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能被淹没的海牙

2000-06-14

三联生活周刊 2000年23期
关键词:气候会议

记者:甄芳洁

国际气候会议的组织者,无疑独具匠心。1997年的会议,他们选择在京都,一个深受污染影响的城市,2000年他们选择了海牙。除了那些连堤坝都没有钱修的太平洋的小岛国,荷兰是一个很适宜的地方:1/3的陆地都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气候继续变暖,海平面上升,一百年内可能就淹没了荷兰这个国家,即使是现在,地里也有不少沤死的大麦、土豆和甜菜,随处可见的古老、优雅的风车似乎更直诉着它的无辜。 开幕前正在汹涌的意大利洪水,无意中成了这场迫在眉睫的气候会议的出场音乐。

自从保护环境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会议上第一次成为人类除了社会目标、经济目标之外的新目标之后,每一次旨在解决问题的环境会议的准备工作都非常仔细,这次海牙会议11月13日开幕,就先举行了由各缔约方气候、经济、法律领域专家的预备性谈判,一周后才进入部长级会谈,人们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联合国环境官员Klaus Toepfer会前表示,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把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会议、1997年的日本京都会议制定的目标,即到2012年二氧化碳等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2%付诸行动,他希望各方能有“宽宏大量”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报答是未来20年800万人避免这种不正常死亡。

象绝大多数多边会议一样,美国依然是作为头号主角隆重登场,只不过这次成为攻击的核心。7个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的43%,而全球的1/4是美国“贡献”的。尽管发达国家的能源技术远远优于发展中国家,但庞大的基数,600万跑在高质量公路上的车, 发达国家推托现实。京都会议给美国开出的“罚单”是到2012年减少7%,欧盟8%,日本6%。

最后的“凋零”,往往因为它是一朵花,而不是一棵树,海牙会议的“根”本来扎的就很浅:曾颇被推崇的《京都协议》其实虽然有162个国家签署,真正在其国内获批准的只有38个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发达国家通过。里约热内卢会议达成的《气候变化公约》也遭到当时美国总统布什的拒签。西方国家饱餐一顿,却拒付账单。

国际会议往往是最为勾心斗角的名利场,11月13日-26日的海牙会议则从头到尾是经典老片的回放。会议一开始,就是传统两大集团的唇枪舌战:尼日利亚环境部长道拉公开抱怨海牙气候会议忽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英国副首相普雷克斯特也趁机添油加醋,声称美国提出的政策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经济殖民主义”。最后两大集团达成协议:包括美国、日本等9个发达国家,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

整个会议上最为激烈也最饶有趣味的冲突是美国与欧盟的对立。同为发达国家,因为害怕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增加,本来拼死也是不愿意让步的,但承担远高于5。2%的8%的欧盟却不但积极接受,而且给予美国坚决打击。美国提出灵活的市场政策,即可以出资金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指标,另外通过出资植树造林,来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欧盟也同意国家间可以交易排放量指标,这样可以更高效率地分担代价,但欧盟提出必须有最高限度,交易量不超过50/%,另外的50%必须由国内的企业、机构承担。欧盟对美国提出的植被抵消质疑,认为难以确切估计与衡量。另外欧盟坚持对未完成任务的国家进行经济制裁,而美国虽然同意可靠的强制执行措施,却不愿接受经济惩罚。

理由很简单,欧盟希望借机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即使自己忍受苦肉计。

势均力敌的斗争,也只有一个结果:妥协。然而这次会议连这个结果都没达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在延长一天后仍无法达成预期协议,只得中断会议 , 把原定明年5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工作会议作为第六次大会的继续。大会主席、荷兰环境部长普龙克说他本人包括许多与会代表都非常失望,其实,失望的是全世界,这将意味着许多可以避免的灾难还继续发生。

整个会议最让人刺激的画面也许就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把一个奶油派扔在了美国代表洛伊的脸上,狼狈的洛伊在抹去脸上的污物后,还努力自我解嘲了一把:在感恩节前,南瓜饼似乎会更好些。而另外一个环保者则蹲在椅子上对着洛伊大喊大叫。

另外还颇有创意的行动就是5000名“地球之友”的成员(3000是美国人),在会议大厅外建造起了一个“沙袋大堤”,象征着整个世界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最有冲击力的就是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WWF)组织的电子邮件抗议活动,1100万E-mail从世界各地发到WWF,然后由他们呈交给荷兰首相科克,进行会场外施压。

面临共同关注的问题,使世界在60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后,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一股不同于过去的政治力量:不以国界为限,而是有着共同信念,价值观趋同的一群人,

有些“世界公民”的意味。他们的“政治素养”也许离经悖道,他们的声音也许短时间不被当局者倾听,但它也许代表了一种方向。

资讯:

1.最倒霉的行业

在 90 年代的前 8 年中,保险公司为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共赔付了 918 亿美元,是 80 年代赔偿数额的 4 倍。保险业认为这种损失是由于全球变暖以及居住在海边和易受洪水危害的平原地区的居民人数增加造成的。1998 年,世界范围内的极端天气造成 3亿人被迫离开家园。

美国全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预计,美国将很快遭受损失达 500 亿美元的暴雨,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这将使许多保险公司破产。

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原因,保险业成为最早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并努力防止这一现象发生的行业。如果世界变成一个大温室,飓风、洪水和干旱不断发生,保险业的生存就将岌岌可危。1993 年安德鲁飓风袭击了佛罗里达州,其后患至今犹存。许多保险公司在飓风中倒闭,以至于现在保险公司拒绝接受一部分人投保,除非该州的纳税人为其保单负责。

许多保险公司同再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以降低风险。1998 年末,世界上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 RE 公司预计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包括美国东南部,将成为无法上保险的地区。

2.继续变暖,下个世纪那些地方将消失?

现在海面已经比100年前上升了1.5个厘米。如果不加以控制,以后上升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日本东京的海边已经比海面低一米多了。靠大堤保护,和上海天津一样。日本三角洲平原区有很大的淹没危险,例如东京湾,大坂湾,神户湾等。除了地壳上升的山地海岸,所有三角洲平原区在今后一百年内都处于海平面上升的威协之下。

世界上最为担忧的东南亚的泰国.孟加拉.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许多小岛国。另外,纽约的大部分将被淹没(包括 3 大机场和整个地铁系统)。路易斯安娜州临海的数千平方英里的地区也将被淹没,包括新奥尔良, 海平面上升一米还将威胁德国、荷兰和俄罗斯的经济基础。同样蒙受损失的还有中国、缅甸、泰国、越南、埃及和尼日利亚的重要农产品三角洲地区。

3.关于气候变暖的不同声音

气候变暖并非百害无一利 ,最近我国中央气象台的气象专家,通过对地质史上的气象资料研究后发现,气候变暖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一面。

其一、气候变暖可能利于沙漠面积的缩小。气象学家们在对古代的气温变化图和沙漠分布图的对比分析中明显地看到,在距今8000年和1.3万年这两个地球暖期内,沙漠仅局限于澳大利亚的狭小地区,其它大陆上则基本上没有沙漠的踪迹,而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其他时期,沙漠则迅速扩大。

其二、历史上,印度、中国、古埃及、巴比伦等四大文明古国基本上都在气温较高的热带或亚热带,其鼎盛时期,即经济繁荣期与地球上曾出现过的较小幅度的气温上升期基本吻合。无独有偶,近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期,也是全球经济的大发展时期。因此,气象学家们预言,在未来的几十年间,可能是世界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时期。

气象学家们认为,全球沙漠面积最小的时期、古代经济的繁荣期与地球上不同程度的气候暖期基本一致,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这三者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观测手段所限,这种联系目前仍是个谜。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平均升高了0.7摄氏度。多数专家认为地球气温还将逐渐升高,但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下一个千年地球气候将逐渐变冷。据俄罗斯《今日报》报道,提出地球将变冷的是一批俄罗斯、法国、美国的冰川学家。他们在南极俄罗斯的

“东方”号考察站进行超深钻探并对其钻取物进行分析后作出上了上述预测。这些冰川学家认为,地球气候变暖最近的一个高峰约在1.7万年前,而现在已开始降温。这种降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类的活动以及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都不足以改变地球气候的变化的总趋势。另有专家认为现在气候变暖跟太阳周期有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专家警告气候变冷将是人类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

4.气候继续变暖,男孩将远多于女孩

最近,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研究者调查表明,1998年德国在4~6月期间出生的男孩较多,而10月份出生的男孩明显减少。同时期的大鼠等动物实验结果亦提示,环境温度确能影响动物后代的性别比率,主要是影响睾丸内精子性质,温度似乎对趋向成熟的准父亲的精子起部分作用。研究者推测,持续炎热的天气对精子携带一个X染色体损害可能多于精子携带一个Y染色体的损害,因此,男孩的出生率较高。

研究者认为,性别的偏差虽小,但它能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因为现已有百分之几的比例偏向于男孩。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就可能进一步加大男女性别的比例差异。

5.科学家打算如何给“地球降温”?

1 在空间制造“尘埃云” 可以在位于地球至太阳距离的1%处的某点位置上,设法飘浮一片尘埃云,用来遮挡太阳光。采用这种方法所用的尘埃可以取材于月球。把装有月球尘埃的若干个圆筒发射到空间某个位置上。在每个圆筒内还装有炸药。当圆筒抵达规定的位置时,让炸药爆炸。依靠炸药的爆炸力使尘埃扩散开来,制造一片永久性的,具有一定密度的尘埃云,用它来遮挡太阳光。

令人担心的是,如果这些尘埃一旦坠入地球,对地球会有什么影响?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这些尘埃每年散失1%,并且全部落入地球的话,也只相当于通常行星星际尘粒的流入量,不会给地球造成明显的危害。

发 ▲在空间支起“太阳伞”

科学研究表明,要解决目前的气候变暖的问题,只需要把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遮挡掉3%即可。按照计算,在空间支起一把“太阳伞”的伞面积需要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伞面要用薄如蝉翼的,厚度只有0002毫米的金属薄膜或塑料薄膜制造。

如此庞大的伞面如何制造,运输和安装呢?原来,这个庞大的伞面由4万个单元拼接而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由计算机和制动器组成的自动控制机构,用来调节其位置和方向。这把太阳伞是依靠太阳光压和星球引力,维持在空间规定的位置上,这个空间位置也不是任意选择的。据研究,这个空间位置应位于从地球至太阳距离的1%处的点上。在这个点上,任何物体相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始终是保持不变的。这样,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保证太阳伞具有预定的遮蔽效果,并且不会影响其它的空间活动。被遮蔽的空域仅仅相当于蒙上一层隐隐约约的薄雾,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没有任何影响。

▲在空间竖起“反射镜”

有些宇航科学家指出,在空间安置一面反射镜,把部分太阳光集中反射到某个局部地区,就能改变这个局部地区的气候状况。例如,由于高空云层能阻挡地球向空间散发热量,会使地球表面越来越热。人们利用空间反射镜,就能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高空云层上去,让云层逐渐受热而散开,这样就能加快地表热量的散失而降低地球的温度。再如,也可以利用空间反射镜,把太阳光反射到南、北极的海区,促使那里浮游生物加速生长。这样,浮游生物就能不断地从大气中摄取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不仅会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使浮游生物的产量增加,有利于海洋生物和渔业生产的发展。

制造和安装空间反射镜,不再是天方夜谭。1993年2月4日,俄罗斯科学家在“进步”号宇宙飞船上,成功地进行了代号为“旗帜”的人造月壳试验,首次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背阳的一面。这种技术为空间反射镜的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启发。

▲在空间编织“激光网”

上述之法都是在太空设置庞大的遮蔽物以遮挡阳光。令科学家们不安的是,万一出了故障,容易造成过多的太空垃圾。为此,有些宇航科学家提出建议,向太空发射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并且从卫星上发射激光,形成“激光网”,让太空中对海面温度颇有影响的红外线发生变化,以阻止气候变暖。

据此设想,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实施办法:发射四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上配置激光发射装置和巨大的反射镜,四颗地球卫星上发射的激光互相碰撞。这样,当太空中红外线通过时,就会被与红外线能量相当的激光网阻挡,发生折射并照射到海面上。于是,海面温度便人为升高,产生气流,形成云雨,以此调节地球上的温度。

总之,给地球“退烧”,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地球人从各个领域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其中既有风险,也充满机遇。以上各种科学家的大胆而科学的设想,无疑是给地球“退烧”的灵丹妙方。

猜你喜欢

气候会议
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
瞧,气候大不同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