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副总理西藏考察纪行
2000-06-13程然
程 然
夏末秋初,西藏高原喜庆收获的季节。古城拉萨迎来了来自首都的贵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一行。这是继1990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西藏之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再次亲临西藏实地考察工作。
8月28日至9月2日,李岚清副总理率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西部开发办、统战部、国家民委、宗教局等有关部门的同志赴西藏考察。江泽民主席对这次考察很重视,嘱咐岚清同志代他向西藏的同志们表示问候。在短短的5天中,李副总理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在拉萨考察了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和文化场所;在达孜县考察了中学、小学,看望了从内地来西藏参加对口支 援工作的部分干部;到达孜县桑珠林村的藏族农民家中,查看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考察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情况,还参观了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大昭寺,与西藏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进行了座谈。
现在是西藏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在西藏视察时,李岚清副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各族群众,排除干扰,团结奋进,集中精力发展生产,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9%,是西藏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实施“科教兴藏”力度加大,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以及宗教、旅游等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全区48万贫困人口中有42万基本解决了温饱,18个贫困县中已有15个初步摘掉了贫困帽子。全区总体上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和发展势头。正如一些同志所说的,现在是西藏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这为西藏在新世纪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唱响民族大团结的主旋律
在大昭寺,李岚清一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殿堂和壁画,认真听取了介绍,并召开了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座谈会,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西藏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表示亲切地问候和诚挚地敬意。李岚清说,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人民是祖国56个兄弟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矗立在大昭寺外的“唐蕃会盟碑”、供奉在大昭寺中由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描绘在大昭寺墙上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进藏的壁画,都是藏汉民族友好交往渊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中央代表团在大昭寺向西藏宗教界赠送了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锦旗,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对西藏爱国宗教界的鼓励和期望。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进行“金瓶掣签”,报经国务院批准,认定班禅转世灵童,作为佛门盛事载入了史册。仅仅在大昭寺,就发生过这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这是藏族人民和藏传佛教界具有深厚的、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生动见证。李岚清深刻地指出,西藏宗教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达赖集团利用宗教搞分裂,这也是达赖集团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在西藏,反对分裂,就要坚决反对达赖集团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同时,李岚清重申,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项长期的、基本的政策。要向信教群众讲清楚这个道理,揭批达赖,是揭批达赖政治上的反动性和宗教上的虚伪性;整顿寺庙,是整顿寺庙中违背“四个维护”(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贯彻,才能有利于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的巩固,也才能有利于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的建立。
以求实创新精神实现跨越发展
作为国务院主管科学、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李岚清在考察中特别强调创新的思维、超越的勇气和实干的精神。他说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因为如此,我们既应有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更要有紧迫感,力争通过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体制和创新的科技,实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西部大开发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也是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进行的,因此开发建设不能简单重复过去的路子或完全照搬沿海发展的办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先进的科技和人才,以创新的思路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西藏的发展,也要善于结合本地情况,总结借鉴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找准发展的路子,集中力量,形成既有市场又有优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
李岚清指出,西藏存在明显的后发优势,是有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勇于创新,独辟蹊径。经济上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化上要坚持继承发展,搞好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科学继承藏民族传统文化,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异彩,为西藏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应当看到,特色即是优势。
在谈到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时,李岚清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地方资源再丰富,但交通问题不解决,人到不了那里去,那里的人也出不来,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但西藏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全靠修公路、修铁路难度很大。村村通广播有必要,村村通公路恐怕就很难做到。所以,应换一种思路,除了有条件的地方要抓紧修路外,有些条件太差的地方,要组织群众迁移,向小城镇靠拢;对于有些客流物流量较小而距离又很远的城市,可以发展支线航空的办法解决交通问题。
李岚清非常关注西藏的能源问题,在自治区太阳能研究所视察时详细询问了太阳能发电的效率、成本和使用寿命。科研人员说,目前1000瓦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成本约14.5至15万元。一户农牧民按150瓦(可供一台65瓦的电视机和家庭照明)计算,成本高达2万多元。李岚清说依靠太阳能发电技术解决广大农牧民用电,是一个新思路,也是一个可行的思路,并要求科技部和国家计委组织力量进行攻关,提高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质量和功率,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搞好西藏太阳能储能电池、电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要努力在全区形成一个新的光电产业,解决全区群众的照明用电,并引进推广光伏水泵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问题。
这样,加上常规发电、水电、地热发电等措施,就能使群众由砍树、拔草、捡牛粪作燃料跨越到电气化。通讯不便是长期以来制约西藏发展的一个因素。李岚清在考察中指出,近年来,西藏的通讯状况虽然有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在西藏如此广阔的区域内,如果单一地采取挖沟埋缆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也要拓宽思路,可以考虑把卫星通讯与光缆通讯结合起来进行建设,通过科学规划设计,使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相配套,既能减少挖沟埋缆、降低成本,又能以较短的时间在全区建成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通讯网络。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问题。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江河的重要源头地区,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对本地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保护生态不能停留在被动的强制性的保护上,必须和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改进农作物和畜牧品种、推广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李岚清在考察中提出西藏虽地处高原,但纬度较低、水源丰富,大力植树种草是有条件的。他提出从明年开始就要在合适的季节进行飞播,封山造林育草,先尽快把拉萨周围的山地绿化起来,然后逐步扩大范围,并要求拉萨市有关部门选准适宜的草种。他还说,西藏的许多特种生物主要是在当地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大多是可以进行人工培植的,自治区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要帮助、引导群众依靠科技搞人工培养种植,不要破坏野生资源,这样才能既不破坏环境,又能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牧区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改良草场,实行以草定畜、围栏养殖和舍养,变粗放型经营为集约经营,并与实行牧区定居结合起来,促进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对高原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大而集中,开发潜力大,科研和开发的价值都很高。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力度,特别是要加强藏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开成有相当规模的特色行业。
在视察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大昭寺时,李岚清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了重要指示。他说,文物丰富是西藏发展的一大优势,只有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这一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和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对重要文物景点周围的环境要整治好,确保文物胜地的观赏效果,保持对游客的吸引力。对文物要认真清点整理,并挑选精品建馆展览,供国内外游客参观。通过加强管理,把文物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来,既能够带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又能以实物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着力培养人才
李岚清和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这次在西藏看得最多、走得最多的地方是各类学校。他视察了大中小学的教学、生活设施,在达孜县的小学教室里,这位国务院副总理高兴地亲自打拍子,与小学生一起高唱《歌唱祖国》。
他在视察时指出,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靠人才,最急需的也是人才。一方面,要以创新的制度和创新的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通过建立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把知识分子中蕴藏的积极性和巨大的科技能量充分释放出来。首先把现有人才使用好,把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大批人才来西藏创业,这将是西藏开发建设最大的资本。另一方面要发展教育,着力培养人才。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根本大计,同时也是当务之急。自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完全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有很大提高。但是,西藏面临的发展教育的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和长期不懈的努力。要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高校要坚持高等教育回报社会的原则,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宗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面向西藏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培养当前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学得会、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李岚清说,西部大开发中,国家要在每个西部省区重点支持办好一 所大学,准备以较大的投入发展西藏大学,但西藏大学必须办工科,没有条件,找内地的大学帮助。同时要切实加强应用型科技研究,重点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创新、推广西藏经济建设所急需的实用科学技术,直接为西藏的发展服务。
基础教育要重点予以加强,努力减少青壮年文盲,提高群众的文化和政治素质。要继续办好内地西藏中学和西藏班。义务教育阶段要在重视藏语文教学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语教学,使学生做到藏汉语兼通,同时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要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千方百计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努力满足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考虑西藏的特点是人少且分布分散,职教点难以形成规模,所以不必县县办职业学校,而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相对集中地联合办校,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可以在办好西藏现有中专和其他职业学校的基础上,采取远程教育手段对农牧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现有的普通中小学和教学点可实行一校两制,利用学校假期或晚间开展对农牧民的文化技术培训。加大中央支持力度,继续对口支援在达孜县,李岚清在听取了来自北京、江苏的援藏干部代表的工作汇报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所有援藏的同志表示慰问,并勉励他们牢记党的重托,与西藏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团结奋斗,共同建设美丽的西藏。
李岚清说,中央的支持和内地的支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西藏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今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要继续加强对西藏各项工作的指导并从人才、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参与对口支援的各省、市要继续努力,提高支援的质量,增强受援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那里的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为了适应西藏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西藏每年可从少数民族应届大学毕业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到内地对口支援省市,培养2-3年后再回西藏工作。要继续坚持西藏与区外高校联合办学的做法,提高学生素质。采取内地一所高校分包西藏一所高校的一个系或专业的办法,组织内地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
全国援藏工作,要特别注意提高科技含量,支持西藏加快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西藏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快应用型科研机构向企业转制的步伐,大力发展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的科技、经济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要推动和吸引沿海、内地的企业家与科技人员进藏传播科学技术,指导和创办企业。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等都将进一步向西藏倾斜。科技部要大力支持配合自治区有关部门,努力为西藏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