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国华子承父业“承”得实在不易

1997-09-11旁木

中国青年 1997年10期
关键词:子承父业国防大学国华

旁木

于国华今年43岁,此前是博士班的班长。

作为国防大学的教员,他算是子承父业。他的父亲原是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官,离休前的任职就是国防大学教授。

只是,他承父业“承”得实在不易。

在最该读书的时候,正赶上无书可读。于是,1969年底,不到16岁的他穿上军装,到安徽池州军分区当了一名小兵。一年后,他被调到省军区司令部;再过一年,他有幸被选送参加一个为期半年的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学习。

直到今天,他对这半年的培训学习仍心怀感激。是这次培训在他的眼前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培养了他自学的兴趣。这之后几年,在别人打扑克下棋的时间里,他自学了大部分高中课程。电视上开办英语讲座后,他又跟着自学了英语。

1983年,已是“而立”之年的于国华考上安徽大学开办的夜大中文班,成为一名夜大生。第二年,他又考上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指挥系。两年后,他作为全班100多名学员中两名全优生之一毕业,获大专文凭,并荣立一次三等功。

1988年,于国华报考国防大学战役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被录取。关于这次报考,他强调是为了提高自己,创造条件在部队长干。他说他对部队太有感情,不想脱下军装。

1991年,于国华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员;1994年,当国防大学获得军事学博士授予权时,他毫不犹豫

就报考了战役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录取后师从展学习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对于攻读博士这3年的学习生活,他这样简单地作了概括:“没有晚上11点前睡过觉,也很少看电视电影,基本上是一个人很孤独地面对电脑……不过,军事学的世界很精彩,一旦钻进去,不觉其苦,反觉其乐。”

他的博士论文是《现代进攻战役主要问题研究》。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际,他正在紧张地作出国讲学准备。

回顾自己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兵成长为军事学博士的经历,他感慨:“个人的成长当然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但性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记者追问他的性格有何特点。

他想了想,说出3个字:“不安分!”

猜你喜欢

子承父业国防大学国华
Tetrapartite entanglement measures of generalized GHZ state in the noninertial frames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甘为艺术付平生
世相
画廊二代能成功“子承父业”吗?
虎父虎子
军民融合如何更好一些怎样更快一些——国防大学学者对军民融合的见闻、探因及建言
你还希望子承父业吗
解放军制胜之道20 对外海战首告捷,胜利收复西沙岛(上)
解放军制胜之道16 技术兵种,边打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