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胎教
1997-12-28段娅莉
段娅莉
胎教最早萌发于古人祈盼得到一个好孩子的美好愿望。
公元前11世纪,我国西周时期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就已经懂得胎教了。据<史记>记载:“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文王生而圣明,太任教之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到了公元5世纪,希腊著名学者苏格拉底的著作中也出现了关于胎教的记载。19世纪8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在生物进化论的启发下正式创立了“优生学”。从本世纪50年代起,优生学开始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全世界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胎教学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近20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纷纷成立了胎教研究机构和指导中心,致力于胎儿智力、体力的全面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量的研究证明,胎儿已具有视、听、触、嗅等感觉功能,甚至能够理解母亲的思想感情。因此,对外界刺激能做出敏感的反应,也就是说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条件。
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产科医生范得·卡尔创办了“胎儿大学”。这所“大学”设置了语言、音乐、体育等课程。学生是5个月以后的胎儿。怀孕5个月的母亲挺着大肚子,带着腹中的小宝宝到卡尔医生的“大学”上课,每天上两课,每课5分钟。每次开始上课前,母亲用手轻拍胎儿踢肚的地方,用柔和的声音告诉胎儿:“好孩子,现在上课了。”上音乐课时,孕妇把一架玩具琴放在肚子上,然后弹奏一些音符,让胎儿辨别这些音符。上语言课时,母亲用一个喇叭筒向胎儿讲话,培养胎儿语感。这所“胎儿大学”已培养了700多位“毕业生”。有的“毕业生”出生2周就会说“哦-哦”“爸爸”。有的8周就会说“Hello”。卡尔医生的儿子也是这所大学的“毕业生”,他4岁时能讲英语和西班牙语,喜欢与比他大4~5岁的孩子一起玩,自理能力也比较强。日本一位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在接受正确胎教指导和训练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中,智力超群者占71%。
一般的人提起胎教总觉得有点玄,甚至感到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其实,胎教并不神秘。作为胎教的实践,任何人都能做到,而且所有的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做着,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母亲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美好的愿望。如何在家中进行胎教呢?一般自怀孕5个月后,就可开始对胎儿进行运动、语言和音乐等方面的训练。
在运动训练方面,目前比较推崇的是胎儿“踢肚游戏”,怀孕5个月的孕妇,可开始与胎儿玩踢肚游戏,当母亲感到胎儿踢肚时,就轻轻拍打被踢部位;然后等待胎儿再次踢肚,妈妈再轻轻拍。如此反复,经过一段时间,妈妈可以改变轻拍的地方,而胎儿也会往发生了变化的地方踢。这种游戏每天可以进行两次,每次数分钟。经过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进行胎教的孕妇,生下来的婴儿活泼可爱,反应敏捷,动作发育也较快。
在语言训练方面,可通过与胎儿对话的方式进行,怀孕6个月时胎儿听觉器官已发育成熟,并与神经反射建立联系。在这个时候可给腹中的胎儿取个乳名。父母经常呼唤,并且经常与之说话,还可以给胎儿讲故事,可自编一些小故事,也可选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用清晰、柔和的声音讲给胎儿听。这样可以沟通父母和胎儿进行信息、情感交流。孩子出生后,当听到这些熟悉的声音时,会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安全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今后会有较强的听说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音乐在胎教领域里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对于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来说,音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音乐对胎儿的智力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音乐能刺激大脑皮层,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及脑功能的发展。人的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的,由于人类发展中较多地使用左脑,从而造成了左脑比右脑更为发达的不平衡结构。近年来对一些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习时不能同时使用两侧脑造成的,因而对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善的胎儿来说,用音乐开发其右脑,并使左右脑得以平衡发展,对于出生后孩子的智力发育及今后的学习能力来说,很有好处。音乐是情感、心灵的语言,因此还可以促使孩子性格的完善,只要科学地、有选择地进行音乐胎教,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般音乐胎教有两种,一种是母亲听的,以E调和C调为主,特点是优美、宁静,可使未来的母亲轻松愉快,产生美的联想,通过孕妇的神经和体液将这种感受传导给胎儿。另一种是胎儿欣赏的,以C调为主,基调是轻松、活泼、明快,能激发胎儿对声波的良好反应,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在给胎儿欣赏音乐时。可将录音机耳机放置离母腹2厘米处或直接放置于孕妇腹部。每天2次,每次播放2~3支乐曲。
通过观察表明,实行胎教后出生的孩子,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目光敏锐,睡眠良好,生命力强,兼备父母的全部优点,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胎教是科学的,并非是,神话,胎教是可行的,并不神秘,通过正确的胎教将促进人类不断进化,一代胜过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