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春藤盟校
2000-06-11海龙
海 龙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是美国东北部一批在学术上和社会上享有盛名的高等学校的统称,这是一组在美国历史最悠久、声望最卓著的大学。这些学校是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耶鲁大学(170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1740年)、普林斯顿大学(1746年)、哥伦比亚大学(1754年)、布朗大学(1764年)、达特茅斯大学(1769年)和康乃尔大学(1853年)。
常春藤盟校在当代世界学术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科研和教育制度中的翘楚,它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在当代西方科技文明发展进程中,它做出了卓越的、别的教育集团无可替代的杰出贡献。仅从它培养出的诺贝尔奖获奖者的人数之众这—点来看,它就足可称雄整个世界。
正是由于上述的—切,常春藤盟校成了美国的骄傲。
常春藤盟校声名显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优异的地理环境。这组大学位于美国早期发达的东部,这里曾是美国政治、经济和文明的命脉所在。东部有金融、商业、文化、艺术中心的纽约、波士顿、费城,而费城、纽约都曾是美国的首都。
常春藤盟校享誉世界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的历史悠久。从上面提供的年代表看,除了唯一后起的康乃尔大学外,所有的常春藤盟校都建于美国立国之前。
常春藤盟校另一特征是人气旺。由于它们历史悠久、学术地位高、名气大,学费自然贵。可是,越贵人们越是趋之若骛,尤其是有钱人家和世家子弟。久而久之,这儿成了钟鸣鼎食之家、名流聚汇之地;这类独特的社会关系网构成了一种文化气候。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财阀、大人物宁可捐上几百万美元也要让其子弟就读于常春藤盟校。因此常春藤成了金字招牌,成了官僚、财阀、门第繁荣和希望的代名词。上名校不只是读书,更是广泛交友、八面得风,预埋一张无形的社会关系网。
这种竞争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每年学费加吃、住的费用,一个学生要花销3.3万多美元,4年大学要十几万美元。但学生毕业后一般皆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很快赚大钱把学费翻回来。以商学院为例,它被世界金融及商界权威机构评定为全世界第二。哥大商学院毕业生的年平均工资是每年14万美元,每个毕业生平均得到5个工作邀请。
商学院其实还不是最高的,医学院、法学院毕业的学生一年挣20万美元稀松平常;而哥大的新闻学院(每年一度的美国文学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就在这儿颁发)、国际关系学院都是美国第一,既出挣大钱的主儿,又出名流政客。美国现任国务卿、国家许多重要部门首脑、媒体垄断者以及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皆出于此。
常春藤盟校一般都很会造势。每年召开很多大型会议,邀请名校友,征集募捐,特别是邀请富豪、政要、名流成为校董(如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官之前即曾任哥大校长),俾使其财源滚滚而来。名校毕业生一般都乐于向母校捐赠。在哥大,从巨大的教学楼(有的耗资数以亿计)到教学设备、到学校的大门,小至桌椅板凳都有学生和历届校友捐赠。
由于常春藤盟校资金雄厚,待遇好,对其欲得之才慷慨付酬,故而它几乎延揽了其欲获得的全世界的名人和知名教授。当然不只是它的高薪,还有它提供的科技人文环境以及条件、设备,使得大部分科学家愿意在此丰厚合宜的条件下工作和开创成果。
在美国,这一切都在一种认可了的游戏规则下进行。讨价还价中,常春藤会出最高的价码和最优渥的条件“挖角”。它当然不只是“掠夺”第三世界的人才,而且也从从欧美最著名的学术重镇中延揽才俊。
常春藤盟校毕业生的收入如此之高,学校的最高主管和一般教职员的情况如何呢?据一份调查报告称,哥大校长 1996-1997年度的年薪是43万美元。(近30年来,美国总统的年收入一直是20万美元),再加上2.848万美元的其他福利。他的薪水并不是最高的,其收入在全美大学校长中排名第四。哥大副校长(主管医学院)的薪金超过50万美元,比正校长高得多。哥大附属女校巴纳德的校长年薪是21万;哥大教务长的年薪是30.2万;哥大女校教务长的年薪是13.1万美元。
哥大校长的年薪虽远高过美国总统年薪两倍,但收入在哥大远不是最高的。哥大医学院4位手术教授的年薪皆超过100万美元。首席教授的年薪是148.8万美元。一般教授及其他教职人员的年薪从10万元至3万不等。
“常春藤”之名,原来是指学校联合组成的橄榄球和其他运动组织。常春藤联盟在美国橄榄球运动初期称霸一时,直到1913年还是绿茵场上的垄断者。在整个今天的美国高校体育运动史上,常春藤盟校已几乎溃不成军。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说起常春藤盟校,大家今天皆知其为学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竟几乎无人知道它当年是因橄榄球而得名。
[摘自美国《世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