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距离”看

1998-07-15张赋宇

读书 1998年2期
关键词:远距离西南联大学问

张赋宇

林达先生的《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是把美国的自由等中国人关心的问题阐述得很好的一本书。作者把对身边具体事例的生动叙述与深刻的理论分析有机结合,读来耳目一新。但我以为,本质上与其说是在“近距离”地审视美国的自由,不如说是在“远距离”地用中国人的自由观、中国人的自由去凸现美国的自由。这一远一近,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比较的运用。诚如作者所言,“在实际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窘迫,”有一种“边缘人”的苦闷。“我们所处的位置,使我有可能更多地看到它们的差异,我们发现,它们(两种文化,具体指中国和美国文化)不仅有各自圆满的价值体系、甚至有不同的语系、语境和逻辑。有时,从一个大前提出发,顺着各自的逻辑走去,竟会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来。”如费正清、马尔罗看中国,托克维尔和韦伯看美国,之所以看得令人信服,是因为他们站在一种文化参照系上进入另一种文化。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把美国人看似平淡的东西写得津津有味。

其实,“远距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审视方式。因为其中隐寓着跨文化的比较。记得潘光旦先生说过,经常流动的人做不成学问,不流动的人也做不成学问,适当流动的人才能做学问。这“适当流动”里边就有跨文化因素。故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和读书并重。

以往名牌大学的教授颇重视“留洋”、“游学”的经历。西南联大的教授就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不但有精深的国学根底,还有留学欧美的特殊阅历,都对西方文化精神有直接的生活体验。(谢泳《西南联大启示录》)在两种文化中相互审视,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短视,在比较中获得启示,正是此小文所要表达的。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九七年五月,16.50元)

猜你喜欢

远距离西南联大学问
基于降低远距离输电过程中无功功率的设计方案论述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俄罗斯
西南联大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捐献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