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世双骄——屎克螂与食虫螨

2000-06-14黄德揆

中外文摘 2000年22期
关键词:食虫螨虫木薯

黄德揆

本文要谈及的救世双骄,并不是什么大英雄,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本领,它们只是两种极不显眼的小昆虫。可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是它们运用了自己的特长,拯救了人类,帮助人们渡过了难关,理所当然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救世双骄。

拯救澳洲

1770年,来自欧洲的首批移民第一次踏上澳洲大陆时,对那里望不到边际的茫茫草原惊叹不已。接下来他们从印度、马来西亚引进了大批家畜——黄牛。富饶的草场使养牛业蓬勃发展起来,可是越积越多的牛烘却压抑了草原植物的生长,使绿色大草原逐渐退化,出现一块连一块的秃斑,成了草原的沉重负担。同时喜食牛粪的苍蝇却乘机钻进澳洲大陆,并迅速繁殖到各个角落,使澳洲大陆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富饶不再,牛粪,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

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才发现并采取措施,陆续从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引进了专食粪便的小昆虫——屎克螂。屎克螂学名蜣郎,体圆而纯黑,以土裹粪,再转成丸。名字不雅,却是处理粪便垃圾的行家。它们一到澳洲大陆,就忙着干“本职”工作,将大堆大堆的烘使分割成小块,推成球状,再推运到地下洞穴。这些辛劳得来的粪球是屎克螂的“育儿房”,它们在里面产卵、孵化,幼虫出来后就在其中取食、成长。牛烘遇到屎克螂这样的清洁工,当然不能泛滥成灾了,苍蝇也因散失了大量饭碗而遭受严重打击。短短几年,大草原得救了,重现生机。屎克螂被澳洲人视为救世主。

拯救非洲

木薯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根块,它是当今世界上5亿人口的主食,其中有2亿多是非洲人,其重要性不亚于我国人民对水稻、小麦的依赖。自16世纪葡萄牙人踏上非洲大陆,教会了当地土著种植木薯后,木薯就成了非洲人的主食和主要营养来源。

1970年,一种专门啃食木薯的绿瞒虫,藏身在进口的农业机械设备箱中,从大西洋彼岸的南美洲进入了非洲的乌干达,在那里的木薯地落下了户。由于非洲适宜的气候,又没有能制约它们发展的天敌,所以绿瞒虫有机会大量繁殖,不断向非洲腹地扩张。据调查,到1985年,这种绿螨虫已控制了非洲所有木薯种植带,使非洲原本很脆弱的生命线又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尽管各地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大量使用杀虫剂,可收效甚微,整个非洲木薯的损失量仍然达到50%,饥荒几乎又在非洲横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等组织的科学家终于在绿螨虫的老家——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雨林中,找到一种长着8条腿、浑身圆滚滚、像绿色橡皮糖一般不起眼的小螨虫,科学家称它们为“食虫螨。食虫螨体积更小,可天性残忍,它们专门吸食其他螨虫的内脏,对横行非洲的绿螨虫亦是同样。据实验观察,“食虫螨”仅几分钟内,便将绿螨虫吸成一具空壳!在南美丛林地带,正是有食虫螨存在,绿螨虫才不能像在非洲那样为所欲为,制造灾难。科学家断定:“食虫螨”是绿螨虫的绝好天敌。

于是“食虫螨”被请进非洲大陆,绿螨虫的嚣张气焰很快被扼制住。现在“食虫螨”的势力已扩大到非洲十几个国家中,绿螨虫再也无法成灾了,非洲木薯产量正在迅速回升。“食虫螨”拯救了非洲木薯,不就是拯救了整个非洲吗?

(自《科学之友》200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食虫螨虫木薯
让萌趣十足的食虫植物走向大众
太阳真能晒死螨虫吗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六 长期眼红眼痒,可能是螨虫找上了你
捕蝇草——著名的食虫植物
鸡螨虫高发怎么预防
跟螨虫在家做伴
柬埔寨拜灵木薯喜获大丰收,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尼日利亚木薯农民合作联盟签署协议促进木薯生产
木薯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