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技术带来新产权争夺?
2000-06-14
记者/李鹏文白
谁都不会怀疑基因技术的力量,互联网改变了人的交往和生活方式,而基因技术似乎最终能改变人乃至生物界本身。人们早就预测,基因对人类的影响将使过去所有经济形式相形见绌。
人们在7月初似乎看到这种迹象,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毕,基因成为新经济中比互联网更具诱惑的关键词。
6月28日,有人很快统计出新黄浦、华北制药、豫园商城、天坛生物等十几家"基因概念香饽饽",这些新的股市明星股价纷纷上扬。市场分析人员预测,"市场能够呼风唤雨的是生物制药类的基因概念股。
台湾著名的未来学者温世仁认为:“基因技术会在瞬间之内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就像网络一样,在过去的五年间突然爆发。我们预测,到2001年,基因经济将迅猛爆发。"
在他看来,知识经济将在基因经济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人类及生物世界中最基础的部分都转化为知识产权,等于人类和世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本质都可转化为知识财富,你的生老病死以及繁衍子孙都可能要付费了。
温世仁认为:“基因是生命的本源,这都可以形成知识产权,还有什么不可以成为产权的呢?而基因文明控制你的生命进程,你不付费,你的生命延续都成问题,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已从人为变成自然。"
新产权将随生命本源的被专利化,其外延将迅速扩大,任何原创物都可以去申请专利,或自动被保护,因此个人获取财富的途径将日益广泛,个人的智慧转化财富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拥有原创能力的人将是新一代最有价值的人。新产权的基础就是拥有原创能力的人。
遗憾的是,我国的原创能力并不令人乐观:在美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基因工程药物有53种,正在审批的有350种左右,正在研制的约有2200种。这些药物都有专利保护。中国市场上目前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在销售,其中只有一种有自己的专利。报告显示,我国97.4%以上的西药都是仿制的,生物制药中至少90%是国外申请的专利。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控制新产权不仅表现为争夺基因专利,而且表现为对基因资源的攫取。2000年1月,塞莱拉公司收购上海基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7%的股份,并通过另一家公司实际控制基康公司95%的股份。
来中国安营扎寨的塞莱拉公司是国际基因巨头,有实力与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相抗衡。塞莱拉声称:“这一购买是将有助于塞莱拉扩大它的全球商务,并能获取新的遗传信息资源。获得中国富甲天下的植物、动物与人类遗传资源多样性对塞莱拉获取遗传信息至关重要。"
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说:“资源基因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争夺这一资源的‘世界大战已打响。我国信息产业的上游——软件和硬件已经受制于人,生物产业绝不能重蹈覆辙。"
中国拥有丰富的基因资源,由于人口众多和长期社会封闭,我国不仅病种齐全,而且家族隔离群也最多、最纯。90年代以来,美、德、法等国家纷纷抢滩中国基因大陆。1997年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上书最高领导层,呼吁"保护我国人类基因资源,积极参与跨世纪的基因争夺战。
国家主席江泽民批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得珍惜我们的基因资源。"1998年9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用法律手段对基因实行资源管制。
但仅有管制是不够的,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基因技术开发本土资源。否则,有一天我们将面临这样的尴尬:我们拥有丰富的基因资源,但却不拥有对这些基因资源的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