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儿童的反抗
1999-06-13任秋凌编译
任秋凌编译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显示,2岁左右的幼儿虽然在行动上已有独立性,但这并非表示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反抗是自我肯定与保护的综合。既然2-3岁之间的反抗只是自我发展的一种过程而已,父母就不用太操心了。一般而言,3-4岁是孩子反抗的巅峰期,以后很快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当儿童慢慢建立起独特的自我,并能从服从别人中得到满足时,就会变得相当合作了。
心理学家还明确指出:大部分4-7岁的孩子,仍会表现出不服从、爱反抗、要求注意的行为。这些行为没有性别之分,男孩或女孩皆如此。假使您运用权威使之服从,您将发现事与愿违。总之,反抗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儿童的反抗方式可以从2-3岁的行为反抗,发展到6-7岁的语言反抗。孩子若是长期表现出叛逆行为,父母就应该注意到外在环境中是否有引起孩子反抗的因素。一般而言,父母管教的态度不合理,管教太严或是双重标准都是引起孩子反抗心理的主要因素。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常会由于父母的规则太多而产生反抗。
俗话说:“我们可以带马儿到河边去,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其实,对于孩子的反抗心理也是如此。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克服孩子的反抗心理呢?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执意反抗,你必须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强迫孩子顺从,更不要威胁或利诱他。
2.给孩子合理的规则。当孩子说“不要”时,不见得一定是错的,陌生人买东西给他,而他说“不要”时,您就应该赞扬他。
3.多给孩子一些爱。心理学家强调,要使孩子服从,就必须给他们多一点爱、关怀与了解。事实上,反抗行为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一个苛求、缺乏爱的家庭更易养成孩子叛逆心态。国外心理学家培德辛说,孩子的反抗常常是学来的。例如:当孩子服从时得到的竟是斥责,反抗时却得到家长的注意,无形中,孩子就学会了以反抗来唤起父母的注意。培氏强调,平时就应该多给孩子爱与关怀,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要因为孩子反抗才施与爱。心理学家弗洛汉及翰弗教授也一再强调,亲子间的和谐、爱与关怀应在孩子8岁前就建立起来。如果可能的话,每天最好能抽出15分钟时间与孩子一同游戏,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世界与心态,这样才能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与沟通渠道,如此,孩子才不会用反抗的形式来引起您的注意。
此外寻找孩子的优点,赞美其优点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去注意。例如:孩子一回家就跑到厨房告诉您他回来了,这是优点;又如孩子今天的表现比前些天乖多了,这也是优点。可惜大多数的父母常常把重点放在改正孩子的缺点上,而忽略了赞美与鼓励。当您发现孩子的优点时,不妨给他适当的赞美,久而久之,您将发现孩子的行为会使您满意的。
心理学家弗洛汉认为,假如您希望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再发生,您就得狠下心来,忽视一切错误行为。除了忽视他的错误行为外,您还得去夸赞他一些良好的表现。赞美本身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对孩子而言,它已代表了您对他的爱、关怀与注意,以后他会乐于服从的。父母应切记,处罚绝不是办法,这会阻止孩子发展自我意识的机会。
还有,与孩子说话尽量简洁、委婉。不管是4岁的孩子或是7岁的儿童,都不会喜欢命令的口气及冗长的教训,他们喜欢您把他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他,接近他。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口气不妨委婉、和气。假使您命令一个3岁的小孩将房内的玩具收拾干净,他除了反抗之外,别无他途。这种情况下,倒不如跟孩子说:“我们来比比看,谁先把玩具放进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