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而脆弱的易贡错

2000-06-13杨逸畴

中国西藏 2000年6期
关键词:山地泥石流冰川

杨逸畴

2000年4月9日,西藏东南部的易贡地区发生特大的崩塌滑坡型泥石流,震惊全国,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其时,中巴资源1号卫星、法国spot卫星、美国5号陆地资源卫 星等都收到了这次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信息,并有彩色卫星影像图显示,使人们对这次泥石流的发生、灾害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易贡藏布(藏布,藏语意为大江大河)下游左岸(北东岸)的扎木龙巴(沟)4 月9日突发泥石流,碎石泥沙堵塞了易贡藏布主河道,形成了约近3公里宽的天然坝,面积为2.4平方公里; 易贡藏布突然被堵断,堵坝上方原来已日渐萎缩的易贡错水面开始上涨,在堵坝发生的第10天,易贡错盆地已经充满了半盆湖水,并在随后的短短30天内,使易贡错的面积扩大到37.1平方公里,周围农田村庄被淹,易贡乡4000多群众处于危难之中。

一、易贡藏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

易贡藏布是帕隆藏布江北侧一条大支流。帕隆藏布在通麦附近与易贡藏布会合并 突转成锐角状,最后流入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中。这样看来,易贡错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易贡藏布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南侧,嘉黎附近的高原雪山,作北西西流向。由于河流的发育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因此它与通麦以上的帕隆藏布江中上游几乎处于同一北西西方向的构造带上。地质资料表明,念青唐古拉山南侧是一组巨大的北西西向断裂带,由嘉黎一直延伸到然乌附近,有巨大的燕山期花岗岩体沿同一走向展布,它们控制着这段念青唐古拉地垒山,同时控制着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水系的格局,使它们成为都是与区域的主要构造线平行的纵谷。必须指出,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下游都位于雅鲁藏布江作大拐弯的北侧外围,这里以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为中心的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是现代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地区,地应力集中,山地破碎,地质基础薄弱,也就是这里多发生山崩、滑坡、雪崩、冰崩、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不良地质环境因素。同时,雅鲁藏布江下游切开了喜马拉雅山和高原的地形屏障,成为西南季风暖湿气流进入高原的最大通道,而念青唐古拉山东南正好面对大峡谷水气通道,地形的强烈抬升,使这里成为整个高原降水最多、最湿润的地区。山头发育的是季风型温性冰川,雪崩、冰崩频繁;水系河流的切割多呈峡谷形态,流水的侵蚀作用十分强烈。薄弱的地质基础,陡峭的地形,强烈侵蚀的外营力(流水、冰雪、重力等)作用,是这里成为山地灾害频繁的地方。川藏公路穿过这里就成为有名的“帕隆天险”段,而历史上特大的山地灾害也不乏其例。如,1952年入夏的古乡特大冰川泥石流;1962年8月拉月大塌方;1983年7-8月培龙沟特大冰川泥石流;1996年4月,波密、然乌间大雪崩等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这样脆弱恶劣的环境和具有灾害先例的情况下,2000年4月,再次发生崩塌滑坡型泥石流现象,似乎不足为怪。

易贡藏布地处北纬30?左右,但以易贡错盆地为例,这是一个河谷盆地,又处于大峡谷水气通道的当口部位,因此气候环境优越,具有亚热带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在盆地气候中,逆温现象十分显著。 如上所述,易贡湖是一个构造河谷盆地,谷地大都在海拔2100-2200米左右,谷宽可达2公里,两侧洪积、冲积扇发育,有些支谷为典型的冰川槽谷,谷地较平坦,尚保存有较完整的冰碛隆和羊背石等冰碛和冰蚀地形。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盆地内逆温现象明显,尤其冬季更显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青冈为主,林内藤本及附生植物发育较好。山地黄棕壤的发育较佳,土层原厚可达70-80厘米,层次较明显,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3%左右。局部地区有棕色石灰土发育。河谷两侧多已辟为耕地,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青稞等,一年两熟。有些地方已垦为茶园,生长良好,已成为西藏主要的产茶地区之一。

二、易贡错的基本特征成因与演化

易贡错位于波米县境,是帕隆藏布支流易贡藏布下游谷地中的一个湖泊。素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著名。湖面海拔2150米,面积23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25米。该湖地处念青唐古拉山的丛山峻岭中。湖盆两侧有康波弄巴、索白曲,帕隆弄巴、麻果龙藏布(即勒曲藏布)、曲泽弄巴、求杂弄巴等支沟发育,它们的源头往往雪峰连绵,冰川发育;支沟的下游受现代流水的切割,多成深切峡谷形态。某些支沟口(如麻果龙藏布、帕隆弄巴)保存有古冰川的终碛垅,在它们注入湖盆的巨大扇形地上可见到巨大的冰碛漂砾。在上湖口以上的易贡藏布主流上,交错山嘴所构成的谷肩形态十分完整,在湖滨的古坡残留有三级冰碛平台,表明了易贡湖盆曾经受过古冰川作用。在湖盆两侧的山麓,由支沟冲出的洪击扇裙,构成了湖盆底部的主要部分。在这些扇形地的后缘,紧挨山坡处还有阿砂崩塌的岩锥。但成湖的主要原因是易贡错下游左岸的藏洛弄巴。据访问得知于1900年前后曾爆发特大泥石流堵塞易贡藏布河谷而成,说明形成历史是很近的。现在,在易贡湖下口左岸泥石流扇形地上已长满青翠的松树。

易贡湖形成以后,给这山间盆地带来一泓碧水。北侧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银岭屏蔽,倒影湖中,山头冰川悬挂,其中以卡钦冰川为最大,长达33.5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季风型冰川类型,其末端下伸到海拔2800米左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山地海拔4000米上下,满山满坡葱绿的原始森林,山上植物种类繁多。湖滨有农场经营,农业殷盛,茶园垄垄,这是西藏第一处开发的茶叶基地,所产珠峰牌云雾茶及苹果,闻名遐迩。百十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山地冰川普遍在退缩中,水源的缺少使易贡湖处在快速的萎缩中,并且上游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在入湖处形成连串的三角洲,在强烈堆积淤塞的湖盆中,出现了湖泊不时变成辫状分叉的河流。这也就是前一时期易贡湖的真实写照。

我们对易贡湖从70年代以来的多次考察,前后对比,注意到它的日益变浅淤塞,河湖相互转化的复杂过程。我们实地填作了湖盆地貌图,并大量访问当地的藏族老人,他们说,易贡湖的成因是百年前下游北岸的童洛弄巴爆发特大冰川泥石流,一下堵塞铁山以上河道而成。今天在湖盆下口北东侧就能见到两个巨大的洪积扇裙,扇形地上生长的松树已有碗口粗。访问还得知,自50年代初,川藏公路修建,易贡地区人口骤增,人类活动频繁;60-80年代,盲目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相当严重,本质上相当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暴露出来,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因而,易贡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也似乎是必然的自然现象,易贡湖由河变湖也在情理之中。

三、特大泥石流的发生及其反思

2000年4 月9日发生特大泥石流的扎木龙沟(亦称章洛弄巴),是一条切割很深的泥石流沟,沟头和上游左边是一个倾斜度在40度到80度的陡壁,可以看到许多大裂缝和滑坡及崩塌。下游的由于曾经发生泥石流而行成的堆积扇上,生长着植物,而且河流对堆积扇的切割很深,至少在1998年以前,扎木龙沟泥石流一直处于休闲状态。不过始终反映继续着这里强烈上升的地壳运动和流水切割作用。从卫星图像上分析,在原扎木龙沟的位置出现了流体形态的易贡土滑坡,滑坡出露总面积约为12.9平方公里,其中跨越易贡湖口的天然坝约2.4平方公里。 可以认为,易贡藏布大滑坡是喜马拉雅现代运动中的一次大规模的重力侵蚀活动,其活动性质为高速滑坡碎屑流。同时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出,其活动过程为原扎木龙沟的沟头分水岭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这里是源头区,也是物质和能量的聚集区;崩滑的大量物质(碎屑流)通过中游相对狭窄的流通区,一路沿沟扫荡,在陡峻深切的沟谷中形成高速的碎屑流,碎屑流堵断易贡藏布后形成了约近3公里宽的天然堆石坝,这就是下游的堆积区了。

以上是卫星影像上的分析判断,按其根本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强烈的地壳运动活跃地区。易贡藏布地区处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拐弯的外围区内,从山系来看,东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横断山脉在这里交汇集结,地势特别高耸;从大地构造上看,南面的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作低角度的俯 冲碰撞,而东侧又有强大的太平洋板块抵制,即三大板块在这里交汇复合,地壳应力集中,现代地壳运动十分强烈,以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为强烈间歇型上升的中心,表现出区内以地震、高温地热显示为特征的地壳应力不断积聚和释放,断裂纵横交错,地壳破碎,整个地质基础薄弱,这是区内山地灾害频仍发生的内在因素。 2、大峡谷水气通道的当口部分是水热特别强烈作用的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切开了东喜马拉雅山和藏东南高原的巨大地形屏障以很大的缺口,使印度洋暖湿气流(西南季风),能沿着大峡谷北上进入高原,据大气物理测试,大峡谷水气通量输运强度达到2000g.cm.s,是高原最大的水气通道。水气通道的存在,带来充沛的水分和热量,当沿通道北上水气达到大拐弯顶端时,交叉分为三支流,西支沿大峡谷逆江而上,影响可达山南地区;北支气流中的一支沿易贡藏布而上深入高原内部;东支上逆帕隆藏布一直可达源头然乌一带。其中北支为最大,占整个水气通量的30%强,达到500-700g.cm.s,这也就是川藏公路“通麦天险”脆弱生态环境的外应力因素。总之,水气通道带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造成有利的优越的生态环境。一旦水气进入易贡盆地,地形和优越水气的组合,更造就了易贡盆地成为高原上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点;但也有负面影响,就是一旦充沛的水热量异常地与薄弱的地质环境耦合在一起,就存在发生巨大的山地灾害的可能。易贡藏布大滑坡泥石流就是这种不良内外营力作用耦合的结果。 3、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对植被的破坏,如川藏公路的修建,对原始自然坡面的不稳定因素的加剧;日益加剧和集中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造成边坡的不稳定,水土的流失等等。 4、不良的地质基础的始终影响,加上水热条件异常的负面影响,人类活动破坏的切入,一旦在异常的地质,异常的气候,及强烈的水气作用下,发生地震、冰崩、山崩、滑坡、冰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就完全有可能。易贡的大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使易贡藏布堵塞,易贡湖水位急剧上升,殃及整个易贡湖周围的人类活动地区。而一旦泥石流堵坝溃决就会造成下游的洪水灾害。事实上也是如此,6月10 日易贡湖的最终溃决,洪水冲毁下游川藏公路和通麦大桥,以及帕隆藏布下游到大峡谷下游的墨脱境内,道路、桥梁、农田、村庄被毁或受损;洪水下洩甚至会危及下游的印度。这些灾害都是可以预计到的。因此,一旦泥石流坝形成,就应该及时通过爆破等方式,开渠破堤,逐级排水;当然,这种泥石流坝体结构是疏松的,本身渗水漏水就十分严重,会给人工洩水工程带来难以控制的困难,这些都是必须考虑到的,要有防范的措施。

反思这类山地灾害发生,目前科学上还没有很好的预报和防治办法,我建议,作为我国重灾的山区,应请中国科学院山地研究所或铁科院、公路院等专家到通麦天险段做详细的调查研究,掌握山地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对症下药,对这里的山地做出危险区的划分,在一些重点危险区建立环境自动监测站,在通麦等地设立总站,各自监测站与总站计算机联网,遥控监测,监测危险区的动态。一旦有地质、气象、水文等异常,就可预先做出预报,防患于未然;如这里冰川泥石流的发生,其上游往往与冰川崩落,水湖溃决有关。一旦有异常情况,可预先对冰川做人工爆破泄水,就有可能避免特大泥石流的突然爆发。大冰崩、雪崩、大崩塌等亦然。

猜你喜欢

山地泥石流冰川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泥石流
浅析山地别墅的景观设计及施工特点
机械班长
冰川
夺命泥石流
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