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航空武器
2000-06-07东冬
东冬
1996年,中国台湾的军队推出了所谓的“精实案”,并于1997年7月正式实施。按照“精实案”中的要求,台湾军队到2001年要基本实现“地面装备机械化、作战飞机现代化、海军舰艇系列化、主战兵器导弹化、指挥控制自动化”。那么,经过近4年的时间,台湾军队的装备有哪些变化?其实力又如何呢?本文主要就台军航空装备的一些情况作些介绍。
空军兵力与主要装备
根据“制海、制空优先”的作战指导思想,台湾将空军的装备发展置于突出、优先的地位。目前,台湾空军约有6.7万人,编有8个飞行联队、13个战斗机中队、7个运输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搜索直升机中队,拥有各型飞机近600架。其中有:
美制F-16A/B战斗机150架;法制“幻影”2000-5战斗机60架;自制的IDF(“经国”号)130架;改装后可使用的F-5E/F战斗机约200架;E-2T预警机4架;另有一些救援运输和通用飞机。
这些飞机主要部署在除台北外的10个空军基地:东海岸是台东、花莲;南部有台南、屏东和冈山;在北部靠近台北市有桃园和松山;中部西侧则有清泉岗和嘉义。每个基地驻扎3~4个飞行中队;每个中队配有20~24架作战飞机。
F-16“战隼”,是台湾空军更新换代后的主力战斗机,也可堪称为台军的王牌机种。该机是70年代初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战斗机,主要用于空战,也可遂行近距空中支援。该机1978年末开始装备美国空军使用。目前在美国空海军服役的F-16尚有2000多架。此外,F-16还出口到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16个国家和地区。
1992年8月,美国政府不顾中美两国签定的关于减少对台武器出售的“八.一七”公报中的承诺,宣布售台150架F-16,总价值60亿美元。这也是美对台军售的最大一笔交易。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第一批F-16于1997年飞抵台湾,目前150架已全部交付。
按照美国战斗机的划代, F-16属于第三代作战飞机。通过采用边条翼、空战襟翼、翼身融合体、放宽静稳定度、电传操纵和高过载座舱等新技术,使飞机的空战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F-16在装满燃油、全部炮弹和外挂2枚导弹的情况下,低空的机动过载可达9g。F-16有多种型别,台湾购买的F-16A是它的第一种生产型;F-16B是由F-16A发展的双座战斗/教练机。台空军的F-16A可挂载“麻雀”Ⅲ空空导弹、“小牛”空地导弹、“捕鲸叉”反舰导弹及各种常规炸弹;因美国未同意出售,因此现不能挂载AIM-120中距空空导弹。F-16A的作战半径为900公里。
“幻影”2000-5,1993年~1995年从法国采购,1998年10月已全部交付。该机同F-16一样,也为单发轻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防空截击和制空,也可执行侦察、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纵深低空攻击等任务。“幻影”2000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制,以替换“幻影”Ⅲ和“幻影”F.1作为法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幻影”2000除装备法国空军外,还出口到世界上7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11月,法国政府宣布向中国台湾空军出售60架“幻影”2000-5型战斗机,总价值40亿美元。
“幻影”2000采用了“幻影”Ⅲ的无尾三角翼布局。这种布局超音速阻力小、刚性好、结构重量轻、大迎角时抖振小,内部贮油多。
台湾向法国订购的60架“幻影”2000-5,其中48架为单座的Ei型,12架为双座的Di型。 “幻影”2000-5是“幻影”2000的改进型。该型采用了“阵风”战斗机上使用的座舱多功能显示系统;换装了汤姆逊-CSF RDY雷达、新的中央数据处理系统;可携带马特拉公司的“米卡”空空导弹和“魔术”格斗导弹,作战半径700公里。法国出售给台湾的“幻影”2000-5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
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的缩写,意为自研防御战斗机),原机命名为“经国”号,是台湾中山科学院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研制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IDF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其总体布局综合了国外主要是美国飞机的技术,因此被人称为“混血儿”。
IDF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中等展弦比的后掠梯形中单翼,机翼前方的大边条延伸到座舱两侧。尾翼为带下反角的全动平尾和切尖的大后掠角垂尾。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列装于后机身内。IDF共有8个外挂点,可根据任务的需要带空空、空地和反舰导弹,还可携带常规炸弹、火箭发射巢等。
在执行防空任务时,IDF翼尖和翼下外侧挂架带4枚“天箭”1型空空导弹,机腹带2枚“天箭”2型空空导弹。“天箭”1为红外制导的近距格斗导弹,射程18公里;“天箭”2为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射程30~40公里。这两种导弹均为台湾自行生产。
在执行对海作战任务时,IDF最多可带3枚“雄风”2型反舰导弹。“雄风”2由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采用惯导+主动雷达+红外寻的制导方式,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据说有效射程最远为160公里。
台湾空军共订购了130架IDF,从1992年起开始装备部队,预计于今年底全部交付使用。由于IDF存在一些“天生”的缺陷,如发动机推力不足,致使其性能和作战能力受到影响,只能作为短程多用途战斗机使用。
1993年,台湾花费7.6亿美元从美国购买了4架E-2T“鹰眼”(E-2C的台湾型)预警机。1995年9月,这4架E-2T分两批先后运抵台湾,经过美方的培训和试飞,当年年底正式装备台湾空军,主要部署于澎湖地区。1997年,一架E-2T在飞行训练中因飞行员的失误,使飞机受到严重损坏。为此台湾于1999年,又向美国增订2架新型的E-2T。除了这2架E-2T外,美国国防部还宣布出售给台湾一批E-2T的部分关键部件和F-16飞机的部分零件。美国的这一举动,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倍受世界关注,更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
E-2预警机,是美国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预警机,主要用于舰队防空预警和空战引导指挥,也可执行陆基飞行任务。第一架原型机于1960年首飞,目前共发展有4种改型和一种派生的运输型。最初的生产型E-2A于1961年开始交付美国海军使用。E-2C是E-2系列预警机中最主要的型别,也是生产数量最多和出口最多的型别。除中国台湾外,日本、埃及、新加坡和以色列也购进了E-2C。
E-2C的外形布局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机身中部支架上的圆盘式雷达天线罩,直径7.3米,厚0.79米;二是便于在舰上停放,机翼外翼段可折叠到与机身平行的位置;三是该机采用了四垂尾的设计,外侧的两个延伸到平尾下面,中间的两个则置于水平安定面上部。E-2C预警机在1990年后,换装了探测能力更强的AN/APS-145型雷达,使其对飞机目标的探测和确认距离达到500公里以上,并能同时监视海上舰船。由于实现了远距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的一体化,每架E-2能自动和同时对200个目标进行跟踪并控制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预警雷达天线阵与敌我识别天线阵背对背地安装在碟形天线罩内,通过三通道旋转同轴耦合器向机内设备传送信号。E-2C预警机的最大平飞速度为626公里/小时,在加满油的情况下,续航时间可达6小时。
尽管美国方面称出售给台湾的E-2T是早期使用的E-2B的改型,实际上E-2T也装备了AN/APS-145脉冲多普勒雷达,其电子监视、敌我识别及目标显示等系统也作了改进,使预警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E-2T可在700公里外探测到轰炸机;480公里外探测到战斗机;258公里外发现来袭巡航导弹。台湾之所以花费7亿美元购买E-2T,是将其作为“强网”防空预警系统的“主角”,弥补地面固定和机动雷达所存在的盲点。
F-16A/B、“幻影”2000-5、IDF战斗机装备台湾空军后,其新式战机占全部作战飞机的比例达到80%。由于这些战斗机在火控系统、雷达探测系统及武器方面比较先进,表面看增强了台湾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然而,事物都有两重性,从另一方面看,正因为台湾空军的这些先进飞机及有关系统、部件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兼容配套差,难以支撑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如缺乏配套设备,F-16将无法安全有效地与E-2T预警机、地面与舰上的指挥系统通信协调;E-2T、“幻影”2000与IDF指挥控制系统间也存在兼容问题。另外,除IDF外,台军F-16和“幻影”2000的飞行员,目前缺员高达50%。因此,这种拼凑起来的军力,貌似强大,其整体作战能力却要大打折扣。
“强网”系统与防空武器
台湾岛南北长394公里,东西宽144公里,全岛面积不足3.6万平方公里,而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最窄处不过200公里。这种地理条件使其作战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飞机、导弹的来袭,防御纵深浅,易遭打击。因此,台湾尤其重视提高预警防空的能力,将反空袭作战提升到了战略高度。70年代末期,台军就建立了全岛综合对空防御系统——“天网”系统。为了弥补其在反导预警方面的不足,从90年代起,台军又花费巨资开始建立“强网”系统。所谓“强网”,实际上是集预警防空为一体的自动化指挥作战系统。与陆军的“陆咨”、海军的“大成”这些自动化指挥系统相比,“强网”的装备最先进,性能也最强。“强网”1995年建成,当年投入使用。它由21座空军雷达站、10座海军雷达站和4架E-2T预警机组成。通过和台湾岛内的空军基地、导弹基地以及空军防空指挥中心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指挥控制心,实现了对全岛的一体化指挥。
台湾防空作战的重点是台岛的北部地区。通过空中、地面、海面相结合,由机、弹、炮共同组成多层次、立体交叉的防空火力网。台湾空军的战斗机联队承担了这个“网”最外层的拦截任务。它的“二代”主战飞机F-16A和“幻影”2000-5在雷达与E-2T的导引下负责拦截距台岛600公里的来袭目标。在飞机的拦截线内,还设有3层导弹防空拦截网,分成高、中、低三层。
高空(高度25公里)防空系统是从美国购进的3套“爱国者”PAS-2反导系统及自制的“天弓”Ⅲ型地空导弹。“天弓”系列是一种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有Ⅰ、Ⅱ和Ⅲ型。其有效射程分别为40、60和100公里。前两型已经装备部队使用;Ⅲ型于1998年6月进行了首次试验,预定于2000年服役。“天弓”Ⅱ采用相控阵雷达,具有多目标拦截能力;Ⅲ型采用惯性和主动雷达寻的,据说具备一定的反地地战术弹道导弹能力。
中空(高度15公里)的拦截网是美售台的“霍克”导弹及“天弓”Ⅰ和“天弓”Ⅱ导弹。“霍克”导弹为一种全天候中程、中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有基本型和改进型两种。前者1959年服役,后者1972年开始装备部队;有30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霍克”导弹。该导弹采用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和破片杀伤战斗部,有效射程35公里。
低空的防空网则是“天兵”防空系统和各型防空火炮。“天兵”是由“麻雀“地空导弹和35毫米火炮组成的,负责拦击距阵地8000米以内的低空和超低空来袭目标。
台湾军队耗费巨额财力、物力、人力织起的这个防空网,看似严密,无懈可击,实际上却有很多“漏洞”,如其自制的“天弓”导弹,其关键部件同台军的大多数装备一样要依赖于美国提供,一旦没有货源,就成了摆设;而其从美国采购的3套“爱国者”PAS-2导弹系统,由于缺少天基的侦察预警平台(如军用侦察卫星),因此没有足够的预警时间来保障,拦截距离与成功率大受影响,而且配备的导弹不足200枚,只部署于台北周围,一旦耗尽,也将成为一堆废铁。与大陆所具备的导弹打击能力相比,台军所谓的“强网”难免要变成“破网”。
舰载导弹与航空装备
除了上述空军的武器装备外,近年来,台湾海军的航空武器在防空方面,配备了“标准”防空导弹。该导弹1992年从美国购进,数量为20枚,总价值2.3亿美元。“标准”是一种全天候全空域舰载防空武器系统。 这种中远程舰空导弹采用中段惯导加无线电指令修正和末段半主动雷达寻的的复合制导方式,配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连续多普勒照射雷达,可同时发射8枚导弹攻击4个目标。其最大射程104公里,射高24公里。
在反舰方面,台湾海军装备了“雄风”Ⅰ和“雄风”Ⅱ以及“捕鲸叉”反舰导弹。“雄风”Ⅰ和“雄风”Ⅱ型均为台湾自产的舰舰导弹。“雄风”Ⅰ是台海军的标准装备,服役于从美国购进的“基林”级和“萨姆纳”级驱逐舰等舰,主要用于对付小型水面舰艇;“雄风”Ⅱ则是在“雄风”Ⅰ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系列化中程多用途亚音速反舰导弹,1993年开始投入使用,装备台湾海军的“康定”级(法国“拉斐特”级的台湾编号)等导弹护卫舰,以打击大型战舰、巡逻舰和露出水面的潜艇等为主要目标。“雄风”Ⅱ采用中段惯性制导、末段主动雷达寻的或被动红外寻的制导方式,最大射程80公里。 “ 捕鲸叉”是台湾1998年8月才从美国购买的反舰导弹,共有58枚,总价值约为1.01亿美元。该导弹为“捕鲸叉”系列导弹的舰射型(台湾还于1997年从美购买了54枚“捕鲸叉”的空舰型),采用惯性加末端主动雷达寻的制导方式。发射高度700米,最大射程100公里。
在反潜方面,台湾海军装备有S-70CM1反潜直升机20架、SH-2F反潜直升机12架、MD500反潜直升机9架,此外还有24架S-2E/T岸基固定翼飞机。
S-70CM1是S-70“黑鹰”系列直升机的改型,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该机安装了吊放声纳、声纳浮标、磁异探测仪、搜索雷达等反潜装备,可携带2枚MK46反潜鱼雷。
同空军的飞机导弹一样,台湾海军虽然也装备了一些新式舰艇、导弹、直升机等,但大部分不是从国外采购的就是租用的,依赖性大,零部件保障配套困难,而且其构成不合理,如仅有4艘潜艇。
台湾陆航的情况及装备本刊1999年6期刊有专文,这里不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