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离家
1998-12-31江静波
江静波
美国被说成是“小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场。”
的确是如此。
我在“公楼”中曾看过许多美国青壮年的家,他们有的带着小孩,但从来没有看过有一家青壮年夫妇和父母共同居住。
我在病中,有一天一个年轻美丽的白人女子来了。她一边问我病情,一边把我抱起来放在轮椅上。我最初认为她是一个护工,带我出去散步。当她取了我的干净衣服放在我的轮椅上时,我问她:“我们到哪里去呢?”她说:“到洗身间去,今后给你洗澡是我的责任。”
我吓了一跳,马上说:“不!我不要你洗澡。”
“那怎么办呢?”她问我。
“你回去好了,我今天不洗了。”我说。
“你不要我洗身,要别人洗身,是不是?”
“是的,”我清楚回答她。
她走开了,到电话处打了电话后又回来,她说:“今天没有人能接替我,必须我给你洗一次,下次我不再来了,别人会来的。现在我就带你到洗身间去。”
她不由分说一直把我送到洗身间。她自己先换上很薄的雨衣和帽子,随即动手脱去我全身的衣服,把我抱起来送到洗身房,放在椅子上,叫了一声“请坐好!”开了花洒,调好温度给我试一下,我点了点头,她就从头到脚为我冲起水来。她的动作比以往的人还要利索。
我感到不好意思,用双手抱着自己的下身。
她说:“你的手为什么不放开呢?冲不到水的地方是洗不干净的。”
她的动作又快又自然,使我忘记自己是一个光着身子的男人,也忘记她是一个青年女子。
我问她:“你多大年纪了?”
“二十二岁了。”她说。
她父亲还是一个医生呢!我连忙问她:“你为什么不读书呢?”
“十八岁毕业那一年我考不上大学,就离家外出找工作做,我想自己赚钱读书。我现在已赚了一些钱,今年开始我每年都会考大学。赚的钱不够就向我父亲借,以后再赚钱还他。”
“你十八岁考不上大学,为什么不在十九岁再考大学呢?”
“因为十八岁我长大了,要自己打理自己才行。十八岁那一年,我们同班的人还开了一次大会,喝酒、唱歌、跳舞,祝贺自己长成了,可以自己走自己的道路了。”
“那么你那时的朋友们都和你一样要自己赚钱去读大学么?”
“不是的,其实只有少数几个人和我一样想读大学,多数是去找工作做,有的是去结婚。各人走各人的路。”
“那你为什么要读大学呢?”
“读完大学可以赚更多的钱,可以过更好的生活。我想读完大学后才结婚。”
作为在中国大学里教书的我,好像让她上了新的一课。
不过,我想起一个问题来了:“今后你和你父母的关系呢?”
“我父母有他们自己的家,今后我会建设我自己的家。我若赚够了钱,我父母生日时我会和我丈夫去祝贺他们。”
“你现在还去看你父母吗?”
“没有,因为我每天都要工作和赚钱。”
“你父母老了呢?”
“他们老了会留下钱过日子,假如他们不再工作的话。”
她替我搞好衣服后,即把自己穿的雨衣和帽子脱下来丢到垃圾箱里,再把我放在轮椅上,送回卧室去。最后她在我脸上吻了一下,说声“拜拜”挥着手走了。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在美国的中青年的夫妻家里,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父母的原因了。十八岁离家自找工作是好事,但离家后就没有任何照顾父母的责任,作为中国人的我认为是不应该的。
我们有一个亲戚,他娶白人做妻子。夫妻两人本来经济能力很好,一子一女都读到博士学位。后来不知为什么家道中落,两夫妻生活困难,做妻子的要求到她女儿家去照顾初生的孩子,要她女儿每月给六百美元生活费。她女儿应是力所能及的,但居然拒绝了。真是难以想象的事。
有一个美国中学的中国女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里有一次测验,白人学生中只有百分之二十将来愿意生孩子,而华人则有百分之七十以上。这位女老师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与白人不同的缘故。
听说北欧人口不断减少。政府用种种方法鼓励,不但孩子自小至长成后的生活、教育国家都负完全责任,还对父母做种种的照顾。但中青年人仍有许多不愿生孩子的,因为他们认为大好的快乐时光不能浪费在养育孩子上,所以还需要从东欧移民。
我的一个朋友和我讲笑话时说:“你们孩子把你接来美国照顾,可以教育他们的下一代将来照顾他们自己。但是后代以后,完全为美国人同化了,可能也会和美国人一样不愿照顾父母了。”
作为一个生物学工作者,我知道动物界都是父母照顾孩子的,而孩子孝敬父母,是只有人类才有之事。
(朱石林摘自1997年11月20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