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腰带”
2000-06-07吴小椿
吴小椿
用皮带把一个简单装置往腰间一扣,立即平步青云,驰骋于山水之间,超然于交通拥塞之外。这是本世纪中航空技术成熟之后,人们的梦想与追求之一。
从50年代开始,美国陆军开始资助几个型号的“飞行腰带”的开发研究,意图用于侦察和两栖作战等,并于1961年由水牛城的贝尔航空系统公司首获成功。这个由摩尔工程师设计的“火箭腰带”是个刚性结构的背包,以两罐过氧化氢为动力,两根长排气管沿飞行者两侧拖向下方并以摩托车手柄的方式操纵。飞行者两膝微弯时,可达到每小时96公里的飞行速度。试飞员谈其感受时说:“正象一个巨人托着我的手臂升起来一样”。但是,由于飞行时间过短,仅20秒;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场合,如巴黎航展表演后,未能付诸实用。1965年和1968年曾开发出座椅式的“飞椅”和名为“波哥”的平台式飞行器。我国50~60年代开展过类似的试验,仅能系留离地,未获成功。
1968年贝尔公司和威廉姆斯研究公司用微型煤油动力喷气发动机制成了“喷气腰带”,它能在3秒钟内由悬停状态加速到112公里/小时进行平飞。试飞员着陆后对记者说;“我感到比在马路上开车还安全”。尽管喷气发动机很重并且震耳欲聋,但人们对此期望仍高。不幸的是,在设计师摩尔因心脏病突然辞世后,该项目被迫停止并将相关专利售与威廉姆斯公司。
威廉姆斯公司用其核心技术开发了威廉姆斯空中系统平台(简称WASP),历经二个阶段15年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起飞重量达到了233公斤。圆筒形带双滑橇的WASPⅡ型竟能以每小时96公里的速度飞行30分钟。
尽管这些飞行器离军事实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仅能飞20秒的“火箭腰带”还是在表演时产生了巨大的效果。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就是它拖着两条白烟飞向体育场的中央。
今天,真正投入实用的“飞行腰带”只有宇航员佩带的一种,即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发,用于太空人行走的MMU,一种个人机动行动器。虽然这种以氮为动力的装置作为太空行走的动力是足够了,但是在地球重力场中未免显得太弱。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科学技术,由揭开人的生命之谜到涡轮风扇发动机都取得新的突破,电影“雷球”中詹姆士·邦德潇洒自如地御风飞行的场面也许很快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