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险:飘摇不定的伞

1999-02-10

财经 1999年8期
关键词:利差保单寿险

从大喜到大悲

一位干寿险的朋友向记者倾诉心中积存多时的不快:“自从降息以来,保单真是越来越难卖了。我们部门一天才有几百块钱的进项,个人又没有底薪,很多同事都想和保险说永别了。”

这种郁闷的心情不难解释。6月9日的“新闻联播”刚刚播出了央行将在6月10日降息的消息,国内从事寿险的诸家公司次日清晨便得到了中国保监会的电话通知,要求所有年预定利率高于2.5%的保险产品6月10日必须停售(此前各保险公司的年复利率大约在5%左右)。当天下午,调整险种预定利率的正式文件便分发到各公司手中。业界人士都评价说,保监会这次真可谓“闻风而动”。

6月10日的晚上,各家保险公司大都在一派灯火通明中度过。出单、承保等内勤系统处理着成堆的保单,跑外勤的营销员今天不需要怎么热情游说就取得了颇丰的战果。泰康的业务代表王金珠是位优秀的营销员,她平时每个月至多拿到七八张保单,而6月10日一天她就接了近50张。

人们在争搭末班车。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险为例:假定一名30岁的男子购买保险额为10000元的保险,降息前一次交清(趸交)保费只需1645元;如果是10年交清,每年交的保费是233元;20年交清,每年交154元即可。降息后的与此相对应的数字分别为3301元、431元、252元——涨幅达到1倍。一位客户打趣地说:“看来,买保险也得学会投机了。”

只不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狂收保费的幸福时光过得太快了,接下来的日子就像涩涩的青苹果。降息后的一个月,各保险公司业务量锐减。有位营销员在中国保险信息网上的“保险大家谈”中写道:“真的好累,干了三年保险,经历了三次调价。但愿这是最后一次,但愿保险不再像川剧的变脸一样变得那样快。”还有人慨叹道:“只有在利息变动的时候寿险保单才卖得快,是不是……太可悲了吧?!”

依依惜别“利差返还”

寿险大体可以分成四类:死亡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和养老保险。前三种属于保障型保险,养老保险则是带有储蓄功能的投资型寿险,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利率高度敏感。

目前各寿险公司为了躲避养老保险价格上的劣势,纷纷在保障型寿险上猛下功夫,打出低收费、高保障的大旗。 如凡16~60周岁身体健康且有固定收入的人每交保费60元就可获得泰康人寿的意外伤害险1万元。最高投保额为5万元。如果投保人一次性交纳保费300元,除可获赔保额5万元以外,另外还可得每年2.5万元共5年的赔付。以“保险业由投资型向保障型、健康型回归是大势所趋”为题的文章在近一个月里频频见诸报端。有的文章甚至认为“这是我国保险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一片“回归”的浪潮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保障系系主任孙祁祥是为数不多的“反回归”者之一。这位年轻的女学者同样强调保障功能是保险的特征性功能,“但是我们不能说在前一阶段过分注重了寿险的储蓄功能,忽略了其保障功能,现在央行降息了,就该大力发展保障型寿险。保障功能和降息之间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因为降息而忽略对储蓄型寿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往往会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中国已经站在老龄化国家的门槛上。据有关资料显示,千禧之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将达到1.32亿,2040年这一数字将会增至3.74亿,占人口总数的27.48%— —

也就是说,届时每4个人中就有1 个老人。如何老能自养,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老龄社会的到来,是孙祁祥强调发展养老保险的第一条理由。第二条理由是,“寿险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需要寿险的有钱人并不少。现在市场的需求已呈现多化元趋势,关键是你的产品和服务要好。”第三条理由是,“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界线逐渐模糊、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如果仅仅因为降息这个因素就将保险‘定位于发展纯保障型险种,无异于作茧自缚,终会限制寿险在金融业中的发展。”

孙教授同时认为,“利差返还型”条款因降息而停办,是件“挺可惜的事”。所谓“利差返还”条款,是指将寿险的预订利率与银行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挂钩,如果市场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超过了预定利率,便将两者之差返还给保户;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按预定利率给付。“‘利差返还毕竟是中国保险创新的起点。‘利差返还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关键问题在于5%预定利率订得过高,给保险公司的压力太大。在利率上作一些适当调整,远比就此将其打入‘冷宫强。”

“利差返还型”险种什么时候会重新开办,还是一个未知数。建立浮动的费率厘定制度,设计随市场利率变化而自动调整的费率水平和保单条款,将是更为遥远的事情。但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康宁终身保险”,允诺在两年后如果复办返还型养老保险,该保单可自动转换成返还型养老险,确实是神来之笔。

打通投资管道

保费被银行利率牵住鼻子的原因并不复杂。1995年出台的《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只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及金融债券等稳健投资(1998年10月12日起央行允许保险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不得进入股票市场。

一纸文件将寿险与银行利率绑在了一起,又赶上这两年管理层为了对付恼人的通缩,频降利率,每次降息都牵动保险脆弱的神经。因为保险合同的利率协议一经签订便不能改变,保险公司一方面承诺以高利息支付给保户,另一方面从银行获得的利息又频频走低,剩下的惟一一条路就是降低保户的预定利率——“保险公司自己总是不能变钱出来的吧?”泰康保险公司副总经理黄新平对记者说。

寿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问题是一个被业界谈滥了的话题。拓宽投资渠道的呼声日炽。最新出台的政策已经允许保险资金购买三家企业债券,据说能否进股市也正在研究之中。但是中国股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投机性强,风险极高,保险公司进入市场,赚了当然好办赔了谁来负责?如果事先说清楚国家绝不会兜底,投保人的信心会不会受到影响?如果现在先含糊着,将来到底怎么办?

有专家认为,目前保险公司进股市只宜买基金不应买股票。此外,可能投资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是更好的选择。当然,这里涉及外汇等政策性因素就更多了。

总之,寿险是一把晴天时准备的雨伞,只不过这把雨伞在现在还有些飘摇不定。胡适先生曾言道: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为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为儿女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极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人们选择了保险,实质上是选择了对公司的信任,一纸保单承载的将是未来几十年的人生沧桑。惟愿这把现在还有些飘摇不定的雨伞将来能为人们稳定地蔽遮风雨。

猜你喜欢

利差保单寿险
人身险保单贴现制度本土化法律问题研究
消费者要的是保单贴现而不是保单转换
Lévy模型下的最优寿险、消费和投资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外汇储备规模、国内外利差与汇率的变动关系分析
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哪个好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万峰痛批寿险乱象
保单贴现在我国寿险实务中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