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中国交响乐
2000-06-13张晓蓉
音乐周报 2000年18期
张晓蓉
作为中国人,爱听交响乐,更爱听中国交响乐。《梁祝》让人百听不厌,《红旗颂》令人热血奔涌。
在国人日益重视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交响乐团也走进了高校,受到师生们的欢迎。然而,在演出的曲目中,中国交响乐作品太少。我们不是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吗?如《黄河》、《梁祝》、《红旗颂》、《黄鹤的故事》、《嘎达梅林》、《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等。将这些作品的精彩片段作成不同组合演出,想来会有更多的听众。毕竟中国人从小耳濡目染的中国文化溶入血液、铭心刻骨,虽然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也很好听,但仍不如中国交响乐作品让人感到无比亲切,格外入耳。
自80年代以来,中国交响乐作曲家的成就超过了西洋音乐传入中国90年来所有的历史时期,有的在国际上屡次获奖,有的在世界各地出,受到热烈欢迎。我们很想听一听这些新作品。把这些作品介绍给国内广大音乐爱好者,应当是中国音乐家和电台电视台等媒体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一些适合改编的中国民乐名曲改编成交响乐曲,也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作法,已经有音乐工作者在这样做了,盼望能有更多的曲目改编成功。
我国的音乐工作者不仅应建立“中国本体交响乐”,而且应在交响乐的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增强时代气息,贴近广大群众。应当积极探索用MTV(音乐电视)的方式把中国交响乐作品展示给广大群众:演奏现场——祖国壮美河山——或优美或奔放的各类舞蹈——蓬勃生长的花草树木——活泼可爱的野生动物——作曲家、演奏艺术家特写镜头……中国的音乐家和音乐工作者有责任了解、分析、研究大众心理对音乐的需求,寻找交响音乐与大众文化的各种结合方式,把中国自己的交响音乐更好的推向市场。这不仅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积极意义,而且也关系到交响乐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