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时机增强体质

1999-06-06程泰来

大众健康 1999年10期
关键词:柔韧性灵敏度耐力

程泰来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改善了,可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身体素质较差,这与遗传因素的影响和家长教养不科学有关。到底什么是身体素质呢?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还不太清楚。

人类的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所实现的不同形式的肌肉活动。人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柔韧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机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以及神经调节过程有关。而能量的供应又与内脏器官的机能以及肌肉本身所进行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所以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一、力量:是在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力量是人体活动的首要因素,因为人体所有的运动几乎都是抗阻力产生的。力量还与耐力、速度、灵敏度等密切相关。

二、速度:是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活动的能力,它的表现形式有3种。

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动作速度:指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时间的长短;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是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最短时间。

三、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肌肉活动的能力。它是机体在运动中抵抗疲劳和各种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困难和不良影响,保持工作能力,坚持完成肌肉活动所要求的质量、强度和数量的能力。耐力是运动能力的基础成分之一,且通常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四、灵敏度:是人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复杂运动动作的能力。这种素质的突出特点是随机应变地去完成动作任务。如足球运动员晃跑带球越过对手,篮球运动员切入急停、空中跳起投篮等都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五、柔韧性:指扩大关节运动幅度的能力。运动范围扩大后,对动作的随意支配也更加精确。如体操运动员整套的高难动作就需要很强的柔韧性。

研究证实:青少年的各项身体素质均有一个发育得最快的时期,称为“敏感发育期”,如果没有抓住此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身体素质,则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甚至贻误终身。

速度的敏感发育期为10~13岁,具体地说,女孩在14-15岁、男孩在16~17岁能达到成人水平;女孩在16~18岁、男孩在25~30岁可达到耐力最高水平;力量的敏感发育期一般都在13~17岁;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均在10~12岁;反应速度、模仿能力均在9~12岁;体形(身高、四肢形态与肩宽)发育最快的时期为11、13和17岁。女孩从11岁起,每隔两年出现一个高峰;背、腿肌力的敏感发育期,女孩为9~15岁,男孩为9~17岁;臀部肌力则到15岁即停止发育。因此,中小学时期,尤其是小学阶段,不失时机地发展身体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素质越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呢?

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素质的优劣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如走路和跑步的速度、投掷的力量、活动持续的时间、关节活动的幅度和动作的频率等。一般人即使不锻炼,身体素质也有个“自然增长”过程,但很有限。要想提高身体素质,就得常做体力负荷锻炼,让身体各系统组织都有一定程度的刺激。

小学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尤其是与视听有关的系统发展更快,可塑性大,适于发展平衡、协调、反应能力及灵敏度和柔韧性。在小学阶段应充分训练以提高这些素质。办法是让孩子多参加游戏和体操、游泳、短跑、跳跃、投掷及各种球类活动,以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判断、理解能力。此时期儿童的关节、韧带、骨骼、肌肉还未发育成熟,所以力量训练以其体重能承担的轻负荷为好,其重点应放在爆发力和动作协调性方面。

到了青春期,除进一步加强灵敏度、速度性的锻炼外,还要重视肌肉力量的锻炼,起初可采用轻负荷着重练习爆发力和动作的协调性,如做引体向上、屈臂悬垂、纵跳、侧跳、举哑铃和投掷等。当身高增长减慢时,可逐渐增加负荷,以增强肌肉力量。

耐力受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的制约。拿肺活量来说,男孩10~11岁、女孩8~9岁时仅达最高水平的一半,青春期开始后提高得较快,16~17岁可达最高水平,不过心肺系统从发育到健全比其他系统晚,到30岁才能定型。因此,青少年时期应注意保护心肺系统,运动量和强度均不宜过大,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若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必须有较好的监护措施方可实施。

青春中期,青少年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可进行有氧耐力锻炼,如竞走、中长跑、跳绳、游泳、滑冰等持续时间稍长的活动,活动时脉搏应保持在160次/分钟以下。从运动生理角度讲,这种活动强度能使心脏充分舒张和收缩,有利于心血管系统和肺组织的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青春后期,青少年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以提高力量和耐力,促使肌肉发达,健全内脏器官的功能。

猜你喜欢

柔韧性灵敏度耐力
前列腺癌应用动态增强MRI联合DWI的诊断效果分析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老人与海》读后感
关于人体的柔韧性练习的思考
老年人也需要柔韧性锻炼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阻力系数为定值时弹道参数对气动参数灵敏度分析
增强CT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研究
做柔体操可摆脱身体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