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兴趣班”培养出来的吗
1999-06-13黄玮
黄玮
邻居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妮妮,已经上过了除钢琴外几乎所有的兴趣(特长)班———舞蹈、书法、美术、英语……妮妮妈妈近日宣布,要给妮妮花1万2千元买架钢琴,向“最后”一项兴趣冲刺。
妮妮妈曾问过我,打算让妮妮学一种乐器,学什么好。我列举了几种———电子琴、口琴、扬琴、吉它,我不通乐器,但我想,妮妮是个坐不住的活泼孩子,从简单便宜些的乐器入手,先触摸、感知一下音乐,看她反应如何再作它论,这样比较妥当。妮妮妈当时没点头也没不点头,似乎有那么点儿不以为然。
没想到妮妮妈决定买钢琴了,妮妮家并不富裕呀。我极力劝妮妮妈先别急着买,先买些别的乐器试试看。妮妮妈的思路和我根本不一个辙儿:“我家妮妮什么班都上过,什么都学过了,就差这一样了,干脆让她学全了吧!”又悠然神往地说,等妮妮长大了,闲来无事坐在琴凳上弹上一两支曲子,那该是一种多么高级、高雅的享受呀!我只好禁口。妮妮妈是大学毕业,按理说这种层次的父母更易学会科学育儿,更易采取理智的态度分析、对待时风和潮流;我想不通。我爱人说,这有什么想不通的,不少大学毕业生也就这素质。是啊,有知识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有头脑,他们也有极强的从众心理,社会上风行什么,他们照样会亦步亦趋地感应什么。
我为妮妮妈这样的父母们悲哀,他们不知道,兴趣不是靠上兴趣班就能培养起来的,兴趣的培养在于家庭环境和个人秉赋,且需假以时日,趣是“养”出来的;并非上了多少个兴趣班,就会有多少种兴趣,频繁更换兴趣班不仅无益于培养兴趣,反而会让孩子滋生浮躁、不踏实、不专心、偷懒、逃避和朝三慕四等不良心理和习惯。这些父母们同样不知道,享受并没有雅俗之分,与其费尽心力培养孩子日后以弹钢琴为享受(还不一定能否学到以弹钢琴为享受的程度),还不如培养孩子感受、享受我们平凡生活中那些俯拾即是、充满了每一时刻的快乐———劳动的快乐,与他人相处的快乐,四季更迭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父母的心浮气躁,最终造就的是孩子的心浮气躁,父母的盲目从众最终将导致孩子的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