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5分的英语试卷”

2000-04-28王荔君

人民教育 2000年4期
关键词:咨询心理健康班主任

王荔君

1998年4月11日下午放学后,一个高个男生犹犹豫豫地敲开了心理咨询室的门。他站在那里,显得紧张和局促,并且不停地绞动双手、扭动脖子,带有明显的强迫症状。他刚一开口,眼圈就红了:“我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感到很孤独……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我递给他纸巾,让他坐在沙发上,微笑着安抚他。他稍稍安静下来后,有些语无伦次地开始诉说:他是初三的学生,叫刘某,初一时是班里的劳动委员,常因工作的事与同学吵架,但那是由于自己认真负责,是同学不听他指挥;上了初二后,新换的班主任看不上他,撤了他的劳动委员职务,还老批评他,他心里很不服气;渐漸他觉得所有的老师都不喜欢他,所以他就常和老师顶牛。有一次把英语老师都气哭了,以后凡是英语课他就睡觉,英语成绩就再也没及格过;同学们见了他都躲着走,只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对他好点。升入初三后,他更是常常感到“闹心”,晚上睡不好觉,学习也越来越差;回家后和父母什么也不能说,爸爸脾气比自己还坏,简直不能与他说话,妈妈很忙,总是顾不,上和他说话,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没意思,没人了解自己,没人关心爱护自己……“王老师,自从听了你办的‘走近你我他专题广播后,对照心理健康的标准,我觉得自己有点不对,早就想来找你。你说,我有心理障碍吗?”他泪眼蒙蒙地望着我。

我默默地倾听着,时不时简单地插一两句问话:一方面对他的心情表示理解,一方面努力不露痕迹地引导他尽情宣泄。我注意到他越是紧张激动时,扭脖和绞手的动作就越频繁。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从表情可以看出他心里轻松了许多。我才开始说话:“王老师要对你表示感谢,因为你这样信任我,把自己的事情和想法都说给我听;王老师还要表扬你,因为你是一个很有现代意识的中学生,懂得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你还很勇敢,勇于正视自己和剖析自己。这很了不起,而且这就是你进步的开始!他抬起眼睛,惊喜地看着我。我想,他可能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褒扬之辞了。“刚才你说没有朋友,不,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朋友,就是我。我愿意帮助你,但我起的作用只是‘帮助,心理咨询是一种‘自助,只有你自己才能救自己。况且你现在的状况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所以不要期望一两次就能把问题全部解决,你有决心和恒心吗?”他用力地点点头。“作为朋友,我想坦率地告诉你,你的确有心理障碍”,他又明显地紧张起来,又开始扭头绞手,“你看,你总是这样……我学着他的样子做给他看,他立刻停止了动作,很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不觉得呢?”“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但是你也不必太紧张,这是可以纠正的。我们就从控制自己改掉这个习惯开始,好吗?这很重要,它将意味着你将来能否彻底地改变自己。”他深深地点点头。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渴望和决心。我又教给他用深呼吸静坐法进行放松训练,并约定下周见面。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找了该生的班主任,他向我介绍了该生的古怪脾气和许多反常行为,还说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是“精神病”;我又与几位科任老师谈话,发现他们全都对这个学生表示不满和无奈。于是我反复对老师们讲,该生不是精神病,而是有“人格障碍”,还有“强迫症”,虽然都还不算太严重,但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就难办了。希望老师们对他少批评、多鼓励,少斥责、多指导;别让大家歧视他,更不许再叫他“精神病”!现在,他有了改变自己的强烈愿望,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营造一个关心、爱护他的氛围,用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来帮助他重塑人格,这等于在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啊!老师们都表示一定配合我做好该生的矫治工作。

我又通过班主任约见了该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仪态高雅,精明强干的知识女性。我向她介绍了该生的问题,她哭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这样严重,我真的很自责。我因为工作忙,对他关心得太少了!现在想想,他变成这样确实与家庭有关。在他小时候,我们与他奶奶同住。奶奶从不让孙子出门,也不让别人上我们家来玩,弄得孩子从小就很孤僻,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他回家也很少说话,学校里的事从不和我们说。我们除了有时问问学习成绩,再就是因为他在学校表现不好而打骂他,没想到……”看到这位母亲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误,我就势提出了几点建议:1.一家人要经常交流,首先从家长做起,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2.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平等的态度来与他谈话,少唠叨,别打骂;3.让他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的责任心和义务感;4.要欢迎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也会增加他对父母的信赖和尊重;5.要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来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时期,现在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先别太高,他的心态转变了,学习会上去的。家长表示一定要尽全力帮助儿子。

第二次咨询,他准时到来,神情比,上次轻松了许多。他告诉我,一周来每当心烦时就做放松训练,效果挺好;这周没和老师顶撞,也没和同学吵架;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明显好转……在他谈话期间,有两次扭动脖子,但都立刻觉察了,控制了,但仍能从他反复多次强调自己嘴里新安上的牙齿矫治套不舒服这件事上看出他的自恋倾向。我故意不理睬他的牙套,先高兴地肯定了他的进步,特别是矫正扭头的效果,然后与他共同用“角色转换法”分析他的一些行为:“如果你正在注意听讲,有一个人突然大叫一声,或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走出教室上厕所,那时你会怎祥想?”“我会很生气,因为他影响了我。”“那么你过去这样做,别人会怎样想?”“也会讨厌我。”我又向他介绍了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等。他告别时平静、愉快又有礼貌。

在以后每周一次的咨询中,我们共同讨论的问题从人际关系开始,逐渐扩展到学习方法、业余爱好……他的语言越来越流利,神态越来越自然轻松,强迫症状逐渐消失。当我告诉他老师们都说他挺聪明时,他难以置信;当我对他说他的英语老师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刘某今天第一次发言了时,他很受感动;当我告诉他班主任向我汇报他的进步情况时,他喜形于色……三周后,他满面春风地告诉我,他期中考试英语第一次及格了!更令人高兴的是总成绩也提高了很多!我问他:“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呢?”他想了想说:“以前我总和老师吵架,不爱听讲,所以总不及格;现在上课能注意听讲,也能发言了,听课效果好了,所以进步了。”“为什么现在能注意听讲了呢?”“因为我现在很少心烦了。”“为什么现在心不烦了?”他想了想,说:“大概是因为不再和别人生气了吧!”在我的询问启发下,他讲了在家里如何与爸爸妈妈有了交流,如何第一次主动和同学打招呼,看到同学吃惊的样子,自己又是多么快乐……我故意问他:“那个同学为什么惊讶?”他说:“因为我从没和他说过话。”“为什么不说话?”“过去我总是这样(做出皱眉瞪眼的样子),谁愿意理我呀?”说完自己也笑了。可我的眼泪却差点掉出来:这个孩子终于觉醒了!

在以后的几次咨询中,我针对每次发现的具体问题,除了继缕用“认知领悟法”和他展开讨论外,又不断给他留“作业”:每天上课至少要发几次言,每天必须做哪些家务劳动,每天回家后要和爸爸妈妈谈谈当天想法,寻找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同学和老师的优点,注意思考别人受表扬或挨批评的原因,并与自己进行对照,每周将自已的进步和不足写在日记上,想想进步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变了还是别人变了?自己哪些方面有变化?这些变化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每次他都能如实将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向我汇报。我还随时将刘某的转变情况通报给他的家长和老师们,并共同研究下一步的指导侧重点……

系统咨询两个多月后结束。期末,他在校报上以《85分的英语试卷》为题发表文章说:“现在我懂得了,遇事多想想别人,或者换个角度,用他人的眼光客观地看问题,就会减少许多烦恼:老师和家长批评我都是关心我;老师上课没叫我发言,可能是没看见我举手,也可能是想让别人也有发言的机会;不能要求和自己好的同学永远围在自己身边,他们也可以有其他的朋友;同学们不理我是因為我太爱生气,不肯谅解别人……真奇怪,这样去想问题,心情愉快了许多,与人相处也容易多了。我的人际关系改善了,学习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成绩大大提高……1999,9年中考,这个一年前还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的学生,以604分的好成绩考入了高一级学校。

填写完最后一笔《咨询记录》,我不禁掩卷沉思:这是个成功的案例,其成功之处在于:我们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做得好,学生才会有关注自己心灵的意识和主动咨询的愿望;在咨询过程中正确地掌握和运用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如当事人中心原则、非指导性原则、坚持性原则、平等尊重原则以及一些相应的技巧,等等;能够动员和组织家长和老师的综合力量来完成矫治工作。这又是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案例,喜的是,这个有人格障碍的少年终于痊愈了,并且还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进步;忧的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仍在有缺欠的家庭教育中生活着,不知道还有多少学生仍在被有偏见的老师所排斥着,更不知道还有多少青年仍在被许多苦恼和忧烦所困扰着而不知如何解脱……家庭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可也正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失误才造成了孩子们反:常的心态和扭曲的性格,压抑了孩子们的潜能,阻碍了孩子们的发展……要是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都能懂得这个道理,都来关注下一代的心理健康,那该多好啊!

猜你喜欢

咨询心理健康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服务与咨询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