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花舫荡悠悠

1998-03-31王国成

知识窗 1998年3期
关键词:小玉师爷仆人

王国成

清代,在广东珠江一带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们,时人称为蛋户或蜑民(亦作疍民),他们靠捕鱼、运输为生,以船为家,常年游弋在珠江及沿海一带,最多时这种蛋船有七八千艘,蜿蜒七八里,里外十多层,全都植木架船,十分稳固,虽大风大浪也不大摇晃。其间往往空出一条水街,另有小船数百艘穿梭其间,动作迅捷,出入方便。后来,在这规模巨大的水上居民中,出现了一支以脂粉为生的队伍,他们虽也以船为家,处于水上,但并非正宗的蛋民,他们混迹在蛋民之间从事脂粉业,往往一家人共同合作。他们都备有一巨舫,雕饰华丽,花红带绿,窗明几净,时人美称为花舫。舫上各有分工,父辈荡浆,母亲操舵,兄弟执缆,女子烹调。而从事服务招待客人的年轻女子,大多是从别处购来或雇来的漂亮妹,她们从小学会了丝竹歌舞,约十六岁时,便被花舫主人叫去应客,有时一二人,有时三四人,全皆浓妆艳抹,侍立客前,弄姿搔首,娇揉造作,极尽媚态,而眼睛却盯住来客的腰包。喜欢涉奇猎艳的富商大贾、巨宦显贵,认为“岸上不如船上乐”,因此经常光顾花舫游玩,放纵声色。这些“大款”每每总在不知不觉之中,被“俏船妹”掏尽腰包,一文不剩,灰溜溜地倾囊登岸。

江苏宜兴有位姓沈的师爷,自幼入粤,从事幕府工作,平生安分守己,洁身自好,从不涉迹勾栏,且坚持独身,由壮及老,也不娶妻。每次看见年轻子弟流连于花街柳巷,总是嗤之以鼻,大加贬斥,自夸已得佛家三味,决不轻谈女色。在广东生活好多年,颇有积蓄,仍节俭如常,锱铢必较。后来自觉年岁已高,即决定回归老家,购良田,筑幽宅,度尽余生。因素知珠江花舫“恶名”,沈师爷恐坠其圈套,故在择船时较为严格,附有一个苛刻条件,即须无一女眷随船,才肯雇佣,挑选再三,花了几天才看中合意的船只,船上既无豪华陈设,饮食也较简约,船主口口声称决无一女辈随行。沈师爷察看后,才让仆人装上箱笼行李,辞别朋友,方才解缆行船,打道回府。

船行三四里,沈师爷忽然听到一阵铿锵之声,掉头循声望去,不禁心中一颤:居然有一清秀女人,淡汝素服,蓬头鸦髻,但意态动人,正打开舱后小窗,探手入水浣洗,腕上银钏碰着船板而发出声响。沈师爷见状大怒,急呼仆从,无有应声。唤来船家责问女子从何而来,船家惊慌不已,那年轻女子匆匆步入中舱,敛袖拜道:“师爷勿怒,容贱妾禀诉知之,近情则留,无理则逐,但凭先生作主也不迟。”沈师爷瞧也不瞧一眼,这女子却珠泪涔涔,痛哭流涕地诉道:“贱妾姓刘,乳名小玉,宜兴人氏,自幼随父作宦于粤,不幸误嫁恶少,乃当地赌棍,嫁妆赔尽,家资输光,不久丈夫病死,只好回归娘家,谁知屋漏更遭连夜雨,父母又双双去世。百计营葬之后,剩下孑然一身,无依无靠,流落街头。恐遇歹人,身陷娼家,故想回归乡里,剃发皈依三宝。要自雇一舟,既无银钱,又无婢仆,迢迢千里,实难独行。要是搭上生人之船,又恐遭不测,真是进退维谷。早闻师爷洁身自好,堂堂正正,伟岸男子,自思必能见怜苦况,玉成此行,况且贱妾邻居姆姆又与船主熟悉,故此牵线搭上宝舟。倘蒙援手,贱妾生死衔环,当日日在佛前虔诵,为师爷祈祝千秋万福。若不答应,只怨贱妾苦命如斯,当效湘君,一死了之,决无怨言!”语罢已是泣不成声,令人心酸。

沈师爷听其出语酸楚,悲啼不已,又见其衣裳单薄,可怜兮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随船而行,有何不可,只是你不许出入中舱!”刘小玉闻言千恩万谢,起赴后舱。船家也拜谢不已。

过了几天,沈师爷发现自己的生活出乎意外地发生了变化,每天所进饮食,虽不豪奢但很合口味,十分甘美,换洗的一巾一袜都极迅速,整洁无比,问船家与仆人,竟异口同声地说都是小玉做的。次日清晨,船抵小村,沈师爷想吃早点,呼唤仆人竟还酣睡不起。忽然船家掀帘而入,端来热气腾腾、味道鲜美的麦饼与豆浆,沈师爷称赞不已,问从何来,船家直言相告:“这是小玉亲自上岸特地为您买来的!”

有一天清晨,沈师爷早起,倚窗而立,放眼远眺,忽然听到“扑咚”一声,立即传来船家的大喊声:“救命啊!小玉为主人买早点过跳板失足落水啦!”沈师爷急忙掉头循声望去,果有数块麦饼飘浮水面,大家正把小玉从水中救起,却见小玉衣裙尽湿,瑟瑟发抖,连打寒颤。又听见舵工叹道:“这可糟了,小玉仅此一套衣裳,如今湿了,无可更换,难道就眼睁睁看她冻坏吗?”沈师爷闻言,忙出去教大家将小玉扶入中舱,可大家却无动于衷。沈师爷不解地问,一仆人答道:“主人不是说过,不许小玉入中舱,我等怎敢忘却?”沈师爷热情地说:“噢,好了好了,她是为我才弄成这样的,我怎能袖手旁观,快快扶她进来!”大伙这才将小玉扶入,用棉被给小玉裹上。沈师爷还亲自点起火盆替小玉烘干脱下的湿衣。不久,小玉穿着烘干的衣裳,含羞回到后舱。从此,沈师爷对小玉便有了感激之情,而小玉对沈师爷也服侍的更加殷勤,代仆从捕鼠、举烛、洗衣服、买早点、塞漏雨,无所不做。沈师爷自是十分感激,每次想给她说上几句,可小玉总是默默无语,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又有一天,沈师爷忽患痢疾,整天躺在床上,无精打采,极为苦闷。仆从懒惰,又不来侍候,不免有点伤心。正自嗟叹之际,小玉掀帘入舱,代调药饵,帮为盥洗,十分周到。数月病愈,小玉仍然忍饥挨冻侍候床头,夜不归寝。沈师爷看着不忍,唤她回去,小玉仍一言不发。沈师爷趁势拉着她的手说道:“你衣裳太单薄,日夜辛勤为老朽侍疾,我心实不忍。我年已老,你尚年轻,论年纪,你可作我的女儿,不妨就在我脚尾睡一睡吧!”小玉沉吟片刻后,就在师爷脚边和衣而睡。

一会,沈师爷顿觉奇暖,又有一股异香,扑鼻而来,不禁怦然心动,不能自制,竟索性起来相拥求欢。小玉连忙推辞道:“万万不可,贱妾虽已孀居,但仍洁身自好,况又视你为父,你又面许作螟蛉女,怎能如此?”沈师爷再三哀求,并说:“我孤身在外与你境遇差不多,可谓同病相怜,若能成就此好,我之所有也即你之所有,不然,你即使回到宜兴。又岂能空腹生活?”小玉似乎耐不过师爷的哀求,一语不发,结果半推半就成其好事。从此二人相处如夫妇,沈师爷的一切锁钥也都交与小玉了。

过了二天,船抵一村落后,二仆人一去不返,小玉颇为“惊诧”,经告师爷,师爷只是说让他去吧,而不去追究。小玉又说,自解缆之日起至今已有八月整,尚未到达,因此催促再三,但沈师爷有美人陪伴过活,逍遥自在,闻言很不以为然。久而久之,沈师爷看到银箱衣箧皆尽,空无一文一物,便问小玉,小玉理直气壮地说:“你难道忘了,仆人盗去若干,支付船家船钱若干,每日柴米油盐三餐饭,你病一阵又花去若干,还能剩多少?既无银两,只好将衣衫典当,不然又怎能度日呢?银钱用了能飞回来吗?”沈师爷爱她美貌可人,听她一番抢白,也就不去详问了。

一日,船家大喜叫道:“到了到了!”沈师爷一听连忙起身急欲登岸,小玉阻止道:“慢着,你也不想想看,乡里人听说你带重金回来,肯定有人会向你借的,现在你说资斧已尽,谁能相信?这样再去求人告借,又有谁能答应?幸好岸上不远便是贱妾阿姨家,颇为雅洁,不如就到那里静养一阵再作打算。贱妾蒙君错爱,既不能树立贞节坊,又不愿别抱琵琶,只好跟随你了。如今家徒四壁,但妾能女工针黹,大概不至饿死!”沈师爷不知所措,听她一说觉得有理,只好听从其说。到了小玉阿姨家,果如所言,环境幽静,居室净洁,便住了下来,生活也颇安稳。小玉每天都出入匆匆,有时来伴师爷,有时就宿别处,沈师爷虽心存疑窦,但也不敢动问,更不敢出门一步。

突然有一天,有二三位旧友,都是广东有名幕府,不知从何探知寻访而来,一见面竟十分诧异地问:“沈师爷如何这么快就转回来了?”沈师爷莫名其妙,奇怪地反问:“回到哪儿?你们何时来宜兴的?”众旧友都说:“你现在不是返回广东了!”沈师爷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众人解释作证,才相信自己千真万确仍在广东境内。

原来,沈师爷日对玉人,一改故态,深情眷恋,海上荡悠,已有一载。由于船家扬帆行了数十里,又溯流倒退数十里,这样差不多就在原地打转转,因此始终未出广东地界。而在此前,船家探知沈师爷挟有重金欲归老家,颇为垂涎,便重金贿买了沈师爷仆从,把花舫改头换面,再行装饰,而让沈师爷看中合意,雇其运行。至于小玉,那是当地一位名妓,花舫船妹中的佼佼者而已,沈师爷“回来”时所居处便是她家。船上众人除二仆人外,都是小玉一伙的。这是他们共同策划的一出“夺人钱财”的骗局。

沈师爷闻言连呼上当,懊悔不迭。只好留居广东干着老本行,再也不敢轻言回乡之事了。

(责任编辑/杨剑鸣)

猜你喜欢

小玉师爷仆人
啥都要双份
小玉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药秤称良心
画里画外
小心触电
FUNNY STORIES
猜谜购物
有能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