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像演戏
1999-06-06肖峰
肖峰
晓敏这几天全没一点情绪了。
前几天,晓敏趁下班后的一点功夫,偷偷地打开了公司的复印机,帮朋友复印几份资料。谁料这时老板突然进来了,他问晓敏在干什么,她支支吾吾,慌慌张张地说在加班,为公司复印几份材料。老板走过来拿起已经复印好的资料一看,一切全都露馅了。
老板直言不讳地对她说:“你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你的名誉。第一,你是在偷偷占公司的便宜;第二,你表现得很不诚实。你以前给我留下的诚恳、忠实、纯洁、认真、负责等等美好的印象,今天全都结束了。”
晓敏张了张嘴,想为自己辩解两句。可是她没能说出什么来。
晓敏是半年前来到这家外贸公司的。她是多位竞争者之中仅有的一个幸运儿。录用后她感到很兴奋,决心好好大干一场。在这半年中,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谦虚谨慎、尽职尽责。她要求自己在每一件事情上乃至每一个言行上,都要给老板留下尽善尽美的好印象。于是她拼命地迎合老板,拼命地突出自己的功绩,拼命地掩饰自己的不足,为此,她刻意地表现自己,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她所做的一切努力,也确实给老板留下了她所希望留下的印象。
然而这一切全被近来这件“小事”弄砸了,晓敏感到万分的悲哀和懊悔。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她身上不止发生了这一次。在中学、在大学,以及在前几家就职的公司中,她都是先给上司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后来又因为一件她认为倒霉的“小事”,改变了上司原来对她的好感。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每个人都面对着向他人表现自我的问题,当一个人想要得到好评时,就会对那些他想引起注意的人表演一种有感染力的、迷人的自我。然而,如果做得过分了,如果太刻意表演自我了,这种策略就可能导致失败。因为这种人总在矫揉造作,常给人以一种虚伪和故意“演戏”的不佳印象。
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研究,他们用一系列的形容词来说明一个人,如聪明、热情、勤劳、果断、认真、谨慎、诚实等,于是参加实验的人把此人想象为正直、幸福、成功的、值得敬佩的。但如果把“诚实”换成“虚伪”而其他词不变,则这个人就会被想象成阴险的、狡诈的、需要提防的。可见“诚实”与“虚伪”是影响他人印象的一对核心品质。
从本质上来说,像晓敏这样时时处处都刻意表现自我的人,是自己不能接纳真实的自我的缘故。因而她就难以自然大方地表现自我,而总想把自己装扮成另一种人,让别人据此建立比较虚假的印象。但是这种装扮往往不能持久,一旦当事人感到戏演砸了,便没有情绪再继续下去了。
由这一事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良好的自信心要求内心中的自我和外在的自我保持一致,不用粉饰自我的办法去赢得好评。如果你不真实地对待生活,那么,第一个牺牲品便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