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另类移民” ——苗山族
2000-06-12
在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中,他们曾经做过帮凶,并立下特殊的“战功”。此后,他们移民美国,“另类生活”从此开始。他们是——
弗雷斯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河谷的一个繁华小镇,位于洛杉矶以北350公里,这里以西部的棉花集散地闻名全国。而它的繁华实际上掩映在一种异国风情中,商业街两旁那些挂着“万象”、“苗山”招牌的餐馆、超市,便是最好的写照,这里是4.5万老挝苗山族移民的集居区,他们来自1975年结束的那场越南战争的后方战场。特殊身份使他们不费什么周折便迁移到了美国,然而,这些特殊移民背后隐藏的战争疮疤却很少为人所知。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战争
苗山族是老挝山区的一个部落民族,大多数人生活在山寨里,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他们英勇剽悍,非常善于野外生存。改变他们命运的是60年代那场越南战争,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苗山族人,是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老挝北部山区和道路状况,借以对付越南共产党游击战。他们专门被派去执行破坏游击队后方的任务,借着月光,在北越通向南越的补给线——胡志明小道设埋伏、劫军车,依需要也参加收集情报的活动。美国航空公司的班机(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秘密班机)把那些只有十几岁、长着一副娃娃脸的苗山族士兵空投到战场,让他们去救援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或者去保护美国的情报站,总之,越南战争中最危险的任务都是交给他们去完成,他们的死亡率是美军士兵的5倍。每一次特殊任务都可能意味着上百名苗山族士兵的死亡,可他们为此得到的报酬却低得可怜,每人每个月只有3美元。
法休旺的双臂布满疙疙瘩瘩的伤疤,似乎被猛兽撕咬过一样,他的胸前挂着多枚闪闪发亮的金质奖章,这是他“英勇无敌”的确凿证据。当时他还是一名年轻的士兵,受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成为在老挝执行秘密军事行动的数万名苗山族人中的一员。越战期间他们被美国人利用,付出了全部青春。后来战局急转直下,形势对美国越来越不利,中央情报局已无暇顾及这些苗山族人。在美军撤离以后,由于他们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很多冒险留下来的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老挝退伍老兵组织驻华盛顿的负责人菲利普·史密斯说,越南战争期间有两三万苗山族人死在战斗中,战后又有几万人被杀害。
越南战争结束,老挝宣布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政权,这些苗山族人惟恐新政府秋后算账,纷纷逃亡国外,当时很多人取道泰国难民营去了美国,依仗美军当年的承诺做起了移民梦。大批向美国移民始于1975年西贡被北越攻陷的时候,至今全美国有大约12.5万苗山族移民。但是,时间并未抹平他们与当地人的贫富差距,留下来苦于对发达社会的格格不入;回归祖国又很难得到同胞的原谅、理解。这个小镇近来发生的变化表明这里已不再是他们圆梦之地。
移民美国好梦难圆
苗山族人愤怒了。起因于加州汽车协会会刊,上面有一篇文章把一个贩毒的柬埔寨移民误指为苗山族人而大肆攻击。被激怒的苗山族人立刻聚众到汽车协会去抗议,要求消除影响并赔礼道歉。汽车协会按要求做了更正,同时赠送20台旧电脑以表歉意,但他们并未接受这种更正方式,进一步要求与协会主席谈判,结果被拒绝,随后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而真正触动苗山族人神经的是这一事件所反映的社会地位问题,他们这一最大的地方自治体经常被视为弗雷斯诺的社会包袱。苗山族社团的头领、示威活动的组织者萄杜讲得很尖锐:美国的苗山族与其他移民不同,他们来这里之前曾为美国国家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又成了当地农业的主力军。作为美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与其他公民同样的待遇。
以弗雷斯诺为中心的弗雷斯诺郡有4万多苗山族人,加上周围郡县散居的人口总共有十几万人,他们大多数生活在靠政府救济的贫困家庭里,“社会包袱”论正是以此为依据。1997年,又有1万多名苗山族人从周边地区涌入,引起社会上的不安。弗雷斯诺郡社会福利局局长奥内斯·贝拉凯恩斯说:苗山族人坚持不肯撤离难民营,他们吃的大米都是用赈灾袋子装来的。他的这几句话让人听到另外一个声音:这些移民如果再增加麻烦就更大了。实际上是为地方当局辩解。
苗山族人向弗雷斯诺集聚,至今已20年时间,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1975年,刚到美国的这些移民有70%是文盲,生活习惯与当地人也有很大差异,苗山族男人普遍都与12~14岁的女孩结婚,她们往往在未得到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轻易被男方带到家里。而在美国,未成年人结婚经常与拐骗、凶杀、暴力联系在一起。另外,苗山族以宰杀幼犬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的这类习俗也深为当地人所憎恶。
一部研究苗山族的专著描述了这些在美国的移民的不良习俗。书中说,如果妻子有通奸行为,其丈夫杀死奸夫也并不犯法,抓到小偷可不论年龄,随意拷问。这些愚昧习俗难免招致当地人的排斥,仅从1996年算起,就有6000多位苗山族移民离开排外情绪较强烈的弗雷斯诺,转居明尼苏达或威斯康星,寻找求生门路多一些的移民区。而每到一个新地方,依然躲不开周围鄙夷、好奇的目光,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居民组成比例的变化,气质上的区别就越来越明显地成了衡量他们受歧视程度的尺子。“到底应该怎样接受这些移民?”明尼苏达、威斯康星的学校等社会机构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密执安、北卡罗来纳、科罗拉多等州也都住着很多苗山族移民,社会环境问题也越发让人担忧。
越南战争已经结束20多年,但这些苗山族移民寻找一块容身之地、结束漂泊的宿愿还是如此沉重。
姗姗来迟的兑现
越南战争后期,美国政府曾表示过,不管战争是赢还是输,美国都会记住并负责安排好他们的晚年生活。可是按美国法律,入美国国籍必须能讲英语,对苗山族退伍老兵来说,讲英语这一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即便他们使用的语言也是几十年前才有了文字。
直到今年美国“独立日”,苗山族人才得到了一点回报——成为美国公民。按照一项新的法律,此前只有通过英语考试才能获得美国国籍的规定不再适用于苗山族退伍老兵。挣扎等待20多年的老兵不禁老泪纵横,几多辛酸的往事似乎在今天一泻为快。但留在心中的伤痕,却是永远抹不掉的。G
《海外星云》(2000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