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武派太极拳来龙去脉
2000-06-13文/文翰
文/文翰
清末光绪年间,郝为真先生首将武派太极拳推广到邢台地区。
1903年京汉铁路通车后,邢台地区的商业更加兴旺。有商号老板礼聘郝为真先生莅临邢台教拳,邢台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也有到永年向郝老先生求教学艺的。其传人中著名的有申文魁、申武魁、李圣端、李宝玉(即李香远)、郝中天、王彭年、王其和、刘东汉等,他们在普及和发展武派太极拳方面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1928年,郝门弟子李圣端、王彭年、郝中天、郑月南、陈兰亭等人根据当时需要组建了邢台国术研究社,学员有一百七十余人,公推李圣端为社长。李圣端(1888~1948年),回族,幼年崇尚侠义,后遇郝为真老先生。先生喜其聪慧,授以太极拳艺。他勤学不辍,日习拳架三十余遍,功夫日渐精纯。加以身躯伟岸,气宇轩昂,走架打手颇得乃师郝公神韵,尤擅散手,人皆以“太极李”称之。十余年间,国术社培育出不少人才,为解放后在邢台地区弘扬武派太极拳奠定了良好基础。李圣端的弟子有王德春、王德贵、王学政、王万庆、王典武、陈固安、陈恩禄、杨杰、杨自修、张德禄、吴文翰等。1995年,弟子吴文翰及再传弟子数百人为先师李圣端树立德泽碑,以表先师教拳育人之功。
郝门另一优秀弟子李香远(1889~1961),名宝玉,又名景清,常在山西等地教拳,是三四十年代太极拳界之佼佼者,名噪一时,被人尊为“太极圣手”。弟子有董英杰、光步孔、石逢春等。
解放后,在邢台地区教授武派太极拳的有王学政(字陛卿)、王万庆、陈固安(以上为李圣端之弟子)、刘玉祥(王彭年之弟子,受过李圣端先生指导)等人。
陈固安(1914~1993年),回族。他除在邢台教拳外,还在河南郑州、许昌、繁城等地教拳多年,影响较大。曾任邢台市武协副主席,邢台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省许昌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武式太极拳新架》、《太极棍》等书。
郝为真宗师于1920年逝世后,在永年古城传授武派太极拳的主要是他的次子郝文桂和弟子韩钦贤、李福荫等人。
郝文桂(1877~1935年),字月如,自幼随父习拳。后从师祖李亦刀潦椋得以观摩李公走架打手,聆听李公讲授太极拳拳理功法,耳濡目染,获益良多。又经多年辛勤研习,拳艺已臻上乘。1928年永年县县长许之洲倡议组建永年县国术馆,任郝月如为馆长。教员有韩钦贤、李福荫、李集峰、张安国、陈秀峰(原为杨班侯弟子,后转入郝为真门下)等人。1929年,经李香远介绍,郝月如应聘去南京最高法院等部门教拳,永年县国术馆改任韩钦贤为馆长。在郝月如、韩钦贤诸师辛勤教导下,国术馆学员多达80余人,为永年及其邻县培育出不少武术人才,其中如姚继祖、魏沛霖等,解放后在当地教授武派太极都有不错成绩。
除官办的永年县国术馆外,李福荫(1892~1943年)、武芳圃(武禹襄之孙)、武常祺、冷荫棠、李召南、郝研耕(郝月如之弟)等人共同集资2 750元(银元)于永年城内东大街开办了一座“太极酱院”,以经营所得作为弘扬武派太极拳的开支费用。常去太极酱院研习武派太极拳的武小宣、武勃然、武芳圃、郝砚耕、冷荫棠、李召南、王武周等人,为弘扬武派太极拳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永年县国术馆和太极酱院,“七七事变”后,因日寇入侵,被迫停止活动。韩钦贤先生到邯郸丛台孤儿院学校任文化教员。1945年邯郸解放,韩先生遂定居邯郸西门里,著有《太极拳走架打手白话歌》。弟子有马荣、陈固安、翟文章、米梦久、麻守全、贾朴等。
解放后,马荣任邯郸市武术协会主席,在该市普及武派太极拳,成绩斐然。弟子有丁进堂、任福林等。“文革”后,当地武派太极拳师有贾朴、魏高申、庞大明、郭守文等。
在广府古城教拳的有郝向荣、翟文章、姚继祖、李锦藩、李迪生等人。现除李迪生先生健在外,余均做古。
1928年,由于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政治经济中心由北方移到江浙,高官显宦富商大贾云集江南,不少原来在北方教拳的武师纷纷南下设场授艺,武派太极拳家也先后南下课徒,武派太极遂传至江南。
邢台李香远先生于1929年首先应聘到苏州吴谷宜(西医)家教拳,后又到南京任教,因山西同仁盛情邀请,遂荐师兄郝月如先生到南京执教。郝月如先生南下后,曾先后在南京审计部、江苏国术馆、中央大学等处课艺,学者百余人。因月如先生执教甚严,学员每学一式,务求规范,常常三五日才授一式。学员大都不耐久习,惟张士一、徐震(二人是中央大学教授)、冯卓(审计部官员)、吴知深等深知其技,叹为绝伦,从之最久。
郝月如先生谙熟太极拳理法,且有一定文化,写有《太极拳要点》、《太极拳的走架打手》和《操手十五法》等文章,为太极拳习者所垂青,进一步丰富了太极拳理论。
1935年12月,月如先生不幸病逝,终年五十有九,徐震写有《悼拳师郝君文》传世。
郝月如先生谢世后,其哲嗣郝少如继续在南方教拳。少如名孟修(1908~1983年),自幼随父习拳,兼得祖父郝为真指点及师叔韩钦贤先生教授。1932年南下助父教拳。是年秋,经张士一先生介绍赴沪授艺,太极拳遂广泛传入沪宁一带地区。
196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郝少如先生编写的《武式太极拳》,虽然扩大了武派太极拳的影响,但由于当时有关人士只把太极拳做为一种锻炼身体的体育项目,仅着眼其形式,而未评估它在学术研究上的价值,如此下去,实不利于太极拳的健康发展。
1983年1月5日,郝少如先生不幸逝世。少如无子,只有一女,故武派太极拳江南一支由其弟子继续薪传。1989年6月,郝门弟子浦公达、黄士享、刘积顺、卡锦祺、屠彭年等组建上海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把武派太极拳由沪、宁普及到浙江、福建、广东、四川等地。
我国武术史和武术理论研究先驱者之一的徐震先生(1898~1967年),字哲东,江苏常州人,国学家章太炎先生之弟子,1931年在上海从郝月如老师学武派太极拳。1959年,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到兰州任教于西北民族学院中文系,兼任甘肃省武术协会主席,为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武术倾注了一腔热血。
徐震先生许多重要著作,如《太极拳考信录》、《太极拳谱辨伪理董合编》、《太极拳发微》等大都是解放前出版,现在读者知其内容者较少,影响了人们对太极拳史的研究。徐先生编写或整理校注的武术书籍和文稿,在“文革”中大都散失,诚为可惜。
武派太极拳虽诞生于河北省,但传入天津市已在解放之后。永年郝振铎先生(1909~1973),自幼随伯父郝月如学拳。他于五六十年代在黄家花园等地业余教授武派太极拳,弟子有牛锁臣、刘礼堂、么家祯、王家骏、王汇川等数十人。为了扩大宣传,1961年11月12日油印出版了《郝为真氏开合太极拳术》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图并茂的武派太极拳谱。由于是油印本,目前已很难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