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若干问题
1999-04-06张光斗
张光斗
中国长江三峡风景极佳,水能资源丰富,久已闻名于世。7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修建三峡工程。后来许多水利专家前往勘察,都认为工程巨大,难于修建。1944年美国政府主动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愿意贷款10亿美元,帮助修建三峡工程,由美国垦务局进行设计。当时原始资料是很少的,而且只考虑发电。
1947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三峡工程设计匆匆中止,提出的报告是很不成熟的。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三峡工程,1958年决定要抓紧三峡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工作,要综合利用三峡水利资源。长江水利委员会(前长办)协同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广博深入的勘测、设计、研究工作,收集了大量水文、地形、地质资料,做了许多比较方案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科研工作,1983年提出了可行性报告。国务院组织近百名专家论证和审查,可行性报告几经修改,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将可行性报告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代会通过了可行性报告,决定修建三峡工程。1992年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三建委批准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决定于1993年开工。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的三斗坪,在宜昌上游约40km。大坝高约180m,长约2km,中间是溢洪、泄洪坝,左右两侧为水电站厂房,左岸设永久船闸,还有升船机。三峡工程建成后的效益:防洪上,保证下游荆江河段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来千年一遇洪水时,加用长江中游分洪区,仍可保证荆江大堤安全;发电上,装机1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kW·h,枯水季调峰,丰水季担负基荷;航运上,万吨船队通过永久船闸,每年半年以上可直达重庆,单向通航量5000万t,3000t客轮快速通过升船机;供水上,增加下游可用水量。工期17年,投资以1993年物价计为900.9亿元。以下论述国内外关注的若干问题。
1.泥沙问题
长江宜昌站年输沙量5.3亿t,将淤塞三峡水库。水库正常挡水位175m高程,总库容393亿m3,死水位145m高程,死库容172亿m3,防洪库容221亿m3,蓄水调节库容165亿m3。水库运行方案为:汛期限制水位145m高程,3年一遇洪水56700m3/s以下不调洪,经泄深孔和水电站畅泄,可减少水库沙淤积。来大洪水,水库调洪,仍下泄56700m3/s;汛后冲水库淤积。九月水库开始蓄水,约两个月到正常蓄水位175m高程。次年汛前库水位降至155m高程,利用蓄水发电。在155m水位,可保持川江航运。到汛期,水位又降至汛限水位,由于当时流量大,仍可保持川江航运。运行80年后,水库达到冲淤平衡,尚有防沤库容200亿m3,蓄水调节库容152亿m3,来100年一遇洪水时,仍下泄56700m3/s,这是荆江河段能够安全通过的洪水。经过大量水库泥沙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库水位(175~145m高程)消落段,航道能够保持通航,局部淤积可以挖除。重庆港有淤沙碍航现象,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修建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后,调水调沙,情况可缓解。这是创新的水库运行方案。
2.库岸滑坡问题
经详细地质调查,三峡水库库岸有若干潜在滑坡,大的可达数百万m3。离坝址最近的潜在滑坡,远于26km,如发生滑坡,激起的冲击波到坝前消减到2~3m高,不影响大坝安全。此外,库岸如发生滑波,由于水库宽深,不会影响航运,相反的在天然河道,滑坡将堵塞航道。
3.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经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探,在坝址30km范围内,地质是稳定的,没有活动断层。外围活动断层的地质构造,可能产生的水库诱发地震,传播到坝址,地震烈度不超过6度,低于设计地震烈度,不影响大坝安全。
4 .枢纽工程技术问题
三峡枢纽180m高混凝土重力坝和1820万kW·h发电厂房,虽工程量大,但都是常规工程,人们有经验。局部地基稳定问题经过处理,能满足安全要求。70万kW水轮发电机组,首批从国外进口,后来由国内自制。较复杂的是两线五级船闸,在岩岸内深挖,最高边坡达170m,下部闸室垂直60m,高岩坡稳定性是担心的。经过精心研究设计、爆破和锚固,现已开挖完成,岩坡可以长期稳定。在施工中有岩块塌落,大部及时锚固。五级船闸的水力学问题也已研究解决。还有3000t客轮的升船机,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设计研究中,并先修300t级升船机作试验。
5.施工导流和通航问题
第二、三期工程12年,长江洪水大,导流较困难,而且不能断航。一期工程时,在中堡岛左侧后河挖明渠,洪水仍在大江通过。二期工程时,在大江修围堰,以便在基坑内建左大坝和左侧电站,利用右岸明渠来导流和通航,在流量1~3万m3/s以上时,用左岸临时船闸通航,流量4.5万m3/s时断航,天然河道情况也是如此。二期工程末,在右岸导流明渠内修碾压混凝土围堰,把库水位抬高到135m高程,挖除大江围堰,用泄洪坝底孔和深孔导流,经永久船闸通航,左岸电站第一批机组开始发电。水库水位抬高到135m高程的过程,临时船闸和永久船闸都不能通航,将短时期断航,要做好航运分流和重要货物过坝问题。三期工程时,用泄洪坝底孔和深孔导流,永久船闸通航,建成左侧大坝的电站,整个三峡工程建成。
6.大江截流问题
大江截流时,水深约60m,河床有淤沙厚20m,大江截流和修80m高围堰,是世无先例的。经过模型试验研究,在河床淤沙层上抛填砂砾料反滤层,其上抛填石碴料厚40m,把水深减到20m,可以在枯水期顺利截流,然后在4个月内抢修围堰,关键是抢修围堰内74m深的混凝土防渗墙,底部岩基有陡坎,开发了新钻槽机和技术,工程如期完成,围堰不漏水。
7.生态环境问题
修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利方面为:防治下游土地和城镇淹没,减少火电空气污染,改善局部气候,水库可养鱼等。对生态不利方面为:淹没耕地30余万亩,果地20余万亩,移民到库边高地,将破坏生态环境,水库静水减弱污水自净能力,恶化水质,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等。所以有利有弊,不妨碍修建三峡工程。应该把不利减少到最低程度,主要是水库移民要植树种草,修建梯田,保护生态环境,不要求粮食自给。做到这些,要化大力气和资金。控制重庆、涪陵、万县等城市排污,进行污水处理,保护水库水质,保护野生动物,设立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虽有难度,但必须解决也可以解决。至于三峡风景,由于岩岸高近千米,而三峡坝只高出原来江面110m。风景基本依旧,高峡出平湖,更增加了秀丽。
8.水库移民问题
要移水库淹没区居民84.6万人,到工程建成时移民将达110万人,确是困难任务。实行开发性移民,要安置好移民生活,有所改善,并帮助移民创造生产条件,经过20年艰苦奋斗,富裕起来。多数移民退至高地,一部分移民到外地。迄今移民是满意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要建三峡工程,不向库区投资建设,也不鼓励建设,人民生活十分艰苦。社会上没有人反对修建三峡工程,只有人主张缓建。而库区人民呼吁“若要富,向水库”,是欢迎修三峡工程的。如缓建,继续艰苦下去,不能忍受了,为了库区人民,现在三峡工程条件已成熟,所以应该早修。
9.投资和效益问题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1993年物价900.9亿元,工程完成时动态投资约2000余亿元,目前国家是有此财力的。三峡工程投资来源有:国家贷款,国有电站电价每千瓦时加0.4~0.7分钱,葛洲坝水电站电费收入,2003年三峡水电站发电后的电费收入等,迄今投资是到位的。
关于效益,预计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十年内,总的工程投资本息,包括工程费和移民费,都能用电费收入偿还,防洪、航运等没有分摊投资。而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是长期的,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上可见,三峡工程的效益是很大的,即使投资稍有增加,偿还年限稍有延长,也是十分经济合理的。
三峡工程于1993年年开工,修右岸导流明渠、混凝土纵向围堰、临时船闸,开挖左厂房l至6号机组基础和永久船闸。1997年一期工程如期完成。截流前验收评定工程质量总体是良好的,满足设计要求,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范围内,建议可以截流,得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批准。1997年11月大江截流成功,抢修围堰。二期工程开始,1998年5月1日临时船闸如期通航,大江围堰和混凝土防渗墙在汛前基本修成,导流明渠和大江围堰经受了汛期8次洪峰的考验,安然无恙。接着把大江基坑拍干,开挖坝基;继续开挖左厂房7至14号机组基础,浇筑混凝土;浇筑左岸坝段混凝土;继续开挖永久船闸岩基,开始浇筑混凝土;十分重要的是,准备混凝土骨料采石场、砂石料生产厂、混凝土拌和楼系统、混凝土的制冷系统、混凝土运输系统、混凝土浇筑机械设备等,都是大型、现代化的。
到1999年5月,大江基坑岩基开挖完毕,质量良好,已全面开始浇筑混凝土。左厂房1至6号机组混凝土已浇筑到尾水管顶高程。左岸大坝有个别坝段到坝顶。永久船闸岩基已开挖完毕,开始浇筑混凝土。重要的是采石场和砂石料生产厂基本就绪,正在扩充。混凝土拌和楼系统和制冷系统已基本完成,要调试。混凝土运输系统和浇筑系统机械设备在6月底可准备好。二期工程共浇筑混凝土1800万m3,集中1999~2001三年内,浇筑强度大,年400~500万m3,月40~50万m3,持续时间长,建筑物结构复杂,施工机械设备现代化,超世界水平。要求在2003年首批机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任务很重,难度很大。必须集中力量,运用聪明才智,努力奋斗。要重视质量,进度服从于质量,有信心做好工程。三期工程2003年开始,在右岸导流明渠内修筑混凝土围堰,然后浇筑右侧大坝和右厂房,安装机组,在2009年全部工程完成,这是光荣任务,我们有信心来做好这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
国内外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修建三峡工程,认为有无必要,甚至以为是无益的。这是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不知道三峡工程对我国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关心我国库区生态环境和库区人民福利,反对三峡工程,一反新中国成立前主动帮助国民党政府,要修建三峡工程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