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讲故事边画画

2000-06-07李文馥涂智辉

父母必读 2000年8期
关键词:杜鹃鸟诺亚儿童画

李文馥 涂智辉

展览馆中,《和平鸽》的画前聚集着一群兴奋的孩子。他们眼睛发亮,张开双臂学着鸽子飞翔,议论着鸽子嘴中衔着的那翠绿的橄榄枝。孩子们喜欢动物,更喜欢这"会飞"的鸽子,鸽子的神态引起了孩子们心中的情感共鸣。

可是,当老师把孩子们带回幼儿园,让他们自己也画出一只会飞的鸽子时,许多孩子都感到为难:"我不会画。""我画不好。""老师还没教呢!"一时间,孩子们的吵嚷声响成了一片。其实,孩子们何尝不想表现一下呢?只是他们害怕自己画不好。这种担心的要害在于画得像不像上。"画得像就是好,画得不像就是不好。"这原本是成人对他们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无形中,已经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自学"和"自考"的标准,又因为能力有限,这种标准就自然而然地转变为压力。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启迪灵感、引导孩子们自主地表现就是一个好办法。启迪孩子的灵感有多种方式。讲故事,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于是,幼儿园的老师向孩子们讲起了《诺亚方舟》的故事:从前,亚当有个子孙叫诺亚,当他得知一场暴雨就要来临,洪水即将暴发的时候,就造了一条很大的船,把所有的生物都带到了船上……有一天,放飞的鸽子回到木船上时,口中衔了一枝新摘的橄榄枝。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消息!大水已退,平安来临,可以返回陆地重建家园了……

故事引起了孩子的情感共鸣,唤起了孩子心中鲜活的表象,当老师再启发孩子用画笔把心中的美好想像表现出来时,我们看到了丰富的、带有个人色彩的画面。图1和图2就是这样的儿童画。但是,别着急,我们还得耐心地来听一听孩子主动讲出的自己心中的故事。图1的小作者告诉我们:洪水是红色的,很凶猛,只有诺亚的方舟上安全。诺亚用一根长竿救了被困在屋顶上的孩子。

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有机会看到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这种被誉为"花中西施"的鲜花缤纷的色彩,会让每一个观赏者陶醉。但由于花朵密集,枝叶繁茂,很难让孩子去把握它的具体形象。因此要求孩子画出"像样"的杜鹃花,会让很多孩子感到为难。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调动孩子心中的美好情感,再让孩子画一画心中的感受,情况就是另一个样了。图3和图4是给孩子讲完《杜鹃花和杜鹃鸟的故事》后孩子们画出的画。

这样的绘画是孩子心灵的感受,是心情和景物交融的自我表现。当孩子的灵感被激活以后,就不会再拘泥于能不能画、会不会画或老师教没教过了。

儿童画是儿童通过形象进行自我表现,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非语言形式的自我实现。但是,由于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的认识及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心中的灵感还需要激励和引发。

附:《杜鹃花和杜鹃鸟》故事梗概

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极其贤明的皇帝,姓杜。他非常热爱百姓,也深得百姓的拥戴。他去世后舍不得自己的人民,就变成了一只杜鹃鸟。每到春天,他就飞来飞去,唤醒百姓快去播种。村庄、山野到处都可以听到"布谷,布谷,快快布谷"的啼叫声。他为了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幸福而不停地叫,不停地飞,嘴巴都叫得流出了鲜血,滴滴热血染红了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责任编辑/徐凡

猜你喜欢

杜鹃鸟诺亚儿童画
谁说得对?
守望“蔚蓝”的海洋卫星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杜鹃鸟的损人利己行为
儿童画作品展
生日惊喜
杜鹃鸟(外一首)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
儿童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