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权的知识与无知的权力

1998-07-15

读书 1998年11期
关键词:干校批斗孙先生

袁 晞

手边的一册《干校心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孙越生用自己在“五七干校”写的诗配上当时画的水彩画编成的。用专业的眼光看,这些画水平不算高,诗文也非字字珠玑,但它们却体现了作者震颤的心灵。作者在序文中写道:“在干校,农活和盖房等劳动,虽然艰苦沉重,但很快就适应了,说明知识分子在这方面既不弱,也不笨,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政审运动……有的人受不了屈辱和冤枉,甚至轻生自杀;有的人被批斗得形销骨立,两眼发呆。笔者也是无数接受隔离审查和批斗的‘牛鬼蛇神之一,亲自体会到长期处于非人状态下的痛苦、恐惧、屈辱与无奈的心情。”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诗句:“写不完的交代,有嘴难辩;听不完的帮助,有口难咽。”序文中还说:“干校周围的风景非常美丽。自然的美丽风景和干校的痛苦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么痛苦的炼狱,居然存在于如此迷人的自然美景中;这么美丽的自然场景里,却搬演着如此严酷的政审运动。”于是我们又看到这样的精彩诗句:“无权的知识,在无知的权力下彷徨。”“只有求知的心灵,留恋自然的苍茫。”有类似经历的人读《干校心踪》也会是检视自己的心路历程的过程。这是一部心灵和自然的对话,但愿也能打动更多的后人。

这本书是孙越生先生自费出的,以此“献给在文革中受我连累而共担痛苦的家人”。他请自己的朋友们把这些书分送给愿意读也能理解其意的人。我与孙先生不相识,也辗转得到一本,不想此后不久孙先生就因病去世。感谢他让我得到这册珍贵的书,也感谢他为历史留下了文本。

猜你喜欢

干校批斗孙先生
“批斗式”夫妻让孩子更焦虑
西华“五七”干校遗留档案文献的保护修复技术探析
批评不是“批斗”
莲藕排骨汤
两车相撞,73岁“老学霸”用物理运算自证无责
替老师挨斗很光荣
我无争,天亦美
“批斗”大会
中国作家协会“文革”记趣(续二)
全国总工会在河南罗山的“五七”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