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上市:边缘资本

2000-06-14主笔:方向明

三联生活周刊 2000年23期
关键词:民生银行上市银行

主笔:方向明

一支股票上市,吸引100余万投资者,聚合4000亿资金,创下中国股市一大奇观。11月29日,民生银行股票发行完成,有效申购户数为123万户,有效申购资金高达4014亿元,创下今年以来个股认购资金的新高。

11月21日,中国民生银行公布招股说明书,发行3.5亿股流通股,发行价11.8元,准备在证券市场筹集41.3亿元资金。而欲购资金是欲筹资金的100倍。霎时间在中国股市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11月27日,中国股市大部分股票开盘走低,原因在于民生银行吸引了投资机构的大笔资金。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许多投资机构会踊跃购买民生股票。目前市场上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机构投资者当属31家新基金,从第三季度基金投资组合公告来看,金融行业成为基金增持最多的行业之一。规模小、资产质量好、人气旺盛的民生银行纳入其重点投资范围。

稍有经济头脑的中国人,闭着眼都能数出尚有垄断利润的行业,当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网通、中国移动在海外上市成功,中国股民只能眼瞧肥肉干瞪眼,他们无法从这些拥有“特许权”的行业以股东方式分享利润。也正因此,民生银行上市瞬间聚集百万人气。专家认为,民生银行的上市,将改变我国股份制银行以企业法人和财政入股为主的资本筹集状况,社会资金成为银行上市后公募的主要来源,个人投资得以分享金融红利。

遥想10年前,深圳特区几家农村信用社改制为深圳发展银行,当初发行股票时无人认购,逼得市委书记只得带头购买。转而一年,1991年4月,深发展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掀开金融类股票在中国上市的序幕,不料爆出天价。市委书记最初所购2万元股票,陡然变成70余万,闹出一场不小风波。

但时至今日,在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金融类上市公司只有6家,其中银行股只有2家,整个金融板块还不成气候。民生上市,一些市场人士预见,金融企业的上市热潮来临,证券市场将出现一个真正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金融板块。于是,人们又开始造梦:金融企业,将构造一个对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蓝筹板块。

整个市场都为金融股展示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受民生银行影响,市场上几支金融股骤热。爱建股份大力拉升,宏源证券、鞍山信托强势不改,稀缺的金融类个股开始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深发展、浦发银行在长期低迷后显现中线上升潜力。今年以来,金融类股票整体价位偏低,涨幅很小。在大盘经历了2000年的牛市后,从科技股到钢铁石油股、再到生物基因股、再到新材料股,基本上都有过一番精彩表现,独有金融地产类股票按兵不动,行情基本没涨。但民生股票一振雄风。

其实早在一年前,1999年,浦东开发银行上市成功,曾经极大地刺激了同类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纷纷表示要在国内A股市场或香港市场上市。不仅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步履匆匆,“上市”也牵动着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在香港公布了其“海外部分将争取在年内上市”的计划,建设银行曾在内部进行整体上市的探讨。

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民生银行何以捷足先登?市场在种种猜测之后,目前逐渐集中在民生银行的本身特质——民营企业入股85%的股份制银行。进而,扯出一个更为敏感的话题:民间资本。

资本探索

民生银行获准上市的消息公布后,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声暴涨,它们同为民生银行的大股东。新希望和东方集团,一度放量几近涨停,双居两市涨幅第一。从组合形态来看,新希望进入快速扬升阶段;东方集团逼近年内高点附近的平台。

市场人士公推这两家企业是中国民营经济进军金融领域的典范。其实,在民生银行的股东中,最早领悟金融奥妙的是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80年代末,这位学者型官员以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的方式迅速脱颖,万通集团一脚踩在房地产,一脚踏在金融界,冯仑的战略布局是大手笔,他本人也足够聪明,但万通集团却未如日中天。万通的房地产不如脚踏实地的万科集团做得好,甚至不如曾在他手下任过总裁的潘石屹的现代城。万通新世界商城一度想做成北京最高档的百货店,现在沦为小商品市场。民生银行初创,冯仑抓住时机入股7406万,也就在民生银行上市前半年将全部股权质押给北京商业银行,寻求贷款。

也许,由于民营资本的天生脆弱和民营企业的天生缺陷,万通集团的资本与实业的双洗牌并未玩得炉火纯青。心高气盛的冯仑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些年干了这些事,终于发现什么事是不能干的。一个决策者的英明,不在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在于清醒地意识自己不能干什么!”

20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曾经前赴后继地扑向资本市场,头破血流者众,折戟沉沙者有。在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告别实业,投身“炒家”,其中也有赚了大钱的,腰缠几亿或十几亿现金。虽然他们的财富已是当年的百倍千倍,但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因为无法解释“财富的秘密”。

大连一位服装商就是这样的人,当年他靠实业发家,勤劳致富,可企业财富是以一分钱一分钱的滚雪球方式积累的,做得很累很难。90年代初,他把公司抵给朋友,拿一笔钱跳进证券市场,搏杀数年,他对民生银行上市的反应是一声长叹:“当年,我是大名人时,没有大资本支持我,企业成长太慢,非做死不可。现在,我成了有钱人,整天在钱堆里翻跟头,没了做产业的心气儿,这是另一种死去。至今,我没找到光明正大地赚大钱的路子,有名人和有钱人很难整成一个人。”

今年10月,罗忠福浮出水面,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财富与梦想”的国庆特别节目中,这位当年的珠海地产大亨曾销声匿迹多年。罗忠福有一段至今鲜为人知的经历,堪称中国民营经济历程的一个标志。80年代末,罗忠福的地产生意遭遇财务危机,借贷无门,他在当地政府默认下,干起一家典当行,用这种古老的“准金融工具”化解危机。但罗忠福并未沿着这一尝试而继续探索下去,非不想为而不能为。相形之下,同在珠海的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则未能逃脱厄运。史玉柱欲盖70层巨人大厦时,他选择的策略是,将卖楼花融资的近1.2亿资金投资于能够迅速赚钱并利润丰厚的保健品行业,以产业利润支撑房地产。但房地产和保健品都是“钱堆的行业”,当巨人集团左手缺钱,右手也缺钱,史玉柱两手倒不过来时,财务危机将巨人集团拖入海底。

专家曾批评“史玉柱进军房地产没有寻求金融支持”。史玉柱至今才倒出苦水:“当我寻求银行支持时,一家银行好不容易答应1000万贷款,却要我拿出当时价值3亿元、盖起地面3层的巨人大厦的全部产权做抵押。”

因缺少1000万周转资金, 5亿资产的巨人集团顷刻坍塌,史玉柱的悲剧是整个民营经济的悲剧。前不久,史玉柱曾告诉笔者,他参与创办的“脑白金公司”在巨人失败后重新崛起,目前正打算与他人捆绑上市或在创业板上市,他想打通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但史玉柱东山再起后,至今不愿与银行打交道,依然靠滚雪球方式进行积累。他说:“除非有一家可以参股的银行。”史玉柱对银行敬而远之,因为银行曾给他难言的心痛。

中国民营经济的成长是没有金融支持的,靠着几百元、几千元、几万元的个人微薄本钱而起家,通过勤俭的自我积累而发展。回头看去,80年代创业的民营企业很少有做大的,至今仍能雄踞一方的寥寥无几。且不论民营企业的领导人整体的素质,金融环境是他们家道中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入90年代,相当一批民营企业闯进资本市场,资本运作与资产重组成为可能,民营企业才找到做大做强的机会和方式。但时至90年代中期,金融领域对民营企业依然是一块禁土。

当然也有闯入雷区的个案,北京一家快速成长的民营集团就是一例。这家集团发家于南方某省,以承包200余家信用社在两年之间完成原始积累,然后投资华夏银行和湘财证券。在聚集较大资本后,再借国企重组之机,收购实业把资产做实。前不久,在人民银行对一些“打金融牌”的企业稽查时,这家企业艰难过关。据悉,这家企业得以幸存的关键因素是,没有空对空地钱套钱,而是聚合资本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

中国民营企业的资本之路充满荆棘和坎坷,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融资遭遇冷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难过关卡,只有少数企业穿过羊肠小道,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更多的企业只能以产业利润缓速发展。当有学者贬指“民营企业打不了正规战”时,不知是否想到,民营企业有什么条件正面交锋,只能是漫山遍野的“游击队”,挖地道,打游击战。

资本角逐

在民生银行的前15位大股东中,有一个家族格外惹人注目:刘永好的新希望公司,占股9.99%;刘畅的南方希望公司,占股4.7%;刘永行的希望集团,占股2.37%;刘永好与刘畅是父女关系,刘永好又是永行的亲弟,刘氏家族在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超过17%,远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10%的比例。

民生银行解释说,本行目前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上述3家公司尽管有亲属关联关系,但都是独立法人,他们各自持有的股份与人行规定并不抵触;其次,银行业在我国仍属垄断性行业,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改变,私人控制银行显然不现实。

刘氏家族为四兄弟,老大刘永言、老二刘永行、老三刘永美(又名陈育新)、老四刘永好。四兄弟靠饲料起家,共创希望集团。由于老刘永好擅长公关,被推举为总裁,代表刘氏家族活跃于社会场合。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希望集团成为中国最大家族企业,刘永好也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一度在政治上很红。

希望集团是民生银行的发起股东之一,但是开始并非第一大股东。据知情人透露,四兄弟对投资民生银行是有顾虑的,不愿意把勤俭持家所获的血汗钱,投入到金融这一冒险游戏中,而且四兄弟中无人懂金融。后来之所以涉足金融业,政治上的“表率作用”是一个重要因素。

1997年,四兄弟分家,老大与老三转向房地产和高科技,老二与老四在饲料业上分为南、北两大公司,希望集团在民生银行的股份也由老二与老四分拆。

分家之后,老四刘永好组建新希望公司,由于他的政治身份而见过大世面,金融意识逐渐萌醒。新希望公司于1998年上市,又在1999年中经过一次股权收购而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

但是,刘永好第一大股东的地位险被颠覆。2000年初,民生银行准备上市之际,举行了一次股权转让的竞拍会,新希望公司前往举牌,但两家公司转让的8000万股被一支神秘的力量一举吃进,事后人们才知是东方集团。其董事长兼总裁张宏伟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

拍卖会上,张宏伟并未出席,身在美国遥控,东方集团美国公司总裁赵宏到场举牌,副总裁关国亮坐阵北京指挥。在人们还未醒过梦来,东方集团又协议收购另一家公司5000万股。一连串闪电动作,东方集团共持有民生银行1.3亿股,投资额2.17亿元,占总股本9.42%,一夜之间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竞拍会上失手后,刘永好赶紧协议收购另一家公司的1502万股,将持股比例增至1.38亿股,超出东方集团800万股,力保第一大股东。

由于张宏伟攻城掠地的气魄,在民生银行前不久的新一轮董事会选举中,张宏伟与刘永好一同荣任副董事长。据悉,在选举中,只有张宏伟与董事长经叔平为满票。

若论涉足资本市场与金融领域,东方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先驱者之一。1993年,东方集团获准上市,比新希望集团早5年。东方集团控股的锦州港,后来分别上市A股、B股。东方集团还在香港拥有一家上市公司。

若论在金融界的地位,东方集团堪称民营企业中的龙头。东方财务公司是上市公司中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东方集团又是新华人寿、民生银行及美国亚联银行的大股东。而且,东方集团在无政府担保下,成为国际金融公司(IFC)贷款的第一家民营企业,由于在3000万美元贷款中的75%可以转贷,东方财务公司由此成为第一家筹借外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

张宏伟也曾是民生银行的发起人之一,但东方集团并未成为民生银行的创始股东,张宏伟突然改变主意源于他的独特眼光和清醒意识。据参与组建民生银行的一位高层人士透露:“张宏伟刚开始很积极,但他发现投资的股东只有30%表决权,其余70%的表决权不是由投资者所拥有,大权非董事所能掌控。于是,他向全国政协和全国工商联表明自己的观点,民生银行不能走国有银行的路子,应该按《公司法》真正实现股份制,才能生存和发展。”

东方集团始创于1978年,属于中国民营经济中“最古老”的企业,其发展之路就是民营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轨迹。1989年,靠房地产起家的东方集团,成为中国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民营企业,与深圳万科、北京四通、广东万宝同时起步,是国家体改委首批4家试点之一。在这场考验中,张宏伟几乎均分了公司全部财产,创业者每人一份,他个人只占3%股份。张宏伟当时决没想到,将“准私营企业”较为彻底地改造为股份制,为东方集团后来的资本运作换来一串政策绿灯。他以一种胸怀,闯过个人财富这一关,赢得一张至关重要的政治牌。

如果东方集团属于某人或某几人,决不可能在1993年上市。在其之前,公有“集体性质”的万科集团上市;在其之后,民营“集体性质”的四通集团上市。东方上市一举融资2.6亿元,是张宏伟创业前10年积累财富的10倍。他从资本市场上所得的深刻道理是:“从股份公司变成为公众公司,财富所有权分散了,但社会财富的支配权成倍放大。”

资本意识的觉醒,导致东方集团的思路为之一变——以金融眼光做产业。张宏伟说:“谁都知道一旦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相对容易,一旦进入金融领域,利润相对丰厚。但投资于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坐等渔利只是一种初级玩法,铺设金融管道,以金融眼光投资,资本与资产双洗牌,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从资本市场寻求利润最大化。”

身为摩托车制造商的重庆力帆集团,历经10年艰苦创业,成为这一领域最大的民营企业。其董事长尹明善年届60岁已满头华发。他这样感慨:“要是早些像张宏伟那样涉足资本市场,就不至于这样累了。”力帆集团今年生产摩托车100多万辆,税后利润仅1亿元,平均每辆摩托车赚不到100元。

张宏伟是幸运的,并不是他有扭转乾坤的能力,他只是勇敢地跳进中国金融改革的大势中,在汹涌澎湃的风浪中,以一叶小舟顺流而下,使出浑身解数避过一个个翻船之险,奔向大海。时势造英雄。

资本旗舰

众家银行急盼上市,民生银行脱颖而出, 83岁高龄的董事长经叔平百感交集。他说:民生银行是全国金融企业中所有制与经营权分离最彻底的一家银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民生银行担负着金融改革试验田的重任。

行长董文标也称:“民生银行从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受过任何行政干预。不用买一些不明不白但又难以拒绝的账。成立4年来,没有一笔政策性贷款和指令性贷款,这是民生银行体制上的特殊性。”

民生银行是中国第一家由非国有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确立“新银行、新体制”。在13.8亿的注册资金中,85%来自非国有企业,59位决定股东,产权明晰。经叔平赋予民生银行的理念是:以行为民,以民为生。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陈雨露评价民生银行体制:“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证明,股份制最有生命力。各国的商业银行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共同的特征是以股份制为基本组织形式。”

民生银行产生的背景正如经济学家樊纲所言:“由于体制等原因,国有银行一直倾向于国有企业贷款,这使非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结果是生产不到30%产值的国有企业却占用了70%以上的金融资源;而生产70%以上产值的非国有企业很难得到贷款,金融资源的使用被极大地扭曲。”

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鉴于各家银行对民营企业大门紧闭,全国政协几十名委员联合发起提案,组建民生银行,由民营企业投资为主体,主要服务于民营企业。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的经叔平,不顾年近80岁的高龄,上下奔走呼吁,加速事情进程,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终于成立。

鲜为人知的是,在民生银行成立之前,有一家民间色彩颇浓的股份制银行就曾经申请设立,这家名为“中国华侨银行”由全国侨联发展,已获有关部门批准,可惜在具体运作时半路夭折,胎死腹中。

1993年初,时任全国侨联主席的庄炎林将一纸建议送到中央领导手中,希望建立一家有华侨入股的银行。中央有关部门批复表示支持。海外华人实业家李嘉诚、庄世平等工商巨子反应热烈。“中国华侨银行”的设想是,一家中外合资性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资本金拟为人民币20亿元、外币10亿美元左右。银行总行设在广东省广州市。

不料,与此同时,上海、成都等地也有人提出建立类似性质的金融机构。最后,监管部门拟把“中国华侨银行”的牌照发给上海,可以设立广东分行。对于这一地址变更,不少祖籍广东的华侨或华人实业家没有响应。他们在广东多有投资,想把银行办在广东,支持自己在当地的实业,而且他们在广东的亲友能监督一下贷款的投向,但离开广东,超出他们掌控范围,钱用到哪里不易掌握。

张宏伟说:“尽管民营企业渴望组建为自己服务的银行,而且普遍看好金融业,但动真格拿出血汗钱投资于银行,他们是犹豫的。由于不熟悉金融领域便产生一种本能的畏惧,金融的政策敏感又使人不愿冒政治风险。最终投资于民生银行的股东,不仅需要勇气和魄力,而且需要一种观念更新。民营企业家天生不愿联合,钱是我的,企业是我的,我就要说了算。民生银行是民营企业第一次突破狭隘意识,把钱放一起做成的一件大事,用产权纽带联起手来结为一个整体。正因如此,民生银行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一艘旗舰。”

民生银行组建之初,由于当时政策环境,整个体系并未完全按照商业银行和市场化的规则建立,但已经明显优越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因为面临改革与发展双重压力,行长董文标说:“民生银行的发展战略是以稳为主,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许小年说:银行不在大小,在于赚钱。美国银行有巨大的也有特小的。我在美国买房子找的是一家小银行贷款,利率最低,服务很好。日本银行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垮得快。全是泥足巨人。

民生银行创立的真正意义今天渐渐显现,在铁板一块的中国金融体制中,由非国有企业组建银行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如今,为解决中小私营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中国初步设想成立一批由民营企业全资拥有的民营银行。目前据闻已经有10家银行准备就绪,其中4家获政府批准试点。

许小年专门了解过浙江的信用社:“那里的信用社资产质量非常好,坏账率在1%以下,信用社与当地经济互相促进,民营企业不断壮大,信用社也不断扩展”。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说:“我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最有效率地配置资金。从现实情况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应该相应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服务,而中小银行的发展需要依靠资本市场的支持。”

上市浪潮

民生银行发行上市,预示着国内金融企业上市步伐重新启动。而此时,距国内证券市场上第一家银行——深发展上市,已过去了整整9年。在这9年之中,沪深两市金融企业缓慢增加到区区六家,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0.6%。有专家断言:“没有金融企业的加入,就不会是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

在海外证券市场上,金融股以其回报稳定、股本规模大等特点,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英国《银行家》杂志1999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绝大多数是上市公司,在其前10名中,除中国工商银行外,其他都是上市公司。截至去年年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银行约有9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30%;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

厦信北证的孟京说,我国上市公司中,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偏大,市场的价值中枢缺乏稳定性和成长性,银行业上市为主板市场真正打造出一个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蓝筹股板块。

很难想象一个充斥着小盘股的市场能获得长期的稳定发展。但1993年前后,宏观经济过热,总体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带来严重的后果,为维护经济秩序稳定,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一律不准上市。这一禁就是6年。

转机在1999年9月开始来临,浦发银行成为全国第二家上市银行,知情人士透露,浦发上市过程也费尽周折,早在1997年浦发就提出了上市申请,不巧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由此吸取的一个教训是“金融不能贸然开放”。

直到1998年下半年,随着形势转稳,浦发银行上市希望重燃。1999年9月23日,上海浦东开发银行4亿股A股上网发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就表示,国家将允许更多的国内银行上市。11月8日,浦发行挂牌上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蔡鄂生也表示,对于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银行将大力支持其上市。

转至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和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均表态支持商业银行到海内外融资上市。一系列新规定也透出了政策松动的信号。年初颁布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可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财政部颁布的《证券公司财务制度》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可以采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

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顿时兴奋起来,上市“黄灯”渐绿,终于柳暗花明。最近一年,各家银行一直在积极行动,有十余家银行曾在公开场合表示3年内争取上市。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按捺不住。

对于政策冬去春来的原因,周小川一语道破:在国内股票市场或在海外股票市场上市发行新股,是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并实现股份制改造的一种途径。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上市被赋予了很多的含义。一方面,上市意味着建立补充资本金的正常通道。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在我国,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都远未达标。另一方面,上市被视为银行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希冀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来改造金融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从而通过微观层面的改革推动金融体制的宏观改革。

中国曾在1998年发行2700亿元国债,意在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毕竟是杯水车薪。上市是一条开辟资本金来源之路。浦发银行上市发行4亿A股,集资约40亿元,仅此一举,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上市前的8.88%提升至19%。深发展历经几次配股,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达13.5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20%。

银行上市还有一个更为深远的理由,必须强身健体,以抵御来自实力雄厚的外国银行的激烈竞争。根据WTO协议,中国承诺在5年中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银行业将越来越多地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扩张。

各家银行急盼上市,除上述公开原因外,摩根斯坦利执行董事谢国忠说:“让高层经理得到回报,这是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金以外的另一个诱人之处。”

银行能否通过上市解决一切问题?摩根斯坦利的一位分析家含蓄地说:“中国总是对股市寄予过高的希望。”

值得庆幸的是金融决策层在公开表示支持银行上市的同时,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并未因商业银行的热情和股市的火爆而昏了头。多年来中国对金融机构上市一直谨小慎微,主要是担心这些企业上市后,如果内控机制未建立,信息披露不透明,企业操作不规范,极易形成金融风险。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信托投资公司关闭和局部的金融挤兑风波,表明监管部门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对于银行上市的反对意见也一直不绝于耳。从技术角度讲,国内证券市场尚小,还难以承载庞大的金融企业;从改革角度看,在对银行体系根本性改造缺位, “硬约束”机制也未建立,上市银行走不出“圈钱”的圈圈。

我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已经占到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1%,经营业绩也普遍好于国有银行。但管理层也担心,如果银行上市过于集中,会对大盘产生冲击,因此银行步入A股市场的步伐将放缓。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许小年说:“海外上市是首选。 这样才能使国有银行同步解决建立外部约束和内部激励机制的双重需求。国内上市则市场容量有限,比如建行大约值1500亿,即使上市流通25%,即300亿,国内资本市场可能无法承受。这些银行在运转正常后,可以在国内进行二次上市。”

至今,只有中国银行曾表示在大规模重组后,有望在三年内上市香港。香港A&P;公司的金融企业等级评估部主任陈托利说:“一些银行刚开始时踌躇满志,宣称准备海外上市。但后来又退而求其次,表示只在国内上市,国际上市条件尚未成熟。海外市场对金融企业上市的财务要求要严格得多。”

中国政府更希望让小型银行率先尝试上市,所谓四大国有银行因长年资助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而呆账较多,其上市进程将被延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肯定地说,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在未来几年内不会上市,更不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

各方因素的平衡,天赐民生银行一个良机。民生银行是10家新兴商业银行中成立时间最短、规模最小的一家,无历史包袱。民生银行上市,一举摘掉“规模最小”的帽子,晋身10家新兴银行前茅。

除民生银行外,目前正在筹备发行上市的银行还有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与此同时,平保、太保等多家保险公司,国信、国通、广发、大鹏和中信等多家证券公司也在筹划发行上市。今后金融板块将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三大金融业为主的多元化结构。

风险透明

11月21日,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概要见诸报端,六个整版的详尽披露前所未有,银行内幕较为彻底地见了阳光。据悉,民生银行的信息披露报告被证监会责令修改过十余次。证监会的态度是:“披露干净,做出典范。”

摩根斯坦利执行董事谢国忠说:“中国的银行要成功上市,特别是在境外上市,首先要改善银行的透明度问题。”世界银行企业局专家张春露对国内的银行能否真实披露表示顾虑:“向股东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中国的银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便是在政府内部,关于银行内幕的知情人也非常之少。”

招股说明书显示,民生银行逾期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为 6.39%,作为一家新生的银行,包袱少是一种天然的优势。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赵品璋说:“不良资产6.3%的比例在各银行中是较低的,远低于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指标范围。”但是,从报告可以看出,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逾期贷款余额成倍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伊始,民生银行就聘请世界著名的普华国际会计公司进行审计,每年公布年报都按照国际惯例披露财务信息,其透明度在国内银行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董文标行长说:“此次上市,尽管对信息披露有特别要求,但并没有感到特别压力。”

但他又说:“上市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以国际上最著名的会计公司会计报告作为备考,因为中国的会计准则与西方的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释读起来就比较困难,我想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这也是最难的一关。”

银行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公众资本融合,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增加。银行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再与证券业的风险连动,一旦遭遇汇率动荡或利率攀升,极有可能形成“风险共振”的局面。

因此,中国证监会新近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上市时的信息披露做了特别规定。应管理层的强制规定,民生银行的招股说明书中,不仅分析了商业银行常见的风险,而且分析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操作风险,尤其分析了加入WTO带来的风险。

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民生银行的十大客户逾期贷款达80%”,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央行规定的50%上限。对此,承销商海通公司的一位高级人士说:“民生建行时间太短,注册资本金太少,即使正常开展贷款业务,逾期贷款率也会很高。股票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将全额用于扩充资本金,将有可能降低类似风险。”

坏账比逾期更可怕。民生银行曾拆放海南发展银行、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广东国际租赁公司款项6374万元,前一家关闭,后两家破产。民生一位高层人士承认:”补充计提了呆账准备金5563万元,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实际损失情况。

中国的银行盛行内部关联交易,所谓关联交易一方面指内部人交易,一方面指关系人交易。在内部人交易方面,民生银行确有一部分股东贷款。在关系人交易上,因为民生银行的股东也可能是其他公司的股东,这些公司也和民生银行发生不少交易。副行长魏盛鸿解释:“历史上,曾经形成的较高比例的股东贷款,但股东贷款的质量相当好,基本上做到按时还本付息。要想杜绝不可能,我们把住一点,股东贷款只有优先权,没有优惠权。重大投资通过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

在国内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均名列前茅,上市呼声也最高,但临门一脚却慢下来。行长马蔚华在一次非公开的研讨会上透出心思:“观察民生银行上市,对其业务带来何种影响,招商银行再决定何时上市。”马蔚华认为,根据新的信息披露规则,银行上市后要对资产质量状况和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进行披露,但就银行而言,由于各项准备金不足以及商业银行存在的历史性问题,谁上市谁按新规则披露,不上市不按新规则披露,可能使好的银行上市后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超市

据熟悉招商银行的业内人士分析,信息充分披露并非招行放缓上市的关键原因,马蔚华是一个有大思路的人。招行内部人说,目前招行高层正在关注《商业银行法》会不会作修改。这才是招商银行不急于上市的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法》现有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就是存款、贷款,并且利润的80%要来自于存贷差。但随着银行利率的7次下调,存贷差越来越小,因此利润和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事实上,国外银行的利润相当一部分来自投资银行业务,而不是传统的存贷。这种趋势在国内银行业中也开始显现。投行业务高回报,使许多商业银行忍不住欲打“擦边球”。

由于现有《商业银行法》对业务创新的局限,近期要求修改此法的呼声日渐高涨,银行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要求尤为迫切。由此看来,招商银行的等待具有战略眼光的。因为在新的游戏规则下,招行可以运用募集资金迅速介入到投行业务中,抢占制高点。

“银行上市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上市之后的业务创新才是发展之本。”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张宏伟说。数据表明,两家上市银行之一的深圳发展银行受连年利率下调影响,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6%,仅为1.7795亿元人民币。浦东开发银行的中期利润的增长也放缓。

市场人士分析,金融股今年以来一直是黯淡板块,源于业绩平平,目前已上市的六家金融企业,近年主营业务收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除两家银行因存贷差缩小而业绩下滑之外,鞍山信托、陕国投、爱建股份等信托类公司也因受国家整顿信托公司的政策影响,其信托业务基本停滞不前,其证券业务又受到《证券法》的限制。现已改为证券公司的宏源证券因主业刚刚转型,效益未能体现出来。

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张宏伟说:“民生银行的前途是全球化和多能化。全球化就是与全球大银行结盟,先业务合作,再进行合资,借外力让民生银行走向国际。多能化就是逐步向混业经营发展。”

他具体阐述,民生银行上市快速使自己的价值得以“膨胀”,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资本运营优势,一旦与国际同行开展跨国合作或购并时,可以获得更有份量的“合作砝码”。同时,在坚持分业经营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广的领域、最新的产品组合,挖掘银保、银证合作的功能优势,走出金融合作的新路子。

董事长经叔平说:“民生银行独特的体制优势和远期发展价值已引起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兴趣,一直以来,民生都积极与外资金融机构接触,创造合作机会。”有消息表明,民生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O)的合作谈判已近成熟。

关于投资者关心的业务创新,行长董文标介绍,民生率先在上海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中关村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也获成功。民生近期开发了综合“民生财”,利用一次性综合授信,开展无抵押、无担保、无指定用途的的个人消费贷款。11月21日,民生银行与中国电力财务公司、新华人寿、西南证券等金融同业签署了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银行最终会成为什么?它不再只是一个存钱的保险柜,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已经感到,银行正在变成一个金融超市,它将经营每个人的财富。张宏伟说:“虽然存贷业务还是目前银行的传统业务,但比重正在逐步减少,以个人理财和个人信贷为主体是世界趋势,金融的个人消费时代正向中国走来,只是迟早。”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各家银行的新增贷款中,四成用于个人投资和消费。

民生银行概况

民生银行今年16月份税后利润总额为2.26亿元,发行后总股本为17.3亿股,摊薄后中期每股收益为0.13元。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1997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上半年分别为10.91%、12.33%、15.31%和11.84%,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贷款结构上看,最容易形成不良资产的信用贷款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左右,其他方式贷款如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占了99%。从贷款期限上看,短期贷款占了91%,中长期贷款只占9%。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贷款占37%,非国有企业占了63%。

民生银行今年1-6月份税后利润总额为2.26亿元,发行后总股本为17.3亿股,摊薄后中期每股收益为0.13元。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1997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上半年分别为10.91%、12.33%、15.31%和11.84%,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贷款结构上看,最容易形成不良资产的信用贷款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左右,其他方式贷款如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占了99%。从贷款期限上看,短期贷款占了91%,中长期贷款只占9%。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贷款占37%,非国有企业占了63%。

猜你喜欢

民生银行上市银行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史玉柱回归民生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