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十首

1999-06-04

百年潮 1999年10期
关键词:旧体诗青州格律

■ 胡 绳

编者按:这里选辑作者于1998年所作旧体诗中的十首,均为《胡绳诗存》1996年再版后的新作。同年将《中华诗词》第五期发表的作者寄语也转录于此,以飨读者。

八十初度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一日

揽镜居然八十春,繁花争笑白头人。

生逢乱世歌慷慨,老遇明时倍旺神。

天命难知频破惑,尘凡多变敢求真。

残书懒读扶筇杖,一览环球千载新。

双槐

一九九八年七月八日

庭中屹立双槐树,白首窗前对绿云。

似有暗香天外降,婆娑枝叶又生春。

济南市区内诸水泉,多年枯竭,今岁复苏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日

千佛山前柳影斜,大明湖畔万人家。

长瓢短桶潭边去,汲取清泉试好茶。

灵岩寺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无僧古寺柏森森,深殿谁知聚哲人。

何事禅门争一二?垂眉微哂坐千春。

注:寺在山东长清,内有高僧、罗汉之塑像四十尊,多为宋代遗物,保存完整,举世罕见。塑像中有二僧,侧身对坐,一出一指,一出二指,似久辩不决,各不相让。又记:任继愈同志告,佛教禅宗在唐末五代语录流行。其辩论主题多为“何为第一义谛?”“如何是祖师西来大旨?”“为何不落第二义?”此种“公案”已成为禅宗的口头禅。灵岩寺是禅宗据点之一,塑像中二禅师辩论的想必也是流行的“公案”。

题蒲松龄故居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故居幸未罹文劫,依旧青山绕柳泉。

一帙聊斋传百代,求真刺恶说狐仙。

注:于山东淄川访聊斋作者之故居,闻蒲氏坟茔已于“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其故居与柳泉则无恙。

青州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平畴百里麦苗稠,指点前村是小楼。

五十年前鏖战地,岂知身又到青州。

注:青州于1948年经激战后解放,余于斯年年底曾由胶东到河北平山,路过青州。

青州龙兴寺

一九九八年十月三十日

菩萨有心济浊尘,断头地下苦沉沦。

只今四海澄平日,重现庄严不朽身。

注:古龙兴寺已全废,近年发现地下该寺窖藏,有北魏至北宋断头碎身之菩萨石像以百计,现正陆续复原,均艺术珍品。

李清照

一九九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一)

瘦比黄花语最清,非徒宛约树词旌。

路长嗟暮呼风起,道出从来志士情。

(二)

国亡家破欲何之,吴越飘零竟不归。

漱玉泉今浑似昔,家家儿女读君词。

注:济南、章丘、青州均有与李清照有关之水泉,亦均设纪念馆,该女词人出生于章丘,而南渡前曾卜居青州十余年。

临朐老龙湾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日

蒸腾似沸碧沉沉,大匠洪炉古水滨。

剑铸成时神鬼泣,至今泉底有龙吟。

注:临朐有老龙湾,由无数地下泉水涌出汇为巨池,其主体曰“熏冶泉”。传春秋时欧冶子于此地铸剑,“湛卢”“巨阙”“鱼肠”诸名剑均为所造。

作者寄语

在一九九○年《胡绳诗存》自序中(一九九六年该书新版仍保留此序)我曾略述自己作诗的经历。我比较认真地学写诗实始于“文革”期间,即五十岁以后。当时我写道:“感深方得句,垂老作诗人。”但其实算不上诗人。“文革”后,每年虽仍作诗一二十首,成为惯例,但我自知至少有二弱点使我在诗国中步履艰难,成就不大。这两个弱点,一是读书太少,二是想象力贫乏。尤其后一点可能是致命的。我作旧体诗是严守传统的格律的。作不出诗,作不好诗,不能怨格律的拘束,而是自己固有弱点的表现。我总以为,既作旧体诗,格律的起码的规矩是不能不顾的。固然诗之所以为诗,最重要的不在形式,而在于诗的韵味、意境。所以村歌俗讴,可以称为诗。目前报纸上见到的既无诗味,又全不讲究格律的五七言句,实在令人难受。人们称中国为“诗国”,诗国报刊的编者如果能多有点关于诗的认识,庶几似诗而非诗之作不致泛滥成灾,我当额手称庆。至于我的诗虽够不上是真正诗人之作,但十之七八是可以称为诗的。■

猜你喜欢

旧体诗青州格律
简论格律思维
老舍的旧体诗
重返旧体诗世界的鲁迅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旧体诗词的现代走向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