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病,不忘多提问

2000-06-07曾昭

大众医学 2000年1期
关键词:鸡眼病情医生

曾昭

服药不当该怪谁

一位风湿性心脏病的老病号,曾多次发生过心力衰竭。有一天,他忽然发生了严重的心律失常,被家人送医院急救。经确诊,为急性洋地黄中毒。原来,病人曾多次因心慌、憋喘等症状就医,由于一般都是心力衰竭所致,故医生都给他开地高辛等强心利尿药。然而病人根本不懂,以为这是“平喘药”,更不知道地高辛服下后要好几个小时才会起效,而且作用至少持续一天多。那天,他觉得憋喘又加重了,就自己加服了地高辛,1片药服下症状不见好转,又加1片,结果在一天内服了7片!

像这类情况,在医疗工作中并不罕见。病人既有随意乱加药的,也有随意停药的。比如用激素,在急性病情控制后,应该按医嘱缓慢地减少药量。但有的病人不了解突然停药会发生严重后果,往往因病情明显好转而中止了用药。

可以认为,这些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医疗差错事故。因为,用药错误是病人自己造成的。但是,药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病人在用药前应向医生问明白,而医生也有责任向病人讲清楚。

医生的“做”和“说”

通常认为,医生的任务是治病。事实上,医生的工作对象是病人。病人不懂医疗知识,但他们却是承受病痛的主体。医生治病与修理物件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他不仅应该尽心负责地工作,而且还得随时耐心地向病人解释病情,包括诊断、治疗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注意事项。

在为病人工作的过程中,医生应该用病人能听懂的语言,把自己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说清楚,并在可能的范围内,说说为什么要那样做。尽管,这些话医生已经不知讲过多少遍了,但对一个新的病人来说,却完全是新问题,也许说一次还不能使他明白,得反复讲。

对于住院病人,医生应在他出院前进行一次系统的谈话,有时还得请家属参加。因为,当前许多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以及溃疡病、哮喘、神经性皮炎等,都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出院通常并不表明病已痊愈,只意味着治疗告一段落。因此,得让病人知道回家后该怎么办。

一些比较单纯的外科疾病,即使手术治疗能相对彻底地解决问题,往往也有一个功能调整和恢复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术后措施是否到位,对手术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医生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但临床医疗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任务,绝不仅限于开药方和做手术。医生的工作成绩当然是“做”出来的,但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耐心细致的解说也很重要。因为,“说”本身也是“做”,是临床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人要“充电”

尽管医生应该“说”、“做”同步,但病人也应理解医生工作的繁复性。为此,就医时不妨做个有心人,多向医生问几个为什么,切忌不好意思、想当然和自作聪明。当然,最好是大家都能懂一些医疗保健知识。平时可以订阅一些正规的医疗报刊,关键时刻,就能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意外。

其实,医生有时自己也会碰到这类意外。好些年前,我的脚趾上长了个“鸡眼”,皮肤科医生给我开了一瓶“鸡眼糊”外用。但搽了很久,却不见好,我只好去找修脚师傅。他说,这种病很容易治。我问他有什么好药,他说:“药还是那种药,关键是用法上的讲究。”他教我:先用热水泡脚,再用刀轻轻削掉泡软了的角化层,用一块胶布剪一个和“鸡眼”一样大的洞,贴在周围皮肤上,然后上药,再贴上一块胶布把药封盖。其后,每星期只换一次,洗脚时也不除去胶布,洗完脚搌干就行了。到了第二个星期,我揭开胶布,发现整个“鸡眼”果然连根脱落,全好了。道理十分简单,削掉角化老皮,是使药和病损更好地接触;密封不换药,是为了局部保持湿度。有了这些小窍门,“鸡眼”自然就好得快。

可见,医疗工作中没有小事。细节掌握好了,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对此,医患双方需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鸡眼病情医生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最美医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医生
点上热猪油,鸡眼消失了
望着路,不想走
点上热猪油鸡眼消失了
点上热猪油鸡眼消失了
六则小验方专门治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