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贵族》为什么能打动读者
2000-06-04黎平平
黎平平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有意识地调查了我能够接触得到的读者,并征求了他们的意见。首先一个令我想像不到的情况就是,我发现喜爱这本书的读者的年龄段跨度极大。在我了解到的人群之中,年龄最大的是七十岁,政府机构官员;年龄最小的二十二岁,报社实习编辑。不过绝大部分的读者群在二十五岁至五十岁之间,这一点符合当初作者的写作构想。那一位老年读者和那一位刚刚跨入社会的小男孩都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本书,“情节生动有趣,重要的是非常有思想”。他们一致认为。可以这样说,这本书确实可以吸引住相当一部分读者,这就是畅销书的根本方向。买书的人当中,多半是有家庭的或是准备组织家庭,并不仅仅只限于单身生活的男女,也就是说,大多数读者对家庭和婚姻的看法仍然是传统性的,他们之中并不都存在着“单身贵族”那样的“困惑”。那么为什么对这本书感兴趣呢?我问。“我们关心克林顿的故事,但是我们谁都不是美国总统。”这就是我可能得到的回答。是的,人们总是希望对别人表示关心或者是关爱,人们总是对自己不可知的事物更感觉到兴趣。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人类自身的关爱,这就是作者或者说是出版者应该做到的工作。《单身贵族》这套书的诞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之一。
和同类读物相比,《单身贵族》具备一定的文学性,通俗而不低俗。三十六个故事涉及到各个社会阶层各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男人和女人,之中有商人、学者、官员、文员、作家、画家、自由职业者、工人、艺人和学生;牵涉的社会场景包括全国几大都市如上海北京武汉南京广州深圳昆明成都西宁拉萨香港……,包括大专院校、都市民居、商场、机关、写字楼、工厂、歌厅、舞厅、酒吧……;反映了当今都市人的时尚意识和时尚生活,例如玩电脑、唱“OK”、蹦迪、泡吧、摇滚、出国、经商、以及“流浪”……。在人物的“奋斗史”中穿插得最多的画面就是柔情蜜意刻骨铭心剪不断理还乱的个人情感纠葛。作者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作了艺术加工,叙述生动,情感真挚,人物有个性,文笔优美,知识面也比较广阔……这些特点符合有一定文化修养的读者(包括都市白领)的审美趣味。
夹叙夹议是这一套书的重要特点之一。当代社会人心浮躁,与前十数年和前数十年相比,读者阅读一部长篇小说的耐性越来越差了。很多所谓的“纯文学”读物面临了“恨无知音赏”的窘境。胡榴明写的是“畅销书”,写的就是通俗文学。既然谓之通俗,那就没必要扭捏作态地混装高雅。要的就是大众化,要让读者能够拿得起来并且看得下去。自己做了很多年的“读者”(她年龄老大才从事写作,之前一直是在“读书”),她很清楚读者的需要,除了需要好看的故事情节之外,还需要思想需要哲理需要作者明白道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看法。也许其中有的与他们(读者)的观点相悖,但是这一样让他们感到一种由衷地快意。在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务之余,倾听和宣泄已经成为人们心理上的愉悦。这是一种很直接的对读物的阅读要求,也是《单身贵族》这样一本通俗读物之所以能够把握住读者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套书里有作者和书中人物大段大段的思考和议论,内中不乏精彩的片段,也可以说是作者数十年人生经历的总结——一个还算得上是聪明的女人说的话,很有个性的语言,即使不完全正确也是很有趣的。
胡榴明是写散文的,写了十年写出了一点名气。我认为她作文最大的特点就从来不受主流文化意识的影响,从来就是在抒发自己心中的感觉(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单身贵族》的特点,书中一些议论常发惊人之语,也算是她多年来思想不受羁绊的结果)。我想,这也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在我们这个世界生存下去的需要。她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尤其是当她冲破了她自己所设的禁锢之后。我想,《单身贵族》不应该成为她的终点。
(《单身贵族》包括《当代都市单身男人的情感困惑》、《当代都市单身女人的情感困惑》两本,胡榴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定价: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