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
2000-04-28黄宝胜
黄宝胜
教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为人的情感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认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如何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呢?
首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一般来说,教师关爱优秀学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关爱那些学习困难、表现落后的“问题学生”,就比较困难了。这要求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因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没有任何理由把学习困难、表现落后的学生置于教师的关爱之外。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用爱心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后进学生是可以进步的,是能够得到健康发展的。
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和爱护學生的自尊心。如果发现学生做错了事,或成绩差,就恨铁不成钢,不去积极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地训斥、指责、向家长告状等,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乃至对抗情绪。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旦产生了对抗情绪,则教育就会失败”。
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教师要坚信那些学习困难、表现落后的学生是向往进步的,是能够进步的。只要对学生抱有热切的期望,并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哪怕是教师的每个眼神、每句话语、每个手势、每种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如果他们能在内心深处接受这种期望,并按老师所希望的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对一些学习困难,表现后进的“问题学生”,更要多加倾注一份爱心,多给予一点鼓励,用教师那充满期望的目光去驱散他们心中的孤独与自卑,从而激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第三,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做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有一位中学教师,他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才一个学期,语文教学成绩就很突出。我们在学生中进行民意测验时发现,他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几乎都这样写道:“他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这位老师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课堂教风,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视自己的学生为朋友、弟妹,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所以,他贏得了学生的信赖。
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同时,教师还应具有执着的事业心,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不但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且要使学生都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