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人是什么 女人是什么

1998-03-24罗时叙

清明 1998年2期
关键词:建桥

罗时叙

把长篇小说《朋友再见》(《清明》1997年第2期,作者王鲁平)、与中篇小说《跌停板》(《清明》1997年第5期,作者杨宏英)连起来读,放在一起品味,是很有意思的。

《朋友再见》,随风潜入夜,入心细无声。

《跌停板》,一开始就读得你心跳。

掩卷静思:两个故事,一个在内地,一个在深圳,若是社会都是如此这般走下去,那么,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

抑或就象《跌停板》中台湾商人林大卫的口头禅所说:男人生来是挣钱的,女人生来是花钱的?

人人都想过得好一些,都想有钱。这是本能,也是理想,无可非议。

然而,要挣钱,要过得好,就得把自己的灵肉变得更加丑恶、更加卑微,或更加残酷、更加动物么?甚至兼而有之?

这两部小说以极其冷峻的真实,以“情变”为中心线索的大款世界的真实,仿佛告诫着“穷人”:你对这种“情变”观适应么?你或许会怀疑自己在那里是否能够生存得下去?

这确确实实是“初级阶段”必然的一种真实,到了“高级阶段”也必然还有这种真实。

只要有人类,只要人为人,就有欲望的本能,就有欲望膨胀至极而变成的恶。任何时候都有这种真实。

这是一种永恒,是宇宙所有的高级智能生物无法摆脱的影子?

然而,就是在两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就形成了站在族类生命立场上调节个人欲望、控制个人欲望的道德理论系统与制度化了或随意性很大的治理手段。

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就是披上“顺天应人”、“天人合一”等等教化外衣的社会规律性。

说到底《朋友再见》中周建桥、刘五一、黄春梅、朱卫东、黎丽,《跌停板》中的林大卫、贾丽、吴晓红……,既是一些不好不坏的人,又是一些灵肉卑微甚至丑陋的人。

既可以说周建桥们在那个“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年月里,没有构建切实的人生信仰,又可以说他们在“东风吹,战鼓擂,市场经济谁怕谁”的今朝,找到了好大的信仰:钱!

他们(包括黎丽这样的大学教师、吴晓红这样的大学毕业生)的信仰危机,说到底是文化危机。

“破四旧”,与始作俑者的愿望相反,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在相当部分的几代人身上失去了许多。

法治国家的文化传统中好的成分也难以在这样的几代人心中扎实生根。

周建桥、刘五一、黎丽、贾丽们残破的文化框架之中,最缺少的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认识。

人是经济动物,人是享受动物——这就是他们病急乱投医、饥不择食般地填充进来的“新”认知。

周建桥、刘五一、朱卫东、黎丽这类“知青”风流,是匆匆过客。

其实,他们是为腐朽的精神垃圾的延续而疲惫奔波的“打工仔”。他们岁月峥嵘、挥斥方遒,是往昔的曲折带给今朝而必然付出的沉重的历史代价。

最有光彩的人物黎光,只是在《朋友再见》的上半部活生生地展现。

如果说周建桥、黎丽们有哪一点继承了父辈黎光、周东方们的精神衣钵,就在于他们从商,而不是典型的打假对象。这也是他们今后做人还有救、灵魂还可皈依善性的基础吧。

这些或许就是《朋友再见》、《跌停板》这类“款爷”小说所具有的认识生活的作用。

从《朋友再见》的作者写的《岁月怀想》中可知,他这个长篇以大学前的生活为酵母,而演绎了那些熟悉的面孔、故事的今天。

就生活基础而言,“知青”时代,是他此长篇创作中的“硬件”,屡出精彩;商战硝烟,是他的“软件”,是作者想象才能的展示。

总起来说,“硬件”与“软件”还是配套的。周建桥、刘五一会那么发展的。但是,毕竟后面的生活功底不够硬,或对生活观察似乎不够贴近,思索似乎尚沉淀得不够,商战中人物的凿痕就明显一些。

周建桥、刘五一、黄春梅、朱卫东、黎丽们的性格发展过于“一道汤”了,人物之间的距离拉得不够开。他们都只知道背信弃义地往钱那儿奔。似给人演绎到一个胡同里去的感觉。

当然,可以用“物欲横流”四个字来形容今天的芸芸众生相。

但是,这世界,大款永远是少数。打工仔永远是多数。

许多发不了财的人,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失落与无奈之后,还是能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的,以平常人平常心,也过得蛮自在。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元化了,但从总体上看,仍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上。

中华民族至今稳屹于世界民族之林,芸芸众生以中华文化精神支撑,功不可没。

就是大款,也有不少头脑清醒,咀嚼甜酸苦辣,反省生命的意义者。他们对于钱的观念,对于占有欲,有矛盾、有痛苦、有悔恨、有克制、更有更新。

周建桥们暴发了,半是身不由己、别无选择地被命运强行推进了钱的漩涡,半是自己的驾驭能力使然。“顺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这大抵上是大年三十说给他们的吉利话。或者说,那是某些层面对他们的“存在即合理”式的宽容。

周建桥们成了气候,发挥才智,也给社会群体带来了一些生存的机遇。他们必然有个面对“打工仔”的生存欲望对他们的反作用力的问题。他们必须制约自己无限扩张的欲望,他们也必须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营造利己利人的生存环境。他们在这方面的清醒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日后发展的宽窄与长短。

这一点,文化程度较高的黎丽比较敏感。她以与情夫命运的责任感,给刘五一出了不少的“捐资”和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的点子。

这也是个刻画他与她的性格发展、处事方式、把握时运的思维的灵活度的差异与冲突的空间。可惜,作品在此沃土上耕耘的过于简略。

刘五一的失败也在于他太藐视了“穷人”。比如,政府大楼里的小办事员朱卫东。他甚至挖跑了朱的妻子黎丽。朱利用政府情报与商战对峙来报复他,亦属意料之中。

刘五一性格粗野。然而在作品中,并非以他的性格悲剧来展现他的命运。他虽然有精明的妻子黎丽相助,却毫无谋略,丝毫不作谁是真正敌人的周密调查,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杀死周建桥。这与他请人“捉刀”,在副市长面前显示独特的对经济大局把握能力、把才貌出众的黎丽挖到手、久经商战对他的智谋与耐心的培养作用等等相脱离。

黎丽的灵肉急速卑劣,似有概念之嫌。她原本是单纯、善良的。贵族般的自傲,主要是门第光环所致。她从学生时代起,就有着“与生俱来”的一眼看透人的本领。为何她成为著名大学外语系的教师了,有着视野开阔、外向型的制高点后,却看不透刘五一的浅薄与粗野所必然带来的最终一事无成?她在最“值”的年华里,却那么急速地自我贬值、以结婚的老套方式给自己“划句号”,而且她没有困惑、没有痛苦、没有新潮女性的“多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开放式的狡猾”;这些总令人觉得在刻画她的心理历程上缺少了点什么。这也

许就是唐先田评论所说的典型性还不够的缘故之一吧。

周建桥在知青时代就现实得可怕,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他的父亲,得到黎光将军的多年保护,他理应由此对父亲的“历史反革命”问题在内心深处有一定的原谅,他应对父亲仍有着真挚的情感。可是,他却对父亲有着绝对化了的仇恨。是他被造反大潮裹挟,政治虚荣心太强了么?不。他与那年月极易染上的理想主义是隔绝的。他以与农村嫂子通奸,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可以说,他这种“逍遥派”是一种心理病态。他原来有当画家的抱负,黎光将军长久地给了他生存的阳光。可是,文化基因、生存环境中正面因素对他的人性铸造的影响如何?

他与差一点成为“公共厕所”的黄春梅一起走上发财的路,并不是看准了时代潮流,而是为了活着。入道了,他潜在的经商才能发挥了。同时,他玩女人等等的卑劣也大有用武之地了。他在“喜新不厌旧”,保持与黄春梅的夫妻关系上,尚有“共患难”的良心自律。但他最终被商界宿敌刘五一杀死了。

男人是什么?他和刘五一的结局,是否警示着那种文化危机至极的男人只不过是“鸟为食死,人为财亡”的一个瞬间即逝的注释而已呢?或者暗示这号男人必然要与社会“再见”呢?然而,这个前朝心理畸形,今朝人性还在异化的周建桥,对他命运演绎的必然性,作者似乎尚未深入挖掘。假如刘五一不杀他,他会怎样?他很得意。

这个长篇得力于大跳跃式的时空简略,亦失之于未细凿重要时段里主要人物的性格嬗变。

周建桥,刘五一死了。朱卫东在走他俩的老路。黎丽的生命意识并没有和过去再见。《朋友再见》,留下了一个善良而困惑的她。

《跌停板》的作者,对于深圳某些层面的新鲜感、震惊感,显然超过了她对那里人的更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正如小说的副标题上所挑明的“关于深圳女人的话题”,身为女性作者对于女人在经济迅猛发展中的命运的关注,突出于《朋友再见》。据这篇小说的责任编辑倪君告诉我,作者最近说,现在深圳市的女人与男人在户口上的比例是4比1。而实际上是8比1。

女人作为人,在那个大款世界里,已经大大地打折扣了。女人从生命到人格的价值,相当程度地被忽视了。

作品先高扬“丑”,放开写来自内地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女吴晓红,是台商林大卫收藏的特级“宠物”,却又遭到林原妻等人的打砸,引出女律师赵小雅与林夫妇的智斗。可是,吴晓红发现被骗了,竟甘心做“小”了,于是再次受骗。情节至此骤然收拢,由赵小雅这条线上抖出另一个意外的善良人性,作为与林的鲜明对比。节奏掌握上很有力度。

舒世年为了不让分居数年的妻子赵小雅为他的肝癌受累,竟然作出似乎是普遍“合理”的另有新欢的假象,还提出了离婚。做出那个崇高干嘛?斧痕甚重。

贾丽报复“花”丈夫,在他的股票上做了手脚,反而在股市“跌停板”中无意地救了丈夫。于是,视钱如命的丈夫感到,还是结发夫妻好。这种天错地错出真情,与舒世年夫妻的和好,靠患绝症,如出一辙。

挽救他们的婚姻,全都只有靠天意了。真是悲哀透了无奈极了。

这两个情节设置,只是在表达作者的理想上有用,而在反映她对生活的深层观察,对各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的思考,则显得有些苍白、粗略。

赵小雅不愿在家当太太,维护独立人格,当了律师,还帮助吴晓红反抗重婚的台商与原配的欺压,这倒是个比较扎实的形象。

中国将来经济发达了,难道就是性与钱的老虎?

显然,这不是作者愿意看到的。《跌停板》,比《朋友再见》更明显、更投入地呼吁着理想、人性与道德。

责任编辑倪和平

猜你喜欢

建桥
建桥工
卢沟桥建桥八百年
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左建桥作品
虫儿飞
下雨天,读书天
西夏《黑水河建桥敕碑》文体性质初探
中铁科工:世界级建桥“神器”引围观
“建桥”课程点亮当下照亮未来
美国建桥评价方案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