我们以深圳综合指数为例来看,可以看出这两者的步调出奇地一致,这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那么,按照我们对经济周期规律的把握,我们就可以非常明确的得出一个结论,这轮起动于1999年5月19日的行情将会持续到这轮经济周期见顶回落的2001年的6月前后,整体上构成一轮跨世纪的大牛市。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轮历史性大行情,未来至少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让我们高枕无忧地搭上股市快车。

扩容必将减慢

我们知道,除去国民经济发展周期的根本性因素之外,决定股市涨升与否的直接动因就是供求关系,所谓供就是上市扩容,而所谓求就是开户的股民人数以及开户资金。

从供的方面来看,截至1999年的9月份,中国证券市场规模已经空前壮大,其中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1000家,笔者相信未来的一两年时间里,这方面的压力将会有减弱的趋势。虽然利用股票上市解决国企资金问题与体制问题已经成为政府解决国企问题的一个看家法宝。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企上市的数量在未来的一两年里尽管绝对数量会持续增加,但是其加速度势必会放缓。

目前的上市速度是平均每周两只新股,我相信明年的总体上市速度不会更加超过这一速度。理由有二:其一,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过就500来家,政府虽然会通过股市融资来解决国企问题,但未必会全部选择上市,比如增发国债以及最近推出的债转股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出路之一,还有一部分势必会通过对目前的上市公司壳资源重组来实现。上市只是若干手段中的一种,而且,即使选择上市解决问题的那一部分,其中还应该包括准备在海外上市者,那么,余下来需要继续在国内二级市场上市的国企数量已经有限了,按照目前这种一周两家一年一百家的上市速度,基本上可以把国企的问题解决得差不多,相信后面国企上市扩容压力会在去年底经历过最后一个高潮之后放缓速度。

资金增长空间巨大

而从求的一方面来看,截至目前中国股民开户人数已突破了4000万,看起来数量已经足够多,投入股市资金达6000亿元人民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结构会在2000年里获得更大的突破,实现惊人的一跳。也就是说,未来一到两年时间里,中国的股民人数与开户保证金数量的增长都会创下有史以来最快的加速度。这将会为我们预测中的跨世纪行情提供最有活力的源头活水。

先从资金层面来看,未来一两年里,可以预见得到至少有这样几个来源的增量资金会拥进股市:

其一是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随着开放国有企业投资股市这一政策推出,专家分析短期增量资金就可以达到500亿元,相当于目前15家证券投资基金总量之和,如果长期来看的话,保守估算下来,也应该可以分流至少千亿元资金注入股市;

其二是证券公司抵押贷款业务的推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券商增资扩股,也为证券市场资金增加提供了有效的保证。目前中国90家证券公司总权益和总负债比为1∶6.3,相对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上1∶25的比例,券商理应还有不少的负债空间。假如这个缺口能在未来两年里有效弥补的话,也就是说券商这一部分就可以新增资金理论上达500亿元左右;

其三是保险基金的入市是一个迟早的问题。目前实际可运用的保险资金应在2000亿元左右。若按10%计,可用于投资股市的保险资金规模约为200亿元。

其四是随着证券市场走向规范成熟,海外资金随时可能会有条件地进入。报载,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兼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梁定邦指出,中国可全面开放整个股票市场,包括A股市场在内,让海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参与其中。对此我们不妨理解成是一个信号。那么这样一来市场的增量资金想象空间就大了。

其五养老基金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入市,这一节两年累积下来应该可达数以百亿计;

其六是居民储蓄存款随着征收利息税政策的实行正在积极地流向证券市场。目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6万亿元,而我国沪深股市的流通市值仅为6000亿元左右。据有关机构调查,在2709份有效问卷中,目前投资者的主要投资方向为股票的90.99%。估算下来,今年居民总共能为股市提供3100亿元左右资金。

几项合计起来,从1999年5月19日开始算起,在未来一到两年里,中国股市入市资金将会增加近5000亿元,相当于增长80%,接近于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而与此同时,未来两年里股票扩容幅度最大可能为200只,只相当目前基础上增加20%。显然,这种供求关系会出现证券市场成立以来第一次供弱于求的结构性转变。按照价值规律的原理,这种加速度上的巨大反差至少可以支持证券市场在目前的水平上再拉高50%的升幅。

现在,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已突破4000家,由省会城市开始向其他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扩张,股民人数再次翻了一番;随着这轮牛市行情的展开,我们可以预见得到,随着竞争的加剧,证券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会向中小城市包括县市一级扩张,而我们知道中国的县域经济是最具辐射力的,上可以联系大中城市下可以带动农村乡镇,也就是说,当证券公司在未来的一两年里普及到县城一级的时候,就相当覆盖了中国的全部地区,包括占人口八成以上的农民就都可以介入股市了,虽然这一部分资金数量未必很大,但是,人数之多将会是空前的。□

(编辑:张良摄影:史利)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股市资金
经济周期调整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