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西藏
2000-06-06主持人:那日松
主持人:那日松
在去西藏之前,除了和旺多(我们对西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旺久多吉的简称)比较熟外,西藏的藏族摄影家我基本上一个不认识,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就是地域遥远,相互很难沟通。虽然“扎西次登”、“觉果”这些大名很让我觉得相见恨晚,但也只能期待。由于这本西藏专辑的编辑和制作,终于使我有机会登上了这座神往已久雪域高原,也使我有幸结识了这些优秀的藏族摄影家。
在全国很多地方办过“红星茶座”,但这次可能更有它独特的意义,因为这是一次“海拔最高的茶座”。
1999年9月27日,在拉萨的一个小餐厅里,喝着香香的酥油茶,几位藏族摄影家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侃侃而谈……
主持人:这几年,在摄影界“西藏热”可以说是持续很久了,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大家都爱到西藏来看一看,拍点照片,而且最明显的情况就是国内的各种摄影比赛,西藏题材的照片获奖的也特别多,比例相当大。但这种“热”更多的好象还是在内地,而咱们西藏本地的摄影家却显得很平静,也比较沉默,今天我们来拉萨办这个茶座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听听西藏本地的摄影家是怎么看这股“西藏热”,在座的都是咱们土生土长的藏族摄影家,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扎西次登(西藏摄影家协会主席):上次那日松问我西藏有没有搞这个专题摄影的,比如说象北京的徐勇那样,把一个题目做深,挖进去,我想了想,西藏摄影界里面好象没有这样的人,包括我,都是什么都拍,风光也拍,风情也拍,关键原因可能是大家没有什么压力。但是象我们的“觉果”,他是新华社西藏分社的,他算是拍专题的吧,当然那是他的报道任务。我的主张就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的路子自己走,这样可能更好一点。
摄影界的“西藏热”已经热了若干年了,现在还没有降下来。这几年的全国影展上获奖和入选的关于西藏(包括甘南)的题材的照片特别多,内容雷同,就是形式上有一点不同,而且可能之前已经又淘汰很多很多了。由此,很多人也问我们,说你们本土的摄影家拍出来的作品怎么就不能获奖呢?我确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生活在这里反倒没有新鲜感了,麻木了,或者说是不是我们西藏的藏族摄影家的刻苦勤奋程度还不够?可能各种原因都有,包括我们摄影协会的工作也不够得力,比较沉寂。
觉果(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记者):现在拍西藏有一个问题,都是蓝天、白云、雪山、喇嘛等等,基本上都还是表象上的东西,旅游观光式的,包括很多画册也都是这样。那么到底西藏应该怎么拍,应该说我们有条件深进去,介绍真实的西藏,这样我觉得就有意思了。
主持人:什么是真实的西藏?西藏本土的摄影家更有发言权。
觉果:记录西藏人民的真实的生存状态才有意义。
阿多(《西藏日报》摄影部主任):原来我也想过能不能找几个摄影记者,下去蹲他几个月,深入到山区、河谷,到老百姓生活中去。哎呀,现在我们的记者都是飘在上面呢,没有感觉,拍什么都是死死的,不活,思路上有问题。另外一点,我们很多摄影师跟外界就没什么联系,说白了点,西藏摄影界不活跃,都是自扫门前雪,西藏那么热,可跟咱们西藏本地摄影好象没什么关系。
索朗罗布(新华社西藏分社摄影记者):作为新华社的记者,当然首先是要完成任务,但说实在的,搞了10来年摄影,自己觉得能看的,自己觉得好的照片,回忆起来真是没有多少,这是我对自己的总结。那么这些年,内地把西藏炒得很热,这一点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这些长期呆在西藏的人,跟内地来的摄影家的思路完全是两码事,那种对西藏产生的新鲜感神秘感,对我们来说却太平常了,感觉好象没什么意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没有很强的拍摄欲望。
觉果:我们生活在西藏,骨子里都浸透着藏民族的文化,那么如果我们试着跳出这个氛围,用外来人的眼光再审视现在我们这个藏民族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索朗罗布:其实许多内地摄影家拍摄的西藏照片,我们也能拍,但我们没有这种意识,不太了解内地和国外的受众需要什么样的西藏照片,所以总是拍那种模式化的东西。另外,我们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展览比赛很少参加,新的信息了解的少。
阿多:现在的摄影记者摄影师都很娇气,动不动就是车子,但有些地方走不了车子,你又不愿意骑马走路,完了,你什么都拍不到。都在走车的路上拍,大家都一样。现在的关键就是要离开公路,深入进去。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文化素质的问题,都拍朝佛,有脑子的文化高的摄影者拍的就好。
阿旺洛桑(西藏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刚才谈到“西藏摄影热”,国内的很多摄影家拍摄的西藏照片,在各种影赛展览上获奖,而西藏本地的摄影家却显得比较沉默,作品少,获奖少,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我们平时拍的大多是成就啊建设啊,倒是马上可以用,但拿到外面就不行了。前年我在阿里拍了一张照片,参加19届,落选了,但我当时确实是用心去拍的,想超越我们过去惯用的一种方式和意识,表现一种恶劣环境下西藏人繁衍生息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开始我也有些犹豫,能不能被人接受,我最终还是投了19届,虽然落选了,但我仍然要这么拍下去,而且要更深入。
扎西次登: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我们的优势就是我们对西藏的了解要比内地人强很多,而且是土生土长,山山水水都很熟悉。当然,我们也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让自己从这个圈子里跳出来,站的更高一点,多吸收新的东西。但我也同时认为,作为本土摄影家,除了吸收新的观念外,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也要坚持,比如我们藏族摄影者拍摄的照片跟内地来西藏的摄影者拍的照片相比,还是有一种质朴的东西在里面。在技巧上、器材上我们确实无法与内地的摄影家相比,我们只能用自身的优势,质朴地表现西藏。
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我也有很多启发,我们西藏摄影家在拍摄上主要是缺少一种目的性,比较盲目,比较泛泛,这样下去我们就很容易失去优势,你对本土的了解和感情就不能通过你的作品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当然就无法与那些内地来的大家们的作品相比。我今年55岁,离60岁也没多少时间了,快退休了,但身体还可以。
觉果:正是好年头。
扎西次登:我还可以下去拍片子。我是康巴人,我为什么不拍康巴人呢。阿旺洛桑是地地道道的拉萨人,我上回还跟他说呢,能不能把拉萨好好拍一拍,比如“八角街”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专题,还有传统的“甜茶馆”。
主持人:内地的很多摄影家都靠西藏出名,也挣了不少钱,得了不少利,那么咱们西藏的摄影家拍摄的照片的出路主要在哪里?
觉果:西藏摄影家不太注重也不太了解这个图片市场的问题,怎么样靠拍照片挣钱来养活摄影,好象在西藏还没有人做,有也很少,主要原因大家都还是为单位干活。
主持人:在拉萨有没有自由摄影师?
觉果:基本没有。这和环境有关,大家都有工作有工资,除非逼急了才会自己找出路。
主持人:扎西主席拍的照片的商业运作我看还是不错的,西藏地图、拉萨地图上的图片都是您拍的。
扎西次登:说实在的,在西藏搞摄影的人也不多,我就是什么都拍,可能也比别人拍得多,然后别人跟我要西藏的照片,我还都有。
主持人:我看您可以建一个自己的西藏图片库了,这样就可以更加规范地把图片推向市场。
扎西次登:还没有这么想过,我们的市场意识还比较淡。
觉果:照片首先要由观众和市场认可。
主持人:西藏的摄影家与内地还有国外的摄影家接触多不多?
扎西次登:说实在的,我们和广东摄影家来往的比较多,国外的不多。
觉果:你们《大众摄影》上登过一张外国摄影师拍的一张照片,拍的是一个小女孩儿,象天使一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扎西次登:新世纪就要来了,我希望我们西藏本土的摄影能上一个台阶,说实在的,我有这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