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伟民:英雄不输精神

2000-06-14■罗

南风窗 2000年11期
关键词:保镖中国女排女排

■罗 颖

袁伟民简介:

1939年7月出生,江苏苏州人。现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亚洲排球联合会主席,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中国排球协会主席,中国足球协会主席。

1958年进入江苏排球队,1976年从国家排球队退役,后任国家女排主教练,指挥中国女子排球队,分别于1981、1982和1984年,历史性地取得第3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冠军,使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上首次取得“大满贯”、“3连冠"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任国家体委副主任。

悉尼奥运会落幕了。在那十几天的时间里,离澳大利亚数千公里的中国也好像过了一个狂欢节。这样的场面在20年前也曾出现——当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时候。那时,不仅电视解说员的语调是响亮而急促的,连普通人谈起女排也是立马激动起来。

快乐的缔造者除了运动员,还有他们的传奇主帅——袁伟民。

说起来,仅仅在5个月前,还没人能想到袁伟民能以团长身份统帅中国体育军团。今年4月,一纸调令让袁伟民走到了中国体育舞台的最前端,成为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而晋升为体育最高官员的第一人。奥运会前临阵换帅虽是大忌,但此后奥运会的大获全胜让袁伟民的传奇色彩又添几分。

这场意料之外的大胜也让袁伟民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认真想想,袁在奥运会上带给我们快乐还是在1984年。当中国体育在世界最大的舞台上首次全面亮相时,他也完成了他的个人伟业:拿到女排的第3个、也即实现“大满贯”的宝贵冠军。

一向后发制人

在悉尼,袁伟民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兵团成绩是否出乎他预料”的问题时,称他一向“后发制人”,从不说“过头话”。

细数袁伟民并不复杂的经历,他确属大器晚成一类。

1958年19岁时开始打球,结果在江苏省队和国家队一打就是18年。1974年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运动员身份参加亚运会时已35岁,拿了个铜牌。算是“志在参与”。

此后在中国女排教练位置上干了8年。在第4年才出成果,但此后一发不可收,直干得轰轰烈烈,闻名天下。把团结拼搏的“女排精神”带成了时代象征,并顺利地从教练而为官员(体委副主任),连带一群女排队员们纷纷“体而优则仕”。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位置让袁伟民一坐就是16年。当已略显发福的袁伟民进入人生的第61个年头时,机会终于再次向他垂青。新鲜出笼的体育总局局长,干干净净的28面金牌。袁伟民登上了人生另一个顶峰。下届希腊雅典奥运会时,袁伟民将到65岁的“临界点”了。按照中国的惯例,已是部级干部的退休年龄。那时,他会给国人另一个惊奇吗?就像过去20年他常常做的那样。

英雄是不会输给对手精神的

上届亚运会上,中国和韩国女排的比赛还没有开始,袁伟民就来到了比赛现场,开始他拿手的临场动员演讲:

这场球是考验中国女排队员意志品质的时候,我不想以输赢论英雄,但英雄是不会输给对手精神的。

比赛结束后,袁伟民又有妙语:“如果运动员上了场眼不红,没有那股‘我就是第一的劲,就是有再好的技术也没用。”说这番话的背景是:女排的选手在有实力的情况下,意志品质和韩国、日本的选手比差了很大一截。袁伟民认为,这是因为现在的女排“训练太规矩,只想技术战术上的事,而忘了支撑技术和战术的是什么”。

讲“精神”是袁伟民的发家本领之一。至今仍让老女排队员们记忆犹新的“魔鬼式训练”,与其说是在练技术,倒不如说是在练精神。虽然当时的队员们“恨不得上前揍他”,但回想起这段经历,老队长张蓉芳仍十分怀念,也十分感激“袁指导的严格”。

精神不败,这句话被袁伟民十几年后在悉尼作了新的引申。在给田径队鼓气时,他的话直截了当:“悉尼的田径场我今天去看了,11万人座无虚席,胆怯的人会发抖,但是站到场内就要有老子第一的气概,非要把水平拿出来。”

老子天下第一!普通人说出来自然会让人感觉狂妄自大,但由袁伟民说出来,很相配。大球项目上的“三连冠”,至今仍是难以逾越的一座中国体育高峰。

从“中考”到“大考”

30多年来,袁伟民一直在被体育“出题”,给自己“考试”。两年前出征亚运会被时任代表团团长的他定义成“中考”,事后自己打分80。悉尼奥运会则被他定义为“大考”,自我评价是“成绩和金牌双丰收”。但是,这是任副职的袁伟民的目标定义。自4月升任体育总局局长后,袁伟民的新任务被观察家们简化为两大硬指标:奥运、申奥。悉尼奥运从旧职位的“大考”变成了新职位的“中考”。

申办2008年奥运会——虽然,这一届奥运很可能与他无缘——是中国体育,也是袁伟民新的“大考”。

不过,若论任职期间最严厉的考试,或许既不是亚运会,也不是奥运会,而是“扶不起”的中国足球。先后两次兼任中国足协主席的袁伟民体会到了中国球迷的丰富情感。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眼泪。不过,平心而论,自1994年足球被定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后,在所有中国体育项目中,足球的市场化进程可谓最迅速、最彻底,行政性管制最少,花费的纳税人钱财最少。无论这个利益日渐丰厚的行业催生了多少丑恶,足球总是这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温情的一面

在悉尼,有一则花絮被广为流传。话说袁伟民一到悉尼,组委会就给他配了两名保镖。袁伟民一出门,两名保镖就如影随形,跟在袁伟民身后。其中一名长相酷似意大利光头裁判科里纳的保镖自称有中国情结。他的父亲是位林业专家,长年在广西自治区的山区考察。十几天下来,袁伟民见两名保镖十分辛苦,特意抽空请两名贴身保镖吃中餐。席间,袁伟民谈笑风生,两名保镖却不能光看菜吃饭,他们边吃边警惕地东张西望,不忘公务。

袁伟民不管是任教练还是任体育官员,都是公认的严厉不讲情面。但是,许多人发现,最近几年的袁伟民也开始使用“柔情攻势”了。1999年年初,在青岛召开的全国足球会议上,当时足协和新闻界关系一度很紧张。袁伟民则用一句话便轻轻化解,他在发言前情真意切地对在座的新闻界朋友说:足球和新闻界是一家人!就这一句话,一下感动得新闻界个个热泪盈眶。

在一次和地方体委同志的会见中,临行前,大家共同表达想同袁伟民合影。“这有什么,你们等我一下。”说完,他转身去了小客厅。再出来时,袁伟民已经换好了西服。他招呼大家:“来,我们一起合个影。”摄影师刚要按动快门,袁伟民提醒到:“我的头发乱吗?”“不乱。”摄影师笑着说。

这就是袁伟民,一个非凡的袁伟民,又是一个平常的袁伟民。□

猜你喜欢

保镖中国女排女排
影子“保镖”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蚜虫的保镖——蚂蚁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壮哉,女排精神!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