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混血儿”
1997-09-11杜宪焘
杜宪焘
“第一次走在大都市的街头,望着一幢幢高楼大厦和身边经过的衣着体面的俊男靓女,一时不禁百感交集。这不就是我梦想的地方吗?可那繁华是别人的,低头看看自己,只觉得无地自容。”记得初到郑州时,在给同学的信中我曾这样写道。
我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我的家在鲁中南山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贫穷,落后,愚昧。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这年7月我终于艰难地走过独木桥,换来了“金榜题名”的喜悦。这个消息着实令向往大城市的家乡父老们兴奋了一阵。而当我终于走进了大都市,梦想成真的喜悦却因路人的嫌恶神色一扫而光。起初出人头地的满腹豪情变成了一种说不出的郁闷和困惑:我能真正融入这个城市吗?它会接纳我吗?
置身于大学校园,面对那些见多识广的“才子”,我感到深切的自卑;走进“亚细亚”,我会为自己的土气而自愧;走进游艺宫,我会为自己的笨拙而懊悔;就是班内组织文娱活动,我也要为自己的一无所长而恼恨。虽然我已进入城市,也在日日呼吸着城市被污染的空气,然而在那些根深蒂固的城里人眼中,我还是个乡下人。或许是自卑启发了我的敏感,也可能是敏感加剧了我的自卑。在城里人先天的自信与坦荡面前,我的心总是绷得紧紧的,惟恐一不小心被人耻笑、戏耍。城市里的女孩更让我惊慌失措,我害怕误会,害怕自己想入非非自作多情,我害怕那令人哭笑不得的窘迫尴尬!
逃离这城市,逃离这学校吧,我像一
个无助的孩子般在夜里哭泣,心里一遍一遍骂自己:回你的农村去吧,你这个土气的乡下人!
可我不能只是害怕,只是哭泣。细想下来,城里人的优越感自有其根基,他们确实有值得优越的,比如他们的开明、大度和多才多艺。我不能先天优越,还有些东西可以后天习得!也许我永远不能像一个地道的城里人那样从容潇洒,因为不管怎样我骨子里流的都是故乡的精气父辈的血!就像有些人说的,我们是一群“混血儿”,是“乡下人”眼中的“城里人”,“城里人”眼中的“乡下人”。
南开一位老教授曾撰文《都市边缘人》,讲述自己在城市生活几十年后仍摆脱不了的农村情结。这是我们的宿命,像我这样的乡下孩子即使进入了城市,也永远无法摆脱那片泥土的气息。就像我战胜城里人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后,依然有人会用这样的声音对我说:你是个乡下人,你是个“混血儿”!
乡下人又怎样?混血儿又怎样?这毫不妨碍我为人的尊严。再次面对这样的际遇,我已不像当年那样盲目自卑。我就是一个混血儿,但我依然能够战胜你——任何蔑视我的人!我甚至愿意向全世界大声宣告:我的根在农村,在大山!故乡的山山水水哺育了我,我永远是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