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奇:诗歌不应分家
2000-06-13张世英
张世英
著名诗人、翻译家、国际活动家朱子奇的新文集《心灵的回声》,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出版的22本著作、译作。
谈到他的诗作成就,他竟说和音乐的结缘有关。朱子奇1920年生于湖南边城汝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和在本县女子学校当校长的祖母一起生活。祖母喜欢唱歌,更喜欢唱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古曲《满江红》、《木兰辞》,使他从小爱憎分明。在他幼小心灵中不灭的是共产党员的堂姑姑教她唱的《打倒列强》的歌声。当国难临头,朱子奇积极参加救亡活动。在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中扮演女角香姑,几千民众观看,群情激奋,开始意识到音乐的作用。处女作歌剧《怒吼吧,醒狮》,唤醒了民众反抗侵略者的意识。
之后,朱子奇作着自己的诗歌,行程万里,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他说,在延安如同到了一个新天地,感到一切都美好,写诗唱歌演戏抒发感情。参与创建了“战歌社抗大分社”、“鹰社”等,与诗人柯仲平、田间等一起开展“街头诗”运动。他写的《延河曲》、《反法西斯进行曲》、《沿着毛泽东同志指引方向前进》、《纪念白求恩》等,由杜矢甲、麦新、向隅、马可、郑律成作曲,在群众中广泛传唱,在抗大第四期毕业晚会上,演出朱子奇创作的活报诗剧《持久战必胜》,配音乐伴奏,受到学校政治部表扬。
抗战胜利后,诗人到了张家口,在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工作。我军大反攻前夕、艾青、贺敬之等诗人创作的《自由战士大合唱》诗词,他分工写了其中的《解放军进行曲》、《民兵歌》、《骑虎难下》,由李焕之、张鲁谱曲,可惜经过排练刚演出不久,面对新形势,他们就登上火车奔赴北平城,迎接新中国。诗人心潮起伏,从心底迸发出“一心前进的新中国青年,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就要诞生,听啊,到处唱响进军的号角!……”的诗句。作曲家贺绿汀为之谱成豪迈的歌曲。这首《新中国青年》,成为当时广为传唱的歌曲之一,人们唱着它迎来了新中国。
在朱子奇的众多著作、译作中,《苏联革命歌曲选》是1949年4月出版的,这是他与作曲家李焕之合译配编。在《战歌与情歌——朱子奇译诗集》里,大部分是苏联卫国战争有代表性的诗歌和民歌,他认为读那个时期的诗,唱那个时期的歌,对于回顾历史有益。有的先有诗后经作曲家谱曲,有的诗人、词不达意作者与作曲家合作创作的歌,有的是在原来曲谱上填写的歌词。中国大致也是这类情形。他赞成诗要能唱,诗要求音乐性、韵律性。诗歌不要分家!
为位老诗人还是一位歌唱家。嗓音洪亮,有气势。他不仅擅唱陕北《信天游》,还能熟练地唱俄语歌曲。我想他之所以显得年轻又充满活力,因为他心中萌发着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