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何不“精神休闲”

1997-12-28

祝您健康 1997年10期
关键词:爬格子刘老师童话

艾 英

笔者因职业的缘故,结识了很多讲求精神休闲、休而不闲的老人,他们的休闲生活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心情有益,对家人、社会有贡献,也给人们以启迪。

爬格子的老人

文化干部樊老、职校教师刘老师、老编辑何老师都已退休多年,但他们可谓退而不休,仍在延续退休以前的生活——爬格子,为报纸、杂志写稿。为了写出高质量、生动且深刻的文章,他们读书看报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也关注本地新闻,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思维,促使他们写出了一篇篇好文章。由于各人经历、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文章风格也不一样,樊老擅写消息,刘老师、何老师则以杂文见长,他们每年都在全国各地报纸、杂志上发表近百篇文章。笔者还认识一位退休女教师孙老师。她已72岁了,但满头白发的她还在读童话,写童话,写散文,参加报社组织的读书征文活动,真是童心未泯,乐在其中。这些老人的精神都格外好,思维清晰,神情坦然,身体健康。

练字作画的老人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退休工人李师傅已65岁了,还报名上了老年大学书画班,专攻书法、绘画。她年轻时就喜欢书画,只因工作繁重,家务缠身,时间不属于自己而无法满足爱好,而现在时间都是自己的,她每天像个小学生一样带着大画夹子。坐公共汽车早早赶到学校,跟老师学点、线、面的绘画技法,学行、隶、篆的书法艺术,下课回到家也不停地练习,她还在今年加入了市书法家协会,成为一名老的“新会员”。问她为什么这样乐此不疲,她说:“书法和绘画讲究执笔和运气,而人的拇指与肺经相通,由于手指活动,能和气血,活经络、关节,平衡阴阳,可以修生养性,健身强体。”

聚会的老人

老人赋闲在家,难免会闷得慌,而大家聚在一起,说东道西,谈笑风生,既交流了各自的情况,又增加了彼此的感情。我认识几位这样的老人,他们中有的原来是教师,有的是干部,也有的是医生。退休后仍在继续工作,奉献余热,彼此结为同道,时常往来。有一天,年近花甲的“小弟弟”突发奇想,要是老哥们每个月能自发地在一起碰一次头,谈谈各自的见闻,相互启发促进,岂不更好。他立即自告奋勇地跑了几家.串联了几位老人,可算是情意相投,一拍即合。从此每月的月末,在人民公园的落星亭上、喷水池畔,就聚集了七八位老人,在进行“专题讨论”。

专家告诉人们,人在心情愉悦时,机体可分泌出一种有益健康的激素,活性物质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以及脏器的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特别对老人来说,这能使老人在精神和智力方面得到锻炼。防止老人的大脑退化,延年益寿。

猜你喜欢

爬格子刘老师童话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幽默的刘老师
黄霑教我写作
我的剪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