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转旋翼机发展史话

2000-06-07曹素琴王宝

航空知识 2000年5期
关键词:旋翼机原型机贝尔

曹素琴 王宝

什么是倾转旋翼机?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装在机翼翼端的两台发动机上的旋翼。当发动机位于垂直位置时,旋翼轴向上,由旋翼产生的拉力可使直升机垂直起飞。当飞机需要巡航飞行时,发动机连同旋翼轴一起倾转至水平位置,使旋翼变成螺旋桨,此时,由旋翼产生拉力,机翼产生升力,以维持飞机水平飞行。

倾转旋翼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共开发研制过43种不同的型号,但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只有贝尔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XV-3, XV-15及贝尔/波音V-22系列倾转旋翼机。下面以XV-3、XV-15、V-22为例,将倾转旋翼机发展历程作一简单回顾。

XV-3,倾转旋翼机的雏形倾转旋翼机的研制始于50年代的贝尔XV-3。1951年,美国军方提出“陆军-空军联合作战”计划,贝尔直升机公司在空军的支持下开始研制XV-3倾转旋翼机。当时,美国一家飞机公司已开发出一种轻型倾转旋翼机“1G”模型,但该机由于旋翼系统的机械故障,试飞未能获得成功。

贝尔直升机采用“1G”模型的设计思想,研制出两架XV-3原型机。原型机的机身长9.3米,旋翼直径7米,翼展16米,全机总重量约为2218公斤(包括燃油、飞行员和机载设备),原设计总重为2131公斤。XV-3为单座,设置了向下弹射的飞行员弹射座椅系统。动力装置采用普惠公司的R985“小黄蜂”发动机,功率为450马力。

XV-3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55年8月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但这次飞行仅试验了垂直升降模式。两个月后,该机坠毁,未完成模式转换飞行。贝尔公司不得不对第二架原型机进行全面风洞实验。与此同时,飞行员也练习飞机模式转换程序和起落架的收放。完成模式转换程序需要20秒钟,要求飞行员能熟练操纵桨距操纵杆和燃油控制杆。风洞实验表明,XV-3旋翼系统存在气动弹性不平衡的问题,为此,设计人员将XV-3的3片桨叶铰接式旋翼系统改为2片桨叶半刚性旋翼系统。

XV-3的第二架原型机于1958年12月12日在爱得华兹空军基地首飞,6天后,该机的两副旋翼实现了90度完全模式转换飞行,整个转换过程仅需10秒钟。该机累计飞行256次,完成了110次完全模式转换。它以飞机模式飞行的最大速度可达213公里/小时,小角度俯冲速度可达287公里/小时。但是,由于爱得华兹空军基地海拔高度的影响,发动机的动力以显不足,因此XV-3没能进行悬停试验。

正如人们推测:XV-3采用的横列式旋翼存在着不稳定性,飞机的性能受到严格限制。1965年在风洞实验中,第二架原型机的旋翼与机身脱离,飞机以在风洞中解体而告终。

但是,XV-3轻型倾转旋翼机的成功飞行试验,证实了倾转旋翼概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将引起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关注。

XV-15,倾转旋翼机的进步197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和陆军开展了一项全新的、以涡轴发动机驱动的倾转旋翼机计划。该计划拟订生产两架原型机,耗资4000万美元。波音和贝尔公司分别提出设计方案。经过全面评估,贝尔公司于1973年获得此项合同。

贝尔直升机公司生产的第一架XV-15原型机,于1977年5月在得克萨斯州阿林顿机场完成首次悬停试验,在3个小时的短暂飞行后,该机进行了多项风洞实验。风洞实验以遥控方式在风洞中进行,以调查不同转换飞行模式的情况和寻找动力不平衡的原因。第二架原型机1979年4月23日进行首次悬停试验,7月24日完成了直升机模式和飞机模式的相互转换。到1986年,该机累计完成1500次模式转换飞行。

XV-15的原型机最初采用T-34C涡桨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但实验证明,T-34C达不到高性能倾转旋翼机的要求。以后又曾采用过T-37发动机,但在一次飞行试验中,由于这种发动机出现了故障,贝尔公司最终选择了莱康明公司功率为1155千瓦的T53-TLCIK-4K涡轴发动机。试验中,XV-15飞机在短距起落时的最大起飞重量为6804公斤,水平飞行速度为555公里/小时,最大俯冲速度为639公里/小时,滑行速度为46公里/小时,滑行距离为61米,飞机能悬停,并能以74公里/小时的速度后退飞行。

1981年,第一架XV-15原型机代表贝尔公司和美国陆军在巴黎航展上展出,它在连续11天的飞行表演中,给世界直升机协会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两天的飞行表演,XV-15都是当天唯一进行飞行表演的飞机。XV-15飞机在此次航展上卓越的、具有创造性的表演,促使了JVX,即后来V-22计划的诞生。

XV-15的两架原型机一直进行着飞行试验,直至1992年第一架原型机失事。第二架原型机于1994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返回贝尔公司,用作民用倾转旋翼机的试验机并进行声学实验。

倾转旋翼机的成熟V-22“鱼鹰”,1986年,美政府实施了“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计划,美国陆军全面负责计划的实施。不久,资金问题迫使陆军退出“多军种先进垂直起落飞机”计划,该计划转而由海军负责。

该计划原型机最早定名为JVX,由贝尔和波音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1988年5月出厂,1989年3月首飞,同年9月实现了模式转换飞行。恰在此时,生产合同被美国国防部取消。事后来看,取消生产合同是明智之举,当时“鱼鹰”还不具备生产条件,原型机存在许多设计缺陷,例如:V-22的座舱设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有效地为飞行员提供关键信息,座舱内的仪表布局也与常规布局不一样等等。总之,机身设计和仪表设置没能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V-22并不适合军用。

1992年6月,V-22的第四架原型机在维吉尼亚州失事。事故调查表明:飞机在模式转化飞行时,右发动机发生故障。这次意外事故当然不是倾转旋翼概念的错误,所以设计人员通过发动机设计的改进和增加保护措施,已避免了这类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剩下的两架原型机继续进行飞行试验。1995年,已退役的第二架V-22原型机与保留下来的XV-15参加了巴黎航展。波音/贝尔合作研制的V-22倾转旋翼机在航展上大出风头,赢得众人青睐。

V-22的空机重量为14433公斤,机长17.5米,机高为6.4米,俯冲速度为556公里/小时,作战航程大于853公里,动力装置采用艾利逊公司的两台T406-AD-400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达4586千瓦,由于采用了这种低转速、大功率的发动机,因而噪音很低,这对军用、民用都很有价值。

V-22的良好性能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极大兴趣,美国各军种纷纷订货,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设计要求。海军陆战队把设计型号订为“MV-22A”型,用于取代正在服役的CH-46和CH-53直升机,要求能以463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执行3700公里作战半径的战斗任务,具体要能运输24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士兵,能有4540公斤的外挂重量的能力;海军则把型号定为“HV-22A”,用于取代目前在海军服役的HH-3直升机,要求能以463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执行852公里作战半径的战斗、搜索和救援任务;海军还提出一种反潜型,定型为“SV-22”,用于取代目前的固定翼飞机S-3“海盗”;空军则把型号定为“CV-22A”,将用它为特种作战部队提供新的全球范围作战能力,要求能在任务半径为1297公里的范围内运输12名特种兵,或能在463公里/小时的速度下,运送1300公斤物资飞行1297公里;美国陆军则同意以海军陆战队的型号为标准,但要改为比较适用陆上的作战型,用来执行多种战斗运输任务。

1998年9月,V-22进入生产型开发阶段,该阶段的工作包括为期8个月的作战评估,一个月的海上试验,以及对动力装置的验证。生产型V-22比原型机作了许多改进,包括:仪表板、操纵杆、起落架定位装置等,并加强了铝机舱的结构。目前4架V-22的生产型试验飞机已累计试飞约1000小时,在试飞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大的设计失误与性能不良问题。

1999年2月,贝尔公司开始在阿马里洛工厂总装首架海军用的生产型MV-22倾转旋翼机,这标志着生产型开发阶段的结束。同年5月,首架生产型MV-22交付美国海军陆战队的VMMT204训练中队,第二架于7月交付。

空军的CV-22型的12项设计评审工作的最后一项,已于1998年12月完成。1999年4月,贝尔公司生产的第七架和第九架V-22被改装成美国空军特种作战机型。CV-22的首架生产型样机于1999年10月首飞,2000年将交付美国空军,以进行为期12个月的试验。

展望从最早的XV-3开始,历时近半个世纪,倾转旋翼机技术才趋向成熟。现在,该机型已向民用发展。贝尔-609倾转旋翼机就是军转民的一个成功之作,主要采用V-22军用型的设计技术。

贝尔和波音公司在成功研制了具有两副旋翼的V-22倾转旋翼机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制具有四副旋翼的倾转旋翼机设计方案,其目的是想用这种垂直起飞总重和最大有效载荷均为V-22两倍的大型倾转旋翼机作为老龄重型运输直升机和战术运 输机的替代机种。这个计划已经引起了包括海军陆战队在内的一些用户的兴趣。预计在21世纪,倾转旋翼机将全面投入使用,并将继续得到发 展。■

猜你喜欢

旋翼机原型机贝尔
太空部队授予SpaceX等四家企业发射系统原型机奖励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倾转旋翼机巡航状态旋翼滑流影响
我校设计制造的“西航一号”无人机原型机首飞成功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忘我的贝尔
中国运—20运输机可能将于2016年开始服役
从“飞毯”“驾云”到“旋翼机”
无人旋翼机助阵全国科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