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旗飘起——昆山市新经济组织建团故事
1998-08-20旁木
旁木
台商总经理在团委的报告上批示:“捷安特是一流的,捷安特的团委也应该是一流的!”
“新经济组织建团,难;台资企业建团,尤其难!”在各地采访,总听到团干这样诉说。
可能不难。台资企业进入内地,虽然地理上没有了海峡的阻隔,但心理上,那道海峡还在。
怎么办?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团工委的答案是:知难而上!
团工委成立于1994年。其时,开发区内共有200多家三资企业、28000多名青工。在这些企业中,团的组织建设基本上是空白;而在这些青年中,却有不少团员。
如何关心这些青年和团员的成长、带领他们更好地为开发区建功立业?团工委一成立,就把工作重心定在了加快三资企业的建团上。
他们首先对已经建有党组织并具备建团条件的企业逐一排队,列出建团进度表,并根据以外影外、以大带小的建团思路,将捷安特自行车(中国)有限公司确定为第一家建团试点。
捷安特公司是台商独资企业,投资共3000万美元,有员工近1000人,其中青年近500人。在开发区内,该公司规模较大,对其他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具有相当影响力。在该公司率先建团,无疑对整个开发区三资企业的建团工作会有所带动。
但是,确定为试点容易,实施起来却难。
这难,就难在公司管理层。团工委找他们谈建团,话没说上几句,就遭到一口回绝。
正面工作不行,只得用迂回战术。团工委一边请该公司党支部和工会帮助做工作,并在青工中进行调查,摸清团员情况,一边积极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逐步加以引导。
那年的3月5日,团工委借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上街为民服务之机,请捷安特公司派几名青工参加义务修理自行车。由于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好机会,捷安特公司欣然派了6名青工。团工委又不失时机地请该公司总经理前来参观这一天的志愿服务活动,并请市委副书记等领导与之交谈、合影,使其对团的活动增加了解。这位总经理当即表示:“这样的活动也是了解我们产品质量的一个机会,以后再有,让我们也多出来。”
有了初步的理解,便有了进一步交流的可能。两个多月后,捷安特公司团委终于得以成立。团委将成立情况和工作计划写成报告上交总经理。总经理阅后批示:“捷安特是一流的,捷安特的团委也应该是一流的!”
以“试点”和“一流”作为目标要求,捷安特公司团委成立后,结合本企业实际,积极开展了“争创青年文明号”、自行车保养、修理、咨询便民活动,组织了读书社、影评俱乐部、日语学习班等旨在提升员工素质的社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委建立的由团员义务管理、向公司全体员工开放的图书馆不仅获得了昆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而且还成为展示公司形象的一个“窗口”。客户和朋友来到公司,总经理总要“顺便”带到图书馆参观一番。有一位客人在对图书馆大表好感之余,当场拿出1万元给图书馆买书,至今传为美谈。
韩资公司管理部长在团委成立会上表态:“团是青年人自已的组织,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会支持!”
昆山鲜禾制鞋有限公司是一家韩国独资企业,有员工1500多人。在开发区内,无疑算大企业。
当团委筹委会向公司方面申请建团时,韩国老板问:“为什么要成立共青团组织呢?”并且表示担心:“这个共青团组织会不会给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任凭怎样解释“共青团是优秀青年的群众组织,可以对公司的工人起带头作用”,老板仍是将信将疑。
要打消老板的顾虑,看来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行。该公司对员工的考核方法是评A、B、C、D4级,A级相当于优秀,B级相当于良好,C级及格,D级不及格。团委筹委会便根据这一考核方法对公司员工进行调查,发现130多名团员中大多是A级和B级,很少有C级,更没有被评为D级的。他们将这一结果整理出来交给老板,告诉他团员中有多少人是A级、B级,有多少人是班长、系长,翻译和总务科副科长也是团员。老板一看,团员大多是公司的生产骨干,就不再反对,但又出了一道难题,让团员们“再表现表现”。
原来,公司1500多员工在3个食堂就餐,开饭时秩序总是乱糟糟的,怎么管也不见效,老板很伤脑筋,他让团员帮助解决这一“老大难”。团委筹委会领了这一任务后,召集团员开会,号召团员从自身做起,带动全体员工自觉排队,同时还组织了18名团员每次开饭时义务做纠察。一段时间以后,食堂用餐秩序大为改观。眼见为实,老板对团员们的这次“表现”大为赞赏,对成立团委也终于点了头。
在团委的成立会上,公司管理部长前来祝贺并作了很好的表态:“我知道,团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会支持。我也年轻过,希望能和大家成为朋友!”
团委成立后,积极主动地将团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开展“优秀青年管理员”“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员工的评级打分,避免了以前单纯由韩国管理人员凭印象评定员工的种种弊端;向公司管理部门推荐多名人才,使一批表现优秀的青年员工进入总班长、系长、副科长的职位……
现在,在鲜禾公司,团委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韩国的管理人员已从旁观变为参与,成了中韩两国青年的联欢。
私营企业老板向团委书记坦陈心迹:“我也当过团员,早想在公司成立团组织!”
静明眼镜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1983年,24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陈静从家乡海门只身来到昆山,开了这个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眼镜店。凭着热情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和不断精进的技术,十几年后的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各种先进检测设备、30多名员工、3个分店、营业面积数百平方米、在昆山享有盛名的眼镜公司。
基于静明眼镜公司在窗口服务行业所创的佳绩以及其员工多为青年并有数名团员的实际,玉山镇团委将该公司列入建团计划。当团委书记找上门商谈建团事宜时,该公司总经理、陈静之弟陈森激动地坦陈心迹:“我也当过团员,早想在公司成立团组织,但我们是外地人,又是私营企业,怕你们不愿管。”
既然双方一拍即合,静明眼镜公司团支部不久便告成立。这也是昆山市第一个在私营企业建立的团组织。
团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一年多来,该支部在昆山中学建立了“静明眼镜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为师生优惠配镜、免费修镜、免费矫治近视,并通过闭路电视多次为中小学生开办眼睛保健知识讲座。这些活动,既为团组织扩大了影响,也为静明眼镜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最近,静明眼镜公司捐款50000元,与昆山团市委联合设立了“静明眼镜奖励金”。这也是昆山团市委设立的各种基金中第一笔由私营企业捐助的基金。该基金不仅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而且每年还奖励10名优秀团干和优秀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