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旧:九斤老太情结与反思

1997-09-11王学泰

中国青年 1997年9期
关键词:老太老年人历史

王学泰

有时,我想人活了一辈子,如果没有些值得怀念的人和事,以供有闲时回忆咀嚼,这如同勤劳一生,而银行里没有一分存款一样,是不是有点遗憾。

26年前,我在北京房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劳动。村里有位90岁的孤身老人也常弯着腰、拄着拐杖、默默地和我们一起出工干活。他提着已经分辨不出颜色的一小布袋小米饭和几块咸菜,中午就在地里闷头吃,很少讲话。我常想和这位在大清国生活过30多年的老人聊一聊。一次,我们恰好在一棵树下采花椒。我顺便问老人一些往事,他讷讷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生产队长见了笑着说:他能说什么呢?小时候死了爹妈,长大了娶不起婆娘,一辈子没出过山。我有些悲哀,对鲁迅先生所说的“辛苦麻木”的生活有了点体会。他没有历史、至少没有值得印在记忆中的历史。我不知道,老人在深夜不能入睡时,有什么盘旋在他的头脑中呢?

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夜》中的“梦幻者”说,自己是没有历史的中性生物,美丽而奇异的幻想并没有让他感到生活的意义。只有与纯洁的娜斯金卡相处的那几个白夜才是他晚年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这种忆旧也使“梦幻者”变得美丽而充实起来。我想人的一生没有值得回忆的东西可能是最大的不幸。

我们认同当代飞速的进步,如果就拿现今与20年前相比,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然而,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是否只有正面意义,这一点就值得思考。我们年轻时崇拜进步,憎恶保守,认为只有不断发展才是绝对正确的。随着社完进步的加快和其他一些国家在进步中暴露出问题,才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不是毫无负面效应的。人们在获得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具有正面意义的东西。仅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中社会进展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与自然资源的耗竭,便大大超过了人类几百万年历史中消耗的总和。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与富足的同时,也面临着人类自我毁灭的威胁。因此,人们的怀旧就不完全是老年人的偏执,也包含着对因为社会进步而消失的正面事物的追忆。记得我小时,每年春末买渤海湾来的八寸以上的鲜对虾,一角钱两对;两角钱一斤的尺长的黄花鱼,还要掀开鳃看看是否鲜红色的;秋高气爽之时良乡螃蟹一元钱一篓子,每篓约四五十个。像这样的事情恐怕永远不再会有。至于因为领导层的决策错误而丧失的许许多多的美好事物,如北京的城墙和文革当中被毁坏的大批的国宝级的文物与文人,这不仅使人怀念,更令人扼腕叹息。

各种各样的怀旧充满在现代各种文艺作品之中,如电影、电视、诗歌、散文等,可以说俯拾皆是。我虽不完全赞同,但也并不大惊小怪。我觉得应该在文坛上划出一块领地让老年人播种温馨的回忆,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些生活史料。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怀旧大多是田园牧歌式,似乎忘记了我们的历史还有沉重的一面。这样的怀旧不仅丧失了真实,似乎也缺少良知。

我觉得有责任感的老年人不应该轻易忘怀的是我们过去说过的蠢话、办过的蠢事和伤害过他人的行为。人老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有了许多思考的时间。我们不能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样,每天“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大骂“一代不如一代”“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而是应该对过去认真地加以反思。自50年代初以来,在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中,许多人有过不光彩的表演。应该把自己摔过交的地方指给年轻人看,使他们一时不慎走到这里时会小心一点。可是事过以后多数人把它忘却了。钱钟书先生为杨绛先生《干校六记》写的小序中说,书中记这、记那,这都是运动中的小穿插,更重要的应该是“运动记愧”;巴金老人在《随想录》里总结了10年浩劫给他生活与思想留下的印记。我从这些地方看到的不仅是作者在“挖别人的疮,也挖自己的疮”,而且还看到在痛苦的回忆之中跳动着一颗善良的心。

猜你喜欢

老太老年人历史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求婚
新历史
L 老太再婚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