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的工作方法

1997-09-11李克强

中国青年 1997年7期
关键词:青工残疾人共青团

改革开放以来,共青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给共青团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既具有挑战,更富有机遇。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推动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共青团推出或推动了“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岗位能手”和“服务万村行动”等一系列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推出与推动,并非一时之兴,其着眼点都是为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而实现这三个服务的切入点,则是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

我们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入手抓服务,主要基于三点认识。首先,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共青团服务大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化,是共青团把党的根本宗旨具体地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第二,动员青年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人民群众所欢迎、所企盼的事情,是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则是在服务社会中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第三,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青年既可以增长知识和才干,又可以得到具体有形的帮助,特别是可以培育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这样一个题目,在朴实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非常深刻的意义,做起来也很不容易。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深入研究这方面的规律,找出科学的工作方法,可以把服务抓得更实、更好,把服务工作做得更精、更细。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就要从实际出发

人民群众始终有着多方面的实际需求。不论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是生产方面的,还是生活方面的,往往都是一些需要解决、甚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青年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正是党和政府所要求的,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也是共青团应当努力去做的。共青团坚持从实际出发抓服务,就应当在国家所急、群众所需、自己又能发挥作用的方面找课题、做文章。实践表明,用这样的方法来做工作,才能做出、做好实实在在的事情,才能使服务工作有一个扎实的基础。比如,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就是这样。目前,我国企业青工高达8000多万,约占整个职工总数的60%以上。青工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整体素质不高,实际技能偏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青工中高级工仅占1%,中级工不到20%,而且约60%的初级青工实际技术水平达不到岗位要求。无疑,企业职工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产品质量。没有一流的职工队伍,就不可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解决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必须切实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于是,我们就抓住企业青工素质这一各方面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全国企业青工中广泛开展了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企业团组织又从企

业的实际出发,根据青工所在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制订规范的评比、考核、奖励办法,使这项活动变为了一种可量化、可操作的企业行为。由于活动的推出到推动都是从实际出发的,因而这一活动很快赢得了企业的普遍欢迎,广大青工也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热情。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应当力求具体

人民群众始终有着多方面的具体需求。比如,在农村,人民群众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迫切需要市场信息,需要实用技术,需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要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等;在城市,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服务行业能够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迫切需要货真价实的商品,一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和他人的帮助,等等。共青团应当着眼于人民群众这些具体有形的需求,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

近年来,各地团组织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中广泛运用了一种“1助1”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既具体有形,又便于操作,在为人民群众具体需求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开展了“1助1”长期结对服务,现在有150万支队伍定时定点地为150万个家庭提供着具体服务。在实施希望工程中,开展了“1(家)十1”救助活动,现在已经有150多万名失学儿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资助,实现了上学的愿望。在“手拉手”活动中,开展了城市与农村、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身体健康与身有残疾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少年儿童的结对互助活动,现在已有上千万对少年儿童通过“交一个朋友、写一封交友信、寄一本书、看一次朋友”等方式建立起了联系和友谊。在服务万村行动中,开展了“厂村挂钩”、“校村挂钩”等活动,现在已经有上万个村通过结对方式与企业和高等院校等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联系。又如,正在全国广泛推行的青年文明号服务卡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凡是到青年文明号柜台或窗口接受服务的顾客,都可得到一张印有发卡人姓名、电话和承诺保证的卡片。通过这样一张简单的服务卡,就把窗口行业与服务对象直接联系起来了。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良好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可使顾客比较方便地解决可能遇到的商品质量等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可见,这些服务活动,都是具体到人、具体到事的。也就是说,用具体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实践表明,面对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具体需求,仅仅靠发文件、喊口号,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共青团是群众组织,是做青年群众工作的。做这样的工作,尤其需要抓具体,注重针对性,不能只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或者仅仅满足于热热闹闹。必须有一种从点滴做起的精神,从小处着手,从具体事情抓起,扎扎实实地做事情。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必须务求实效

人民群众对一件事情的评判,往往不是看组织者和发动者的初衷,而是看有没有实效。如果只是讲得很动听,实际上却做不到,口惠而实不至,肯定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些年,广泛开展的“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岗位能手”和“服务万村行动”等活动,之所以能够得到青年的拥护和社会的好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活动真正深入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之中,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确实从中受了益。

要求得实效,就应当善于用不同的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实践表明,对于难以满足的特殊需求,如果努力去满足了,就会求得突出的实效。比如,边远地区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是一种特殊需求。在文化下乡活动中,为了满足基层群众的这种需求,共青团和青联便组织“心连心”艺术团深入到边远地区。这些地方的群众,不仅看到了以前很难看到的明星们的现场演出,而且还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这样的服务,自然能够引起强烈反响,收到突出效果,给人民群众留下难忘的印象。实践还表明,对于迫切需要满足的大量需求,如果主动去满足了,就会求得明显的实效。比如,首都有一家博物馆,每年有60多万人前去参观,但讲解员只有3名,远远不能满足参观者的需求。根据这一情况,首都一些高校团委主动组织大学生去做志愿讲解员。高校大学生不仅知识面广,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数量多,热情高,稍加组织和培训,就可以比较充分地满足大家的需求。这样的服务,博物馆和群众都非常欢迎,自然能够收到明显的实效。要求得实效,就应当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实际上,有些求实效的工作,只要办法想得好,即使力气花得不很大,也能够求得很好的实效,甚至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比如,南方一座城市,计划组织全市小学生捐款援建“手拉手”希望小学。怎么筹款呢?老师觉得让孩子找家长要钱的做法不合适。通过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决定发动全市小学生捐献牙膏皮。用卖牙膏皮换来的钱,很快把款筹齐了,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就这样诞生了。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需要建立机制

人民群众始终有着多方面的长期需求。为长期需求服务,如果只搞短期行为,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为残疾人服务就是这样。残疾人对服务的需求是一种长期需求。如果仅仅是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组织集中上门服务,虽然也可以帮助残疾人解决某些困难,但难以满足他们对服务的长期需求。这种做法,表面上很好看,也可以宣传得热热闹闹,但给残疾人留下的实际上是一天的热闹,364天的冷清和困难。

唐山市的青年志愿服务则从残疾人的长期需求出发,以小时制形式建立起了持久的运行机制,从而有效地满足了残疾人对长期服务的需求。在唐山市,有4000多个残疾人家庭。当地团组织经过调查发现,其中有1100多个家庭需要长期的生活服务。如果一个星期能为每个需要长期生活服务的残疾人家庭提供两个小时的服务,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料理好家务,还可以帮助他们到户外去活动。这样计算下来,一个残疾人家庭一年总计需要120个小时的生活服务。于是,当地团组织从这个长期需求出发,组织团员青年把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分解到小时去落实。以一个团支部为一个残疾人家庭提供长期服务为例,如果这个团支部有20名团员,平均每人每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仅6个小时。如果是10名团员,每人每年所花时间也就是12个小时。这种小时制的服务方式,从机制上保证了残疾人对长期服务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江泽民总书记在唐山视察时,对青年志愿者坚持风雨无阻地为残疾人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告诉残疾人:“你们有一些不大好干的活,就请青年志愿者来帮助。”

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也是从人民群众长期需求出发建立起的一种稳定有效的运行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需要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特别是需要长期、规范的服务。于是,团中央在重点城市积极推广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这些服务站,有固定的场所和设备以及人员和经费,从而为开展某些方面的长期志愿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保证。现在,全国已有服务站1500多个。基层团组织正是以这样的机构为依托,安排有服务愿望和服务条件的青年定时定点地到老科学家、老干部以及残疾人家中进行长期服务。

这些事例说明,为人民群众的长期需求服务,需要有持久的运行机制作保证。也就是说,要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一步一步地去做,稳步前进,不断拓展。要创造出具体、有形的工作载体,形成持续、稳定的工作机制。

将共青团工作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事业强调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归根到底,是为了把共青团事业进一步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地融入到社会之中,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许有的同志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共青团近年来推出或推动的一些颇有影响的活动,社会参与面越来越大,共青团自己则由组织者变成了参与者,这会不会造成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应该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从服务大局的角度看,共青团所从事的事业本来就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所做的工作本来就是在为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从服务社会的角度看,这正说明,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开展的服务是植根于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之中的,所做的事情是人民群众所欢迎、所企盼的。从服务青年的角度看,在服务的实践中,青年自己不仅得到了他人提供的具体服务,而且进一步增长了才干,受到了教育,坚定了理想和信念,团组织也可以因此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些都说明,共青团组织所做的努力,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年工作规律,也有效地体现了共青团基本任务的要求。如果将来共青团组织的许多活动,都能够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广泛参与的行为,那么,共青团事业的基础就会更加坚实,对社会的贡献就会更大。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也就实现了。我们相信,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共青团组织应该而且也能够为国家、为人民、为青年一代的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后

去年年底,共青团中央为贯彻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要积极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今年以来,作为团中央机关刊,我们以“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引起团内的广泛关注,不少团干来信畅谈自己的看法,也有些同志来信询问如何具体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特邀请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同志撰文,谈谈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的工作方法问题。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服务,是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希望全团上下共同做好这篇大文章,也请各级团组织将你们富有特色的经验寄给我们。

猜你喜欢

青工残疾人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在青工中唱响雷锋精神
为青工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