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侠与武功
2000-06-13熊征
熊 征
笔者非常喜欢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每每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也更激发了练武的热情。但本文并不准备叙述这方面的感想,而是想谈一谈金大侠在小说中所描述的武功。
金庸先生并不精研武学,但他对于武功的描述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蕴含着极深的武学哲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是杜撰出来的武功。笔者此文即借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述,来谈对于武学的一些认识。
1.同归剑法
《射雕英雄传》中,描述了邱处机在云栖寺大战江南七怪,于以寡敌众的情况下,使出了全真教的同归剑法。这套剑法取同归于尽之意,招招攻敌要害,竟不自加防守,倒与泼皮无赖街头群殴同出一理。
其实,不少习武者在格斗时都是先防后攻,这样会出现三个方面的弊端:其一,先防后攻,使得对手能够在我方防之后与攻之前的间隙实施连续击打,不利于防守者反守为攻;其二,防后再攻,会给对手以逃跑或防守的时间,容易失去战机;其三,防而后攻,易导致自身发力不整。所以,格斗讲究攻防合一,防中有打,打中寓防,不招不架,一触即发。这种化打合一的打法要求做到听力敏锐,周身放松,以身带手,步法轻捷,发力冷脆。此外,“打法先上身”,“宁存一思进,不存一思退”的格斗理论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攻也进,守也进的战术思想是取胜的关键。
2.九阴白骨爪、摧心掌
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是《射雕英雄传》中虚构的黑风双煞从《九阴真经》中学到的武功,前者抓人如腐肉,后者打到人身上被打者外表没什么变化,内脏却已震碎。
九阴白骨爪可能是金庸先生依据鹰爪功杜撰出来的。鹰爪功练成后当然达不到能将人的头骨插出几个洞的地步,但是此功指头的戳击力和抓握力也是相当惊人的。各门派练习鹰爪功(或类似功法)的外功练法差不太多,但是在实战效果上的差距却很大,究其原因在于内功的练法和应用手法的不同。此外,小说中还提到克制九阴白骨爪的方法是施展擒拿手使其脱臼,这倒是与现实格斗有些吻合。只是现实中并不需要那么费事,只需适当发力,便可能将抓人者的关节扭伤,这也是高手一般不喜欢用鹰爪功抓握对手的原因。
至于摧心掌则类似于小天星掌,这种掌法打中人体后会造成内伤,即使只是轻击对手,也会使其痛彻骨髓。
3.劈空掌、弹指神通
劈空掌和弹指神通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黄药师的两门绝技,前者可在不接触对手的情况下将其打伤,后者则用来发射暗器。
隔空击人是自古以来人们的一个美好幻想,说得好听是对高级技击术的企盼,其实是对于贴身格斗的一种恐惧。我也曾经见过练南功的人表演“劈空掌”,表演者距离助手一丈开外,先装模作样地操练几下,然后缓缓地向助手发掌,助手竟然缓缓地倒在地上。这实际上不是武功,而仅仅是一种心理暗示,在此之前,助手已经在心里相信了对方的所谓功力,因此不击自倒。破这种“劈空掌”的方法实际上很简单,你只要对其大骂或索性背过身去不看,他便奈何你不得。
内家拳在格斗时有一种能够伤人的“劈空掌”。你可以看到他在格斗时用一只手接住对方攻来的招式,另一只手向对方遥遥一挥,对方便如遭电击,被扔出一丈开外,而且这遥遥一挥可以是掌,可以是指,也可能仅仅是用眼睛一看对手,真是神乎其技。其实,这也是假劈空掌,因为将对手发出的不是遥遥挥舞的手,而是以此引力,再使力导向与对手接触的身体部位,将对手发出,实际上仍然是在接触后打人的方法。
弹指神通在现实中是一种发射细小暗器,如梅花针、金钱镖、如意珠等的功夫,这些暗器的发射距离一般都不会太远,其疾劲的破空之声是能够听到的,一般多用于攻击对手的面部。有些人教初学者用指甲弹击硬物,说是能够练成弹指神通,笔者不敢苟同。常见到练这类功夫者指甲瘀血,最后可能会坏死脱落,恐怕功夫未成身先损,倒叫旁人笑哈哈。
4.蛇皮拳
《射雕英雄传》中刻画的反面人物西毒欧阳锋创出了蛇皮拳,意欲在下一次华山论剑时出其不意一举夺魁。这种拳法的特点是手臂如同一根软鞭,打出后能在对手意想不到的地方拐弯,出拳角度刁钻。
内家拳中虽然没有蛇皮拳,但是出手方位奇特,手臂柔若无骨,发力角度刁钻的招式却是数不胜数。这里特别要澄清的是,它并不依赖像瑜珈那样将关节运动幅度扩大,而是靠身体的放松和手法与身法的配合达到这种技击效果,故只能用来格斗,不能用来表演(同样,瑜珈的柔功只能用于表演,不能用于格斗)。
5.空明拳、左右互搏术
空明拳和左右互搏术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老顽童”周伯通自创的两门功夫。空明拳取意于老子《道德经》里的话:“(shan音山)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其效果为掌力陡发陡收,使对方“一个收势不及,跌了出去”。而双手互搏是以两手同时各使一套武功,甚至可以两手互相搏击,格斗时一人当两人用。
空明拳的道理在内家拳中是一种发力方法,名曰:“空劲”。它是在双方较足力气时突然放松,将对方的力量化掉,再发力将对手打出。在实战时,旁人只见其中一人身体一抖,对手已被放出。当然,这种发力方法需要口传心授和反复训练才能上身。
双手互搏术当然是金大侠的杜撰,但是其思想却有可供参考之处。细心的人可以注意到,不少人在格斗中一只手做动作时,另一只手或是闲着,或是做一些不相干的动作。而水平高的内家拳师一动周身无有不动,特别是两只手的配合细腻到位,丝丝入扣。为了训练两手的配合,除了应当熟练每一招式的左右式外,平常还应多用不熟练的一侧手(通常是左手),更为重要的是,在平时训练时应身体放松,注意使双手顺劲自然配合,合力发放对手。
6.七星阵
七星阵是《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教的看家阵法,它是以七个人分别占据北斗七星的一个星位,通过阵法的变换在交战中取胜。
类似这种以北斗七星的形状来布阵的方法,在终南派五行门中也有,除了多人布阵外,还可以在单人作战时使用,名曰“七星步”。这种步法是通过一组引诱的步法,来使对手进入自己的包围圈,术语叫做“进斗”。它还可以推而广之,构成立体空间的“进斗”,使对手背势,从而失去反抗能力。
7.泥鳅功
泥鳅功是《射雕英雄传》里虚构人物瑛姑于黑沼中悟出的功夫,用它来突破对手的防御是再好不过了,只是她大多是用来在空间上超越对手,而非直接用于技击。
在交手时遇到的难关之一,便是如何突破对手的防御,与之近身搏斗,而初学者常常对对手成功地防御无可奈何。如果这时能想想瑛姑,也许能从泥鳅功中受到启发。泥鳅身体柔软,你的手与人接触时是否太硬?泥鳅一动周身俱动,你的身法是否协调一致?泥鳅是一股劲地向前钻,你可能是在考虑往后撤吧?泥鳅没有脚,但是人有脚,你的步子动没动?“贴身紧,打人狠”这是八极拳经中的话。如果能够贴近对手,相信你的技击功夫又会有所提高。
8.沾衣十八跌
世传沾衣十八跌为武当派张松溪所传的功夫,因此金庸先生将它安排给《书剑恩仇录》中的武当派高手陆菲青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沾衣十八跌这类功夫是所有内家拳流派都有的武功。它的要求是周身各处均可发力,平时全身放松,心存戒意;当对手进攻时,以被接触部位发力,将对手放出,故称之为沾衣十八跌,可见其听力敏锐,发力松脆。
9.摄心术
《射雕英雄传》中,丐帮的彭长老善使摄心术,能使人在注意看他的眼睛时不知不觉迷迷糊糊,为他所擒。
这实际上是一种催眠术,催眠者可以借助按摩、声音、器械、药物,使被催眠者处于被催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被催眠者首先感到头皮(尤其是后脑)发麻,略有一种欣快感,渐渐对催眠者所说的言词内容印象不深,而中意于听到其声音,进而下意识地按照催眠者的命令去行事,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催眠术的用途是多方面的,但是,要想将它直接用在格斗上恐怕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甚至是可想而不可求。
10.传音入密
传音入密是很多武侠小说里人们用以传话的功夫,据说用这种功夫说话,只有你想告诉的人能听到你所说的话。
江湖上虽然没有传音入密的功夫,却有加密说话的方法,叫做“徽宗语”。传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到北国,困在井里,他们想谈话,可是河南话与东北话语音相近,不易保密。好在二宗精通音韵之学,创编了这套“徽宗语”。“徽宗语”易学易用,可以相互讲所有的话,而没有单词的限制。它还可以用方言讲出,他人听来只以为说话者是在讲一种听不懂的方言。
11.奇门石阵
在《神雕侠侣》中,主人公之一的黄蓉布置石阵大战金轮法王,《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也在桃花岛上布下了种种屏障,据说都是依据奇门之术安排的,不懂奇门之术的人便无法顺利通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迷宫,只是作战用的迷宫应当能够变化和具有攻击能力,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便是一个例子。布置迷宫、密室和其它防御性建筑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而且随着科技的发达,所采用的技术会更加先进和多样化,但是这些与奇门之术无关,而且会奇门之术的人也不一定就能走通这样的迷宫。
12.凌波微步、六脉神剑
凌波微步和六脉神剑是《天龙八部》中主人公之一的段誉使用的绝技。善用凌波微步的人(当然只有段誉)行走如风,步法变幻莫测,只有打别人的份,绝对不会挨打。六脉神剑则是以不同手指发出不同的剑气伤人,既然是以剑气伤人,当然也就无需接触人体了。
现实世界中当然没有凌波微步这么神的步法,但是也有一些武术流派有一些很巧妙的步法,例如终南派五行门中的九宫步便是一套精致实用的步法,它在攻防实战中,尤其是一人对多人时颇有可取之处。
谈到步法的问题,往往使人想起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在打到关键时刻便脚踏八卦方位的问题。在格斗时脚下的确有八卦方位(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它指导格斗者选择最佳的方位进攻和防守,出宫和抢宫,这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而“一指定乾坤”的指法是五行门拳法中的发力妙技。《太极诀》中“五力争抱周天春”中的五力之一便是指法,通过十指甚至十趾的发力能够使功力大增,可谓现实世界中的“六脉神剑”。
13.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家的绝技,它可以用对手的拳法战胜对手,还可以将对手发来的功力作用在对手或他人身上。
将对手发来之力化掉属于借力打力的问题,本文稍后会谈到。这里主要谈如何用对手的拳法来战胜对手。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其一是“合”的问题。所谓“合”是指当对手发招过来时,我以与之相同的招法接招,这里又包括以力相合和以招相合两类:前者是在自信自己功力强大或者是情况紧急、来不及换招时使用,就像小说中常讲“他以身体硬接了一掌”;后者则是一种以招破招的方法,例如甲抱住乙一条腿,乙再抱甲一条腿,甲便会倒地。其二是形的问题。内家拳手都知道“重力不重形”的道理,有些时候形似而力不同,有些时候力同而形各异,就像中医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一样。精于发力的拳手完全可以内用本门的发力方法,外用对手门派的招式来击败对手。至于说通过受伤状况就能肯定地辨别出伤人者的武术流派和招数,恐怕法医学还未发展到这一步,而是小说家的杜撰了。
14.千斤坠
千斤坠也是武侠小说中经常谈到的功夫,会这种功夫的人一运功,别人便推之不动,只是脚下会土陷石裂。
其实千斤坠就是武术里的桩功,但是不同流派桩功的练法和用法却大不相同,效果也不同。有些人练桩功是一味地站马步,地上站还不够,还跑到木桩上去站,身上还放几碗水,与人交手时往那一站,一付任人踢打的样子。其实是浑身僵劲,十足蠢相,往他身上轻轻一拍,便会起桩。高级的桩功是动态的,是通过全身的松柔灵活和导力来稳桩,对方不发力我松柔,对方发力的瞬间,我听力成桩。这种桩功即使是单腿着地,别人也难以推动,与人交手时却不轻易与人硬碰,时而游走腾挪,时而抢宫站位。冷不丁站桩与人合力,对方会感到像是推在一大块铸铁上,不被震出,便会受伤,只是在发大力时鞋底易损。
15.蒙古跤
《射雕英雄传》中数次描写了许多武术好手在被人抱住后无法挣开,而其中主人公郭靖却可以用蒙古跤解脱开来,反败为胜。
其实武术里并不缺少这类近身扭打、贴地撕扯的技术,五行门中便有此术,名为“撕把”,它可以让对手任意擒拿按压,然后一举挣脱,而且将对手发出。不过后来此术被人雅称为“四把”,居然成为有的门派一个秘不传人的拳术套路,也真是很有意思。
16.重剑
《神雕侠侣》中,主人公杨过见到剑术大师独孤前辈留下的重剑、木剑等,并被告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木剑胜铁剑,至于无剑”,由此深悟武学要诣。
记得以前恩师周寿田先生曾经讲过,本门剑法并不要求一定要用锋锐之剑,钝剑、重剑也颇为合适,即使用木剑也能杀人,因为内家剑讲究的是发力。想来杨过由轻剑换为重剑,其剑招也必然由花巧过渡到简约,而内力却越发深厚。笔者对于双手剑法也颇喜欢,就像于承惠先生所表演的那样。这种剑要稍长些,稍重些,运用起来若没有好的身法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双手运剑更便于发力,深合内家武功之意,当然其杀伤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顺便提一下,有的小说里常有炼剑为丸,剑气伤人之说,不可相信,剑仙也是凡人,所谓飞剑伤人只是剑中夹镖而已(通常是铁菩提)。
17.隔物传功、借力打力
隔物传功是向一个物体或一个人发力,通过该物或该人将所接触到的他人打伤,也叫隔山打牛。例如黄药师通过梅超风的尸体打江南七怪,郭靖隔着鲁有脚发力打裘千仞等等。而借力打力的范围就更广了,可以借对手之力,可以借他人之力,可以借自己之力,可以借助物力,有的内家拳师能够做到。但是,要想借外力,自己要先会发力,而且自己所发力的大小应与借力的大小呈正比。
18.随乐而武
《书剑恩仇录》中,主人公陈家洛在石窟中学会了一种跳舞的功夫,由此功力大增,《射雕英雄传》中也有音乐比武的故事,都反应了一个问题——节奏。
所有的运动都要求有一定的节奏,武术也是这样。在格斗中时刻掌握好这种节奏,可以使攻防技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打乱对手的节奏,可以有效地遏制对手。平常练拳时也需要一种韵律或节奏,我们有时说某人的套路打出来缺少味道,便是指缺少韵律和节奏。
19.亢龙有悔
《射雕英雄传》中描述丐帮帮主洪七公教郭靖一招“亢龙有悔”,郭靖只用这一招便使武功高于他的梁子翁无法取胜。虽然只此一招显得有些寒酸,但其实战效果却不容忽视。
郭靖为什么能胜过梁子翁?胜在发力上。梁子翁武功高在招巧,郭靖“一力降十会”(这里的力不是笨力),使巧招无所施展,由此可见练习发力的重要。
20.百花错拳
《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以一路百花错拳使人对他的武功刮目相看。这套拳术融百家之长,又处处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无法招架。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一是人是否能够掌握风格完全不同的各门派武功?能,也不能。如果能够将这些技术统一在一个理论中便能,反之如果生吞活剥,则势必画虎类犬。二是招错是理错。每门武功都是依一定之拳理来设计招式,如果仅仅在招数上改动则难成大器,甚至会弄巧成拙。但如果能在拳理上更上一层楼,则往往会有很大的改观,由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关系中便可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