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农洛松曲珍的生活变迁

2000-06-13尼玛泽西

中国西藏 2000年5期
关键词:昌都补丁菜地

尼玛泽西

昌都县城关镇齐齿街72号大院里,鲜花盛开,阳光明媚,66岁高龄的洛松曲珍老人正悠闲地在院子里晒太阳。老人尽管腿脚不太灵便,但精神矍铄,说话吐字清晰,思路顺畅。

老人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到的西藏,只知道因为生活无着落,她的前辈从祖籍云南逃荒来到昌都镇定居下来。从奶奶那一辈开始,全家人成了昌都强巴林寺第三大活佛喜瓦拉的佃农,靠租来的3亩地经营蔬菜维持生计。小时候,她和两个小弟弟都跟着大人在菜地里忙碌。她记得,他们种出的菜一部分要交给寺庙,还有一部分要交给当地官府,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常常所剩无几,家里的光景甚是艰难,一天能吃到一顿糌粑就很不错了,大多数时候就只有喝点菜叶煮的粥。全家7口人没有一床被子,衣服也是补丁加补丁,其中一件氆氇经历了两代人,上面的补丁使整个氆氇面目全非,1959年还被人民政府拿去展览过。夏天,骄阳似火,沙地热得冒烟,只好在晚上下河背水浇地。对于种菜人来说,最苦莫过于冬天,地里寸草不长,没有收益,常常揭不开锅。

洛松曲珍的舅舅当时是全家唯一的劳动力,但他被西藏政府抓去支差,后来成了残废,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一下子落到妈妈玉孜的身上。妈妈拖着残废的舅舅和5个未成年的孩子,挣扎着过日子。二弟被狗咬伤,因无钱求医而眼睁睁看着他离开了人世。三弟小小年纪,便送进寺庙当喇嘛。洛松曲珍老人接着说:1950年,解放军解放了昌都,我的两个弟弟走进学堂,接受教育,几亩菜地也归我们所有,种出的蔬菜可以进行自由买卖。这样,家里生活逐年好转。那时候为了照顾残疾的舅舅,我没有上学,整天忙碌在菜地和家务中。1957年,我正式参加工作,成为昌都青年妇女联合会的一员。同年7月,我被选派参加在拉萨召开的青年代表大会,10月份,我们参加会议的代表去全国各地参观。在北京,有幸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我们奔赴东北参观的途中,还收到了毛主席派人给我们送来的羊皮大衣,那一刻,我们这些穷苦出身的藏族儿女感动得热泪盈眶,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1959年,洛松曲珍担任了聚盛街的街道主任,之后频繁调动了许多部门,下乡的任务也越来越多。1971年,她在海拔5000多米的昌都县缅达区任副区长,整天奔波于农民的备耕和收成工作中,有路时坐车下去,没路时运气好的话可以骑马,更多时就只有把被褥往双肩上一背,徒步跋涉。随后又下乡建立人民公社。谈到兄弟和儿女们,洛松曲珍老人一脸的自豪。天资聪慧的大弟洛松仁青,从小就养成了不屈服的个性,坚决不到寺庙当喇嘛。他瞒着家人到亲戚家借了两条洁白的哈达,找到解放军在昌都办的第一所小学的校长和老师,跪在他们的面前,迫切地要求入学。他的求学热情深深感动了校长和老师,欣然收留了他,后来他被送至甘孜民族中学上学。从1960年开始,他当了30多年的公安干警,后担任过昌都地区检察分院检察长,现在昌都地区政协担任副主席;小弟曲加被保送到中央政法干校学习过,后来还担任过拉萨市市委书记,现在是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女儿仁青群措现任昌都地区检察分院检察长。

洛松曲珍最后说,我们一家种菜的能有今天,全托共产党的福,是党解放了我们,并给我们创造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只要一心跟党走,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洛松曲珍老人回忆往事,心酸的泪水在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流淌。而谈到她的兄弟和女儿们,又很兴奋,她为他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而感到自豪。

猜你喜欢

昌都补丁菜地
补丁
种地
父亲的菜地
人生的补丁
高效为上补丁下载安装不走寻常路
割韭菜
萝卜成了精
软件生病有补丁 补丁生病怎么办?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风景
一个新型的昌都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