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的英伦唱片业
2000-06-13
英伦曾经是世界流行音乐的重镇。披头士、滚石、史汀、克莱普顿等,都是读者耳敦能详甚至朗朗上口的名字。然而,如今英伦流行音乐的现况却是大不如往昔。在3月份公布的首届英伦古典音乐奖名单中,新生力量不多,仍是老将的天下。
今日的英伦唱片业是何以有如此的景象?
英国的一位独立唱片发行人安娜·金斯利说得好:“因为英国唱片业者不愿发掘人才。由于担心发掘人才。由于担心发掘新人所可能带来的风险,所以唱片业者只愿包装有卖相的团体,如‘辣妹等。”这些经过唱片公司包装的团体,经由金钱与媒体的堆砌,虽能很快走红,但由于缺乏实质内涵,因此很快便盛极而衰,并随及销声匿迹。
面对网络免费下载音乐的日渐蔚为风气,英国的唱片业者还能如此漫不经心吗?目前在互联网的音乐下载网站中,已有三百万首曲子储存于电脑中,供爱乐者暨网络搜寻者免费下载。虽然这些音乐以MP3的形式储存,还无法与CD的品质相比美,但是又有多少人会挑剔免费的东西?
国际音乐行业研究公司(MBI)就已经预测到2005年时,透过电子商务购买音乐产品的金额,将会达到1亿7千万美元,占全部销售量的11%,与1998年不到1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相比,增长的幅度是惊人的。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音乐制作人投身于音乐网站及电子商务。大家趋之苦鹜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的行销方式,唱片公司可能要售出百万张以上的专辑,才能达到损益两平。而透过电子商务,仅需销售出5万张即可产生利润。相比较之下,即可明白其中缘由。
推测英国唱片业者面对如此内忧外患的局面,却仍能处变不惊的原因,一则是因为1999年第四季音乐性产品的销量,创下了金额上的新记录,足足增长了2.5%。再则英国乐队在全欧洲乐队中,成绩斐然。在销量突破百万张专辑的乐队中,有1/4是英国的乐队。
在美国华纳公司兼并EMI之后,英国的音乐公司也觉得警钟已敲响,不能再掉以轻心了。因此业界之间的兼并已在默默进行,同时也开始购并音乐网站。正如同英国音乐商业协会主席所说的:“我们所将面临的是一个强者越强而弱者被淘汰的局面,环球队化与大型化是生存的唯一法则。”
星城译自《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