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光谷争夺战

2000-06-14■朱健国

南风窗 2000年10期
关键词:光电子光谷广东

■朱健国(深圳)

双峰对峙

10多年前,科学界预言:光电子行业将在10年内形成5万亿美元的产值,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产业。于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布成为全球关注的第一个“光谷”。英国、德国、日本相继启动关于“光”的计划,全球经济开始“追光”。中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几乎与世界同时起步,但距离已在拉大。1998年10月,出自武汉科学家黄德修之手的中国第一份关于建立“中国光谷”的建议送到有关领导手中。

截至2000年7月21日,新浪网上共有关于“中国光谷”的新闻消息31条(不包括重复新闻),其中关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报道13条,关于“广东光谷”的报道12条,关于长春光谷的报道1条,其余为综述性报道与评论。这一宣传态势,正好显示了1998年下半年开始的“中国光谷争夺战”已由武汉、广州、长春、西安、上海、福州“六分天下”变为“武汉、广州”双峰对峙的局面。

在接下来的“中国光谷争夺战”中,到底是鄂、粤长期共存,还是最终一家独霸?到底是共存有利,还是独霸有益?其益在民还是在官,在华夏还是在西洋?大多数人将可能失去什么?这种种问题不由得人们不深切关注这场“中国光谷争夺战”。

许多传媒都注意到,这次武汉争“中国光谷”之时,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其时,广东提的是建设“广东光谷”,长春提的是建设“长春光谷”,上海则是“上海光电信息产业港”,唯有湖北武汉提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武汉为何有如此“非我莫属”的勇气呢?

“一线策划者”之说

谈起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武汉·中国光谷”的一线策划者之一唐良智便滔滔不绝:

武汉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实实在在分析了自己的基础——早在1972年,当时的邮电部就决定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的光纤通信研究基地,开始跟踪光纤通信的研究和发展,这是全国第一。经过28年的发展,武汉的邮电通信已成为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培训于一体的“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消费光电子”基地。这是全国任何城市也没有的优势。

中国激光医疗市场容量每年约为60~80亿元人民币。而武汉在该领域处于国内绝对领先的地位,具体表现在:(1)湖北武汉现有激光医疗仪器的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总市场的30~40%。(2)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医疗技术在国内占领先地位。(3)中国激光医疗仪器行业唯一的合资公司武汉夏普兰楚天医疗激光制造有限公司,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5年内武汉的激光医疗仪器市场将占全国50%的市场份额,即每年销售额可达30~40亿元人民币。

而致力于“光谷”开发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3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56个国家级科研设计单位,10个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汇集了10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平方公里有科技人员5000人,年获科技成果1000余项,成为中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华中人才、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源头,享有“华中硅谷”的美誉。

按照法国政府对“光谷”的定义:“光谷”的主要任务是要缩短一个产品从概念提出到可行性论证,再到开发直至工业生产的周期。那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确是一个“中国光谷”——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近年来,又建立了武汉海外学子创业园。

目前,区内已有5家上市公司;还正在组织10余家企业进行上市申报;除积极利用国内的主板、即将开通的高科技板块和香港资本市场外,亦在探索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上市的途径,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现在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是武汉的主导产业,“武汉·中国光谷”,不是说武汉人现在突发奇想,和谁抢概念口号,而是“先做后说”,已做28年,说了不到3年,算是水到渠成。

武汉要“集全国之力”

既然“中国光谷”暂时还是一个需要政府认可的概念,那么最能说清楚“武汉·中国光谷”的,只有政府高级领导了。7月18日,记者采访了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

在周常委看来,真正有优势的还是北京、上海,武汉只是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北京、上海的兴趣很广泛,他们的兴奋点很多,不一定把这作为他们的主导。

湖北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技术上的比较优势;(2)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3)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而且在湖北这三个比较优势体现得比较集中,就集中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么一个小范围之内——50平方公里,实际上目前还就特别集中于5平方公里左右,非常集中。

湖北省省委书记贾志杰同志代表省委宣布了一个口号,叫做:聚全省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

记者:那么现在国家有没有一个意识,要在全国集中一个地方搞“中国光谷”呢?

周济:不可能。实际上美国的硅谷,从没有哪个政府指定的,它是在全世界的市场竞争中承认的。如果“武汉·中国光谷”最终得到市场认可,那自然就形成了“中国光谷”。

记者:您觉得现在湖北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哪里?

周济:广东。广东最好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的环境比较好,在资金上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虽然广东的现代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力量不强,但有可能吸引比较多的外来人才去,这是广东的优势,广东的生产能力是比较强的。不过我觉得也无所谓,中国搞两个“光谷”也可以嘛。

广东:穷追猛赶

虽然湖北武汉一再呼吁“集全国之力”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但广东广州却始终不与湖北武汉搭腔,倒有暗暗针锋相对,穷追猛赶“武汉·中国光谷”的迹象。

近10多年来,广东在影碟机、光盘等产品生产上居全国之首,但这只是“消费光电子”,“光谷”三大类的重头戏还是“信息光电子”与“能量光电子”,而这恰恰是广东的技术弱项。但广东人相信自己很快可以变弱势为强势。在广东人看来,湖北人虽然早在28年前就有了国家级光通讯研究基地,1983年就开始接受“中国光谷”概念,但这不过是乌龟先走了几步,动如脱兔的广东人很快就可后来居上——“广东光谷”的建议,虽是在1999年11月中旬举行的“首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由广东省省长顾问、美国朗讯科技公司副总裁提出的,整整比武汉晚16年,但一提出来就似乎比“武汉·中国光谷”气魄大。

歸纳起来,“广东光谷”与“武汉·中国光谷”针锋相对的策略有六个方面——

其一,目标竞压

据武汉市市长王守海近日宣布:“武汉·中国光谷”的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50平方公里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1000亿元左右产出规模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而2000年6月16日《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市副市长林元和在接受专访时说,“广东光谷”的预期目标,是在10年内达到3000亿元至5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按这个说法,5年内“广东光谷”可能要产生1500亿元至2500亿元的产值,比“武汉·中国光谷”的5年计划产值至少多50%。

其二,不找国家找外商

3月10日,在武汉的10位全国政协委员向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提交的集体提案中,《关于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的提案》受到海内外媒体关注。这份提案建议:美国当前正以亚利桑那大学为中心建设“光谷”,我国也可以国家级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建设集光电子技术研究开发集散、产品生产、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光电子产业基地。5月7日,26名在武汉的两院院士和专家又联合签署一份建议,请求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批准武汉建设“中国光谷”。

广东人相反,建“广东光谷”一直采取“不找政府找外商”的做法,甚至建“光谷”的想法也是来自外商。1999年底,广东省省长卢瑞华聘请了20位国际知名人士担任广东省省长经济顾问,并随后在广州举行了首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年会。

广东邀请到的这些洋顾问非同一般:一是公司和顾问的影响力大,绝大部分顾问所在公司在全球排名前100名之内,行业排名前10名之内;二是适合广东产业升级的需要;三是请了3位金融、教育及高科技领域的专家当顾问;四是侧重于欧美和日本地区。

这些顾问中有一位与众不同,媒体的报道是这样的:朗讯副总裁巴特斯先生乘坐私人飞机降临白云机场,很快就前往白天鹅宾馆与广东省省长卢瑞华见面。巴特斯没有忘记推销他的建议:在广东合作建立类似于美国的“光谷”。这位在世界通讯网络领域名头甚响的“洋顾问”的建议,得到了卢瑞华热情的回应。巴特斯的建议是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20位省长顾问送给广东的“礼物”之一。

在广东聘请的20名经济顾问中,有6家来自电子信息产业,包括IBM、微软、惠普、朗讯、高盛和北电网络,所占比重最大。也就是说,广东十分看重以微电脑、网络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广东已经确定将信息化建设和用高新科技推动产业升级放在今后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上。其要点包括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建设穗、深、珠三个软件开发基地,着手建设宽带信息网,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等。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广东第二次经济飞跃的机遇。

与“武汉·中国光谷”主要着眼国内,着眼中央政府支持相比,“广东光谷”更看重国际市场与大财团的合作。

其三,进京抢人才

鉴于广东的光电子研究专家不如湖北多,广州的光电子研究机构不如武汉有实力,广东在聘请了20位洋顾问后,又大举进京抢国内一流人才。

2000年7月18日,《北京晨报》报道:

京城丰富的科技资源这次又被广东省盯上了。昨天,广东省政府组织广州、佛山、东莞、揭阳等市的6位市长、副市长以及省内百余家企业老总悄然来京,邀请中科院、北大、清华等38家单位的领导、专家,专程来谈引技术、纳人才问题。

继年初中国科学院与西部7省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之后,外省市科技访问团频频来京寻宝。广东团此次规模最大,而且带来的技术成果也不少。8月18日,广东省政府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首届广东(北京)名优产品展示暨经贸洽谈会,几百家企业和数千个精品科技成果和项目进行了展示。同时开办24个洽谈室,诚邀在京科研院所提供成果。而广州市似乎更是求才若渴,副市长林元和称:凡来广州的归国留学人员,市政府将发给10万元创业基金。

其四,论坛打擂

在得悉“武汉·中国光谷”相继于4月21日召开“中国光谷战略技术研讨会”、5月18日召开“新世纪电器工程的发展与展望”专题报告会,在国际互联网抢注了网站“武汉·中国光谷”,并在7月中旬召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论坛”后,“广东光谷”便迅速准备,抢先在6月14日召开了“中国光电子产业与广东光谷广州论坛”。

2000年6月14日《南方日报》报道——

“广东光谷”的发展方案已初步拟定,今日在穗接受专家评点。据悉,应邀参加“中国光电子产业与广东光谷广州论坛”的包括15位两院院士、9位国家光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以及近百名有关专家、教授。

广州市科协发起此次“中国光电子产业与广东光谷广州论坛”,目的正是在于集思广益,修正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综合专家意见修订之后,“广东光谷”的发展方案将经广州市政府讨论,最后报省政府批准。

“广东光谷”这一先下手为强的抢占“光谷论坛”,迫使“武汉·中国光谷”把“武汉论坛”办得更有声势。

在当地的报道中,汇聚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市场的800多名领导、专家学者和实业巨子,由科学技术部、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论坛”是“科技界、金融界和实业界的一次盛会”。

其五,实业较劲

从2000年4月开始,“武汉·中国光谷”的“实业行动”相继展开:

4月17日,3个大型激光产业项目生产线在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的设计完成,此次投资2.2亿元的3大激光项目分别是:引进国外1~4千瓦全套激光器生产技术,形成年产30台(套)以上的大型激光焊接切割设备能力;组建中国第一家专业生产汽车覆盖件的企业;推出以二极管为光源的激光器。该“光谷”的兴建,迅速吸引了武钢、神龙汽车、江汉油田等一批大型企业。

6月2日,湖北工行承诺在5年内向“中国光谷”投入50亿元人民币建设资金,这是进入“武汉·中国光谷”的第一笔巨额资金协议,也是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建行以来签订的最大一笔贷款协议,标志着“武汉·中国光谷”开始从金融市场筹措发展资金。

6月14日,武汉理工大学在东湖开发区建立“光纤传感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大规模生产武汉理工大学开发的光纤传感技术系列产品。这是今年5月武汉市提出建设“中国光谷”战略构想以来,首个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型光电子产业化项目。

8月,中国光大集团与有关部门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投资开发“武汉·中国光谷”,将充分利用光大集团在金融和融资渠道上的优势,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承诺5年内为有关企业和项目至少提供20亿元的贷款计划。

向来务实第一的广东人,针对“武汉·中国光谷”一步步的实际行动,进行了寸土必争的追赶。

3月,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黄业斌宣布,包括广东光谷、南海石化项目在内的落实省长顾问建议的8项工作任务,目前已顺利启动。中外合资的“中国重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目前正按美国国际集团和广东发展银行商定的计划进行。

与此同时,广东省还将在全球开展宣传广东的工作,并由省科技厅牵头,建立“广东2010年远景现代化主题公园”。

6月30日,广东电信第一个科研机构公司化试点单位广州科联信息有限公司成立——广东省电信科研院作为全国电信系统知名国有企业,熟悉广东电信网,具有较雄厚的技术基础、经济基础和市场关系基础,并凭借一批高、精、尖IT人才(全院科技人员600多名,其中有博士、博士后、硕士300多名),成为广东电信唯一的技术支撑单位、中国电信三大技术支撑单位之一,在全国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

其六,竞争领导机构级别

鉴于原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由武汉市一位副市长负责,广东省在2000年1月成立了以钟启权副省长为组长的“广东光谷建设领导小组”和广州市副市长张广宁为组长的“广东光谷建设工作小组”。但湖北省马上进行调整:在2000年3月新成立了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为组长、武汉市副市长袁善腊为副组长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领导小组(即“武汉·中国光谷”领导小组)。省委副书记级别高于副省长,“武汉·中国光谷”领导小组的级别显然比“广东光谷建设领导小组”略高半级。不知“广东光谷建设领导小组”是否因此再作相应竞争调整?

何时“对内联合”?

从目前的“中国光谷争夺战”来看,可能出现几种结局,一是武汉或广东独步称霸,二是武汉、广东长期共存,平分秋色,三是武汉、广东为主,上海、长春、北京三星拱月。

不过,为什么不能出现一个武汉与广东联合的“鄂粤中国光谷”呢?

从眼下的趋势来看,不论最终是何种结局,有一个获利者是确定了的:外商。从广东的20家洋顾问来看,都是名列世界100強的的大商家、大财团,这些大财团之所以能称霸全球,就是善于不做亏本生意。这次如此热心投资“广东光谷”,当然是看到了其中的大利。正在与武汉合作的国际大商家,也皆是如此。可以说,“中国光谷”的建立发展,首先会给外商带来巨利。这一点本来就是招商引资的必备基础,无可非议。但问题是,在这场“中国光谷之战”中,各地与兄弟省市相争的决策多于与国际竞争,一些地方宁可让利于外商而决不有利于兄弟省市的心态随处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利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使“中国光谷”在以一个原有优势基地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呢?

6月28日,“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就目前的全国“追光”热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各地都面临着竞争的局面,竞争是有好处的,你不做到最好,就会被淘汰,市场应该是最有效的评价。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以竞争为原动力。但是鼓励竞争的同时应当避免造成很大的浪费和人力牺牲,那样对国家的国力是不利的,所以我们搞市场经济还需要有宏观调控。希望竞争的同时也促使大家更好地联合,联合也是竞争之后的一个结果。”广东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研究所副所长蔡志岗认为,目前世界光电子技术的80%掌握在华裔科学家手里,并都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吸引他们回国创业,不失为一条好的发展道路。人们期待着广东与湖北就共建“中国光谷”积极对话。□

(编辑:张良)

附:唐良智谈“光谷”

“武汉·中国光谷”的策划者之一唐良智认为,“光谷”实际上是一个俗称,像美国的硅谷,它最早是以微电子产业开始的,而“光谷”是以光电子产业为主。我们现在所提的“光谷”,它的全称是“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般来说,“光谷”包括三大类:一类是“信息光电子”,一类是“能量光电子”,还有一类我们把它叫做“消费光电子”。

“信息光电子”就是以光通信为主体的信息产业;“能量光电子”就是以激光及其工业应用、医疗应用为主题的加工产业。说到底,一个是做信息传输处理的,一个是做加工应用的。比如说激光器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可以做切割、焊接、钢材的热处理。比如我们现在生产的钢板,不够宽怎么办?你要用电焊就不行,电焊的焊接不到位,有虚焊,那么现在采用激光焊接,一次性焊接成型,没有任何的缝,不会存在虚焊,两块钢板通过激光焊接以后,就像一块整钢板一样。从电焊向光焊发展,激光就属于光电子这一块。

什么叫“消费光电子”?我们现在常见的影碟机、光盘这一类就是,它都是通过激光,通过光的作用产生的,它那个读写的过程也是运用激光的过程。

猜你喜欢

光电子光谷广东
先进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题引言
赵括很忙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武汉光谷军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平衡和谐是更好的教育——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发展纪实
广东舆情
想飞上天的猫
Franck-Condon因子计算及甲醛光电子能谱的理论研究
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