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生,您贵姓

1998-03-31邬乃木

知识窗 1998年3期
关键词:祖上姓氏

邬乃木

日前,友人引见一位姑娘,介绍说:“这位是老小姐”。笔者不禁愕然,年纪轻轻,何老之有?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小姐原本姓“老”。去年,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先生递来一张名片,上印“卖玉”两字,心想对方定是珠宝商,交谈之后得知,此君姓“卖”名玉,是一家服装公司的董事长。

中国人的姓氏,分支纷繁,更变复杂,而且渊源流长。据古史学家们研究,中国在古代母系社会时,即有用类似图腾的姓氏来标彰自己以区别于它部。

在以后的五、六千年历史里,战乱频繁,统治残酷,动辄灭族除姓,老百姓东奔西逃。即使是皇亲国戚,也难免要躲难避乱,背井离乡,因此而改变姓氏的很多。汉朝史官司马迁,他的后裔为避难,把“司马”两字各加一、二笔,改为“同”、“冯”两姓。台湾台北市新庄的赵氏,原是北宋皇族赵若和的后裔,宋亡,避难到台湾,曾改姓“黄”。河南官族“方”氏,因战败,逃到江南,把“方”的右笔弯向反面,改姓了“尤”。笔者的这个“邬”姓,原来没有右侧的耳朵,是古代北方一个部族南移聚居在山东一带,后来遭到朝廷制夷排外政策的逼迫,只得再行南下,定居在浙东海边,并在“乌”旁加了个耳朵,以示并非夷类。现在浙江奉化地方,“邬”姓是个大族,但是在邻近的镇海,仍有坚持“乌”姓的人们,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却是同宗中的硬骨头。

有些姓氏是皇帝或上司赐予的。三宝太监郑和,原来姓“马”,明太宗朱棣让他姓了“郑”。清朝后期名臣李鸿章,麾下有一位原是街市乞儿出身的军人,幼失父母,从无姓名,因积战功,官升总兵,李鸿章必须上奏皇帝。当了总兵哪能没有姓氏,就令其在奏章上任指一字为姓。他在奏章开头的“敬禀者”三字上指了个“者”字,于是这位总兵大人就姓了“者”,以后中国也就多了个“者”姓。

有些姓氏的产生与其职业、性格、生活等有些关系。湖北嘉鱼和江苏南京等地有姓“买”的,相传此姓的祖上从西藏迁居到宁夏地区,后来其中一支迁嘉鱼,一支迁南京。隋、唐时期,商业逐渐兴起,此姓祖先,善做买卖,故以“买”为姓。前文所述的那位“卖”先生,其“卖”姓恐怕也与此有关。

湖北省有姓“让”的,据说其祖上原本不姓“让”,因族人好斗,故改姓“让”以自勉。

山西岢岚有姓“油”的,河南济源有姓“酒”的,恐怕与他们祖上曾经从业于榨油和酿酒有关。安徽合肥有姓“开”的,广西融县有姓“闭”的,这以“开”、“闭”为姓.可能与其祖上某些事由有着干连。广东仁化有姓“旋”的,安徽涡阳有姓“转”的,这“旋”、“转”两姓是由于什么原缘,还未见有探知的报道。

有许多因避难或为贫困所逼而流亡海外的人,其姓氏也往往有所更改。有些海外华侨的姓氏,是内地所没有的,如法国华人中有姓“乇(音浙)”的,马来西亚华人中有姓“(音九)”的,日籍华人中有姓“串”的。

据报道,在五十年代北京的一次书画展览会上,会期九天,参观者七千多人,竟在签名上看到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这九个姓氏,就是缺了个“八”。但是这个“八”姓,在历史上是有的。明朝有位礼部主事,姓“八”名通,人称八主事。至于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十个姓氏,在日常生活中或一些报章杂志上,是时有见到的。

有些姓氏虽然非常古老。至今却还是人口众多的大族。春秋时期的“皓”、“皖”、“众”,汉朝时的“虢”(其中有一部分后来改姓了“郭”),唐朝时的“比干”,明朝时的“尸”、“毕”、“莳”等姓,至今依然存在。

有些姓是近代新兴的。有位姓“管”的先生,在填写表格时,填写者把他的“管”姓写成了“菅”。入了档案,难以更改,以讹延讹,从此“管”先生就成了“菅”先生。作家巴金,原本姓“李”,“巴金”是他的笔名,然而如今许多人都称他为“巴”先生。

有些姓氏是缘于两家通婚或过继,而两家都要延续自姓的香火以保留自己的姓氏,如浙江的双姓“陆费”,就是“陆”、“费”两姓通婚而成;福建和香港的“钱王”,也是其祖上“钱”、“王”两姓中有一姓过继的由缘。

因为过继或者通婚而成的复姓,碰巧几代连续,其姓氏有多至四字或者六字的。浙江西部有姓“东方司马”的,山西有姓“诸葛尉迟”的,湖南四川交界处有姓“欧阳诸葛西方”的。在上海曾遇到一位女经理,其名片上赫然印着“司空诸葛钱王文若”。好长的芳名!

各个地区聚居着各自的大族,因而各个省的人口中,几乎都有一些比其它省特殊的高比率的姓氏,如广东省的“梁”、“罗”、“赖”三姓,山东省的“孔”姓,江苏省的“徐”、“朱”两姓,安徽省的“汪”姓,等等。以全国而论,“李”、“王”、“张”、“刘”、“陈”这五姓的人口为最多,合起来有三亿五千多万人。最近,政府已经拟定《中国姓名法》草案。草案规定单姓(父或母姓均可)双名,取名用字每五年公布一次,每次约选取非常用字五千字,每二十年轮回。今后,每一代中国人的姓名相同者可减少到百分之一。这样,严重影响公安稽查、户籍档案、邮电通讯、学籍注册、人事管理等工作的同姓同名的公害,将可逐步消除。

那么,先生,您贵姓?

(责任编辑/孙开颜)

猜你喜欢

祖上姓氏
有趣的姓氏
一读就错的姓
谜语
姓氏拆解
姓氏知多少
四大名著话“拼爹”
古董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
重修家谱
说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