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花”只应天上有

1999-06-06张喜臻摄影并文

大众摄影 1999年8期
关键词:塔尔寺正月十五酥油

张喜臻 摄影并文

编辑前言:张喜臻拍摄塔尔寺的酥油花已经历时三年,这几年他也一直为如何发表这些照片而苦恼。不久前,他终于携这些平实而又精彩的照片来到北京,经编辑部的介绍,他走访了京城几家相关杂志,出乎他的意料,这组照片受到热烈欢迎……本刊所登这些只是其中很少很少一部分。

始建于公元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的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的鲁沙尔镇。她之所以驰名海内外,不仅是那些壮观的寺庙和神秘多姿的“四大法会”,也不仅因为她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重要原因之一是她独树一帜的“藏艺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而誉为藏传佛教艺术瑰宝的酥油花更是鬼斧神工之作,超逸绝伦之品。

相传,1409年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光大佛学,聚集了万名僧人于藏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在拉萨大昭寺组织了一次发愿祈祷大法会,在此期间,宗喀巴梦见荆棘变为明灯,杂草化为鲜花。为了再现梦境,他组织艺僧用酥油塑成各种花卉树木奇禽异兽,连同酥油灯一起供奉在佛前,此后一直延续了下来,称为“觉阿却巴”,意为“正月十五日供奉”。

酥油花
晒大佛

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和科学程序。寺里设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一个叫“杰宗曾扎”,一个叫“贡茫曾扎”,俗称“上花院”和“下花院”。两个花院相互竞争,每年夏历十月开始筹划,翌年正月十五日前方才告竣,艺僧们属守规矩,既不偷觑,也不泄密,直到展出时才得见“庐山真面目”。

酥油花的制作,主要有四道工序。首先是“扎骨架”。根据所表现内容,用草束麻绳等物扎成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骨架”。其次是“做初胚”。用特殊处理过的酥油加入适量的草木灰反复捶打,制成韧性好弹性强的“加莫勒”,然后裹在骨架上完成粗糙但准确的一个个大造型。再次是“敷塑”。用牦牛奶打制的纯净的白酥油,按比例掺入各色矿物颜料,碾压揉制成几十种颜色深浅不等的胚料,去敷面、描眉、点唇,去塑花、状叶、点蕊;对那些需要特别处理的部位还进行饰金描银点缀晕染。为了防止塑制中因手温而使酥油胚料融化变形,艺僧们在室温控制在0℃的作坊里,每人身边还放置一个盛有冰块的水盆。不时浸浸冰水,抓抓冰块,从而用近乎冻得麻木的手去塑制,长此以往,每位艺僧都患有程度不同的关节病。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对艺术的献身精神,这都是难以做到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每个部件塑好后,按总构图要求,用一根根细铁条将它们一一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高高低低,件件悬空,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使观赏者处于一个最佳的仰视角度。这样一件艺术品的创作就完成了。

用模具制作叶片使用器材:1、135相机用尼康FM2、50mm/f1.4头、24mm/f2.8头和适马70-210mm/f3.5-4.5头;2、120相机用哈苏500cm,50mm/f2.8头和120mm/f4微距头;3、室内用柯达E200反转,室外用柯达E100S和EB-2反转;4、脚架用曼富图055C。

一架酥油花,动辄人物禽兽百计,亭台楼阁十数,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三五厘米的花鸟虫鱼,无不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塔尔寺无愧是藏传佛教圣地,酥油花无愧是“藏艺三绝”之冠。它不论在材料的选择使用上,工艺制作技法上,还是在结构处理表现方法,以及规模气派艺术风格诸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一位北京观众曾经在留言薄上写道:“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

附:拍摄经验一点

拍酥油花已有三个年头了,能完完整整拍下来,我深感庆幸。

酥油花制作周期长,工序复杂,从准备工作(夏历10月)到正式展出(正月十五)历时三个月之久,很耗时间。作坊光线很暗,又不能用闪光灯,一则艺僧们反对,二则酥油花反光,一闪灯色彩全没了。最难的是塑制过程保密,谢绝参观,允许我拍是佛爷的关照和多年来感情投资的结果,当然不敢奢求“配合”,更不能“安排”,只能抓拍。

老艺僧在做初胚
上花院艺僧合影
正月十五灯会夜景,众僧涌向灯棚,顶礼膜拜,欣赏这罕见的艺术珍品

猜你喜欢

塔尔寺正月十五酥油
塔尔寺
正月十五夜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OF TIBRTAN DISH NAMES IN KHAMPA
找不同
塔尔寺和金银滩
踏浪青海湖
不同包装及储藏条件对酥油微生物的影响
酥油的西藏地方卫生微生物标准分析与建议
西藏不同地区酥油微生物指标比较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