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朋友,挣脱股市合理化心理的羁绊
1999-12-25逸冰
逸 冰
老张是个退休工人。他年轻时爱好不多,所以退休后在家闲着没事干,日子过得挺简单无聊的。后来,他听人说炒股可以打发时间,于是他决定一试。
老张尽管接触了股票,但是他对复杂的数据和技术分析缺乏耐心。这也许是因为他年纪大了,脑筋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使了,也许是因为他本来就对此不感兴趣。好在他有几个好朋友,还有他的女婿都涉足股市,所以老张的炒股之道在于广纳良言,靠听取别人的建议选择股票买卖。
通常老张是这样操作的:当有人向他推荐某种股票时,他会马上问:“为什么?”“这种股票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涨?”老张则视对方理由的充分程度决定是否买入或抛出。
有一次,老张打电话向他的一位老友求救,对方告诉他大势非常不看好,很可能从现在的1300点下跌到800点。这是他通过分析技术图形得到的结果。老张听后,心里忐忑不安,将信将疑,因为他手里满仓一肚子的货,而且还不是都可以获利了结的,有不少都还套着呢!老张决定过几日看看再说,怎料股市风云变幻,突然一路狂泻,指数直逼900点。想想老友的话,老张非常后悔。趁着后来的小反弹,老张在1000多点清了仓。因为他想,从1000多点到800点。下跌空间还是很大的,如果现在抛掉,到800点再入场。会减少不少损失,毕竟在股市中资金是最重要的。
出乎老张预料的是,股指在900多点就止步不往下掉了。借着利好,开始了缓慢的小幅度攀升。由于笃信老友的800点预言,老张始终没有进场。眼看指数慢慢磨到了1 000点之上,某些老张原先持有的股票不知为何被强庄选中。还创了新高,老张心里真是着急后悔,心痛那割肉的损失。于是,他又打电话给那位朋友,朋友告诉他由于利好,情况有变,现在大概900点就是底了。听得此言,老张甚是憋气。如今股指又上高位,是按兵不动呢,还是进场追高,老张一时没了方向。
像老张这样的遭遇,散户股民是最多遇到的。那些股评文章中言之灼灼,分析得头头是道,让小股民不由不信。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合理化心理作用的。合理化心理作用是个体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而个体心理防御机制是帮助个体适应环境,保护自我,获得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当个体对所处的环境不甚了解并感觉有风险时,就会心里不安,希望恢复平静,这时心理防御机制就会起作用。合理化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在于个体为自己的行为或外部的变化找理由,如果有了理由,自己的行为或外部的变化就是合理的。在买卖股票上,如果个体觉得自己的买卖是有理由的话,他的心理就会平衡些,压力小一些。而许多股评家就是在做迎合股民心理的工作,对股市或股票的变化进行合理化分析。比如,国家一再降息,有人马上分析房地产股票有戏,但散户跟进后。房地产股票并无动静,于是,就有股评将之合理化,日“房地产积重难返,不是一时能见效的”。没多久,一次反弹中房地产股全面上涨,股评又马上将之合理化,曰:“降息对房地产有好处,下半年的住房政策对房地产有利”。这种“马后炮”式的股评有时还挺受欢迎的,它让股民感到一切都还合情合理,并未丧失理性,因为没有理性会让人感到不安全,甚至感到恐惧。
当不知道原因时。人们会纷纷打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一脸的焦急和不安,当知道原因时,人们会长出一口气:“原来是这么回事。”一副释然的样子。合理化的心理机制尽管能帮助个体保护自我心态,让心理恢复平静。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它貌似理性的背后所隐藏的非理性因素。如果个体仅仅为找理由而找理由,而不是真正理性地去考察每一个理由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的话,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人们对不合情理的事物往往会有充分的警惕性。但对合理的(往往是貌似合理的)东西却容易相信。当我们的证券市场法规并不健全时,股评往往会配合庄家行为。如果你不加注意的话,会很容易中了合理化的圈套:它涨是因为它是好股票,所以我要跟进,而事实真相是往往它涨是因为庄家要靠它赚钱,庄家要拉高出货。这是必须牢记的。
如果您在炒股,了解了炒股中有合理化心理存在,今后就应该自己拿主意,果断地买进、抛出股票,不要被股市中合理化心理所主宰。
(编辑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